站内搜索:
一个传奇的人捐赠了一个传奇的罐子
日期:[2021-04-25]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张宗宪珍藏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将亮相5月佳士得香港春拍。

■青花夔龙纹罐,高19厘米,口径15.8厘米,足径13.8厘米。故宫藏

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

双圈六字楷书款 高18.3cm 张宗宪藏

■汉 玉夔龙蚕纹璧 故宫藏

▼商代夔龙纹(朱淑姣《夔龙纹小考》供图)

张宗宪是个传奇,他捐赠的“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也是个罕见之物。

2021年4月14日,值传奇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张宗宪先生95岁生辰之际,佳士得方面透露,张先生所珍藏的一件珍罕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将于2021年5月28日举行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中亮相,拍卖所得收益,将拨捐即将成立的张宗宪艺术及教育慈善基金会,以推动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及发展。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张宗宪: 买全世界最好的东西

张先生何许人也?在拍卖场上,如果他还没稳稳坐下来,任何拍卖官都不会开始拍卖。

“如果我买得起就一定要得到手,就算我现在是150岁,我也要得到手。”近日,在接受佳士得的邀谈之时,张宗宪畅言了自己的收藏理念。

“退休不在我的计划内。”已近期颐之年、迄今已在艺术收藏界辛勤耕耘70载有余的张宗宪明确表示,自己永远不会停止收藏艺术,而要工作到最后一天。在佳士得提供给记者的视频和资料中,他笑说:“我一定会一直收藏艺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直到最后……我这辈子到现在什么都见过了。但直到最后一天到来前,我还是要工作,要收藏。”

资料显示,张宗宪于上世纪20年代的鼎盛时期在上海出生长大,少年时期曾经一手开办并经营自家百货公司,直到1948年为躲避战乱而来到香港。初来乍到香港,张宗宪随身只带了一个箱子,口袋里只有24美元,亦无文凭,他起初一天只吃一两顿饭,租不起房子就捡来旧报纸垫在身下过夜。

“我没有朋友,没有亲戚,也没有钱,不懂粤语也不会英文。”他回忆道。但张宗宪有的是乐观自信,家中也为他事业的起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帮助。张宗宪的父亲张仲英是上海滩有名的古董商,他向儿子发送源源不断的货物,在摩罗街的小店面中售卖。“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导师。”张宗宪如是说,“我从小就在文物古董堆里面长大……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尤其是(我离开上海后)书信来往中得到了很多知识,靠这样子自学。”

“他应该会很吃惊。他没想到我将来会接班做这个生意,更想不到自己的儿子能够跑遍全世界,买全世界最好的、最贵的东西。”视频中,张先生十分感慨。

在摩罗街开设店铺站稳脚跟后不久,张宗宪就成了中国香港和台湾间的重要商人。随着他的财富逐渐累积,对瓷器的爱好也不断增加,他开始搜集自己的珍藏——当中又以瓷器为主。

1993年6月,佳士得伦敦总部于国王街艺廊内举办为期两周的展览“云海阁重要中国陶瓷:张宗宪珍藏展”,将张宗宪的瓷器珍藏推向国际藏家。

随后佳士得香港分别于1999年、2000年及2006年举办三场张氏陶瓷珍藏拍卖。这些拍卖同样亦写下数项世界拍卖纪录: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2006年拍卖中以超过1.5亿港元高价成交,刷新清代陶瓷拍卖纪录。

夔龙纹用于青花 就始于宣德

这次张宗宪捐赠而出的“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也非同一般。饰有“夔龙纹”的宣德青花器,极为稀罕。此罐1988年在伦敦拍卖,由张宗宪以3万英镑拍得,此后一直保留至今。

佳士得给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此罐主体纹饰为矫健雄浑的夔龙,夔龙呈象鼻、双翼、卷草式尾巴,造型源自印度神话中之“摩羯”,又称“香草龙”;饰夔龙纹之宣德青花器极为稀罕,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相同例,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另藏一例。青花发色浓艳亮丽,胎体坚致净白,布局舒朗秀逸,为明初青花器中之佼佼者。

我们今天去看北京故宫的那件,极尽相似,故宫的介绍,也说的是,“夔龙纹样用于青花瓷始于宣德朝”,也就是说,最早在御制青花瓷器上画夔龙纹的,就在明朝宣德年间。这个说法,同样在日本萱草园主人的《浅谈明清官窑中的夔龙纹》中提到。

那么夔龙究竟是什么呢?它和龙有什么区别?《山海经·大荒东经》是这样描写夔的:“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 另一种说法,则是在舜的年代,他有两位官员,夔为乐官,龙为谏官。

从外观而言,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理解为广义的龙的一种,但是和狭义的龙,又有一些明显区别。

比如它有“象鼻”、没有鳞片、早期在瓷器上出现时,口中衔有莲花或花纹。而且,通常只有“一足”。

而夔龙纹本身,是一种极为古老纹饰,它在商周时期,已经于青铜器上大量出现;而后,它在每一个年代的工艺品上,都没有缺席,但是,直到宣德时期,才出现在青花瓷器上。

“总之,夔是一种龙类的怪兽。我们可以认为,夔可能是古代曾经有过的两足龙类的一种遗留形象的艺术加工和抽象化。”朱淑姣在《夔龙纹小考》中说道:“龙的家族出奇庞大,种类繁多,名目奇诡。如烛龙、应龙、蛟龙、夔龙等。”

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可能位于河南。在河南濮阳一座早期仰韶文化的墓穴里,有一条用蚌壳铺砌而成的“龙”。“在男性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摆塑龙虎各一,龙弓背昂首,长身有尾,前后有爪,动态若飞,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了,距今超过6000年。尽管此龙尚有争议,但中华龙的形象已呼之欲出。”马未都在他的《瓷之纹》中这样介绍。

作为广义的、集所有动物之长、勇敢而有灵性的中华图腾,在陶瓷文明的进程中,龙一直伴随而生,“汉龙之仙异,唐龙之灵动,宋龙之厚重,元龙之凶猛,明龙之壮美,清龙之矫健,历朝历代的龙都肩负着理想的使命,发出了体现时代个性的声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