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微商书记”时刻想着村民的钱袋子
日期:[2021-04-30]  版次:[T19]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黎国强主导引进第二个扶贫车间落户到邻村,同时解决两个村的就业问题,甚至辐射到整个德庆县。

■帮助贫困户交售桂香米是驻村工作队以及村干部的日常,几个来回下来,大家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

■黎国强(左二)与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到村民家进行入户走访,了解需求。


中山市委办公室联合扶贫工作组驻桂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黎国强——

黎国强

中共中山市委办公室联合扶贫工作组驻桂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

“帮助群众要始终保持使命感,不能满足于做成,更要做好。

全体扶贫人主动选择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远离自己的家庭亲友,选择投入到扶贫攻坚的时代洪流,每一个‘扶贫人’都很了不起! ”

——黎国强

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桂村,距县城约50公里,由4条自然村组成,地势偏远、山多地少,因在村里谋生无出路,大多数强壮青年只好外出打工,导致“三留守”问题突出,一度成了“空心村”。2016年被列为省定贫困村,由中山市委办联合扶贫工作队帮扶。由于长期的封闭与贫困,当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帮扶工作一度受阻。

2017年,黎国强主动响应组织安排奔赴扶贫一线,成为了桂村第三个驻村工作队的队长,同时兼任第一书记。驻村五年,带头劳作、化身“微商”四处推销农产品……身体力行的黎国强走到哪里都有村民招呼,这份热情令黎国强深切体会到:“只要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自然也会把你放在心上,任何工作开展起来都会更加顺利。”

强大的信念作支撑 群众的信任为基础

一开局便遇到“困难模式”,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黎国强坦言,刚开始自信心不是很足,但既然是自己决定要承担的责任,就要全力以赴干实事,才能不枉此行。每当帮扶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黎国强都会看看党徽,想想自己党员的身份,想想作为第一书记肩上所担的职责。“职责让我服务群众更热情,开展工作更踏实,所作奉献更无悔。”

怀着这样的信念,黎国强做任何事都干劲十足:引入优良品种桂香米,统筹流转农民的土地,建立种植示范基地;带头在示范田里劳动,化身“推销员”拉动农产品销售;建起了肇庆市德庆县的首个扶贫车间,其主导的第二个扶贫车间辐射了整个德庆县……在黎国强的推动下 , 桂村的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3180元提高到2019年13000多元,2019年正式摘帽。2020年更达到了21087元。

除了完成指标以内的事情,黎国强还会做“计划外”的精准扶贫。比如附近凤村下辖的云榃村,不是中山的对口帮扶对象,但这里是驻村工作队每次进桂村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当看到村内条件艰苦的学校时,黎国强一行人心中被触动,他们主动争取扩大扶贫范围,申请一并帮扶云榃学校,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这项帮扶是‘计划外’的,但我们相信是精准的,也是有意义的。”事实上也正如黎国强所说的那样,在往后的一天,严重的自然灾害堵住了这条必经之路,导致驻村工作队无法进村,云榃村的村民自发出来挖路,帮助黎国强他们进村。“当我们感谢村民时,他们却说,正因为有我们,村里的孩子学习条件才有了明显改善。”邻村村民的这番话,更坚定了黎国强继续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使命感。

在教育上下狠功夫 新血液注入新活力

成绩显著之余,黎国强还是有忧虑,“扶贫结束后,村民能自己继续盈利吗?如何保证贫困户持续就业?”再三思量,黎国强认为,如果缺乏精神力量,哪怕家境、环境再好,也没有办法持续下去——“扶贫必须先扶志扶智”。为了防止返贫,黎国强决定在教育上下狠功夫:引入中山学校与村小学结对共建;每年组织成员单位中山职院师生到村定期支教;新建村小学卫生间创建省规范学校;组织师生到中山研学;组织村大学生支教团疫情期间送教上门。针对有意愿进步的村民,还会加大职业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

此外,更提升当地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过程着重发掘致富带动能力强、有强烈服务群众精神和作风正派的村民选拔到党员队伍中,通过精神和物质激励他们创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该村的发展优势。去年,桂村党支部获得“五星基层党组织”称号。

通过教育和培养,将新鲜血液输入到村里,形成新人事新作风。“最明显的莫过于村民办事不再只是靠大声,而是变得讲道理、守规矩。这个转变,令今后乡村振兴的阻力小了。”如今的桂村,村民用水、通信、出行等问题全部解决,多重就业机会和焕然一新的村貌,令村内人气更旺,从而使“三留守”问题也得到缓解。因环境改善养成群众良好卫生生活习惯,再由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推动人居环境再提升,桂村村民精气神明显改善,坊间流传着“桂村空气不一样”的说法。在去年的新农村考核排名中,桂村从97名上升至23名。桂村2020年获得市级文明村称号,下辖全部自然村全部获得省级卫生村称号。

舍小家为大家

担当使命一以贯之

2019年,黎国强本可轮换回中山,可他却选择了留下。谈及当时的动机,黎国强表示,除了村民的极力挽留、后续乡村振兴工作的需要,最重要的还是家人的支持。黎国强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去年疫情期间,黎国强的父亲病重,因为需要留在村里抗疫及准备年度考核事宜,黎国强甚至未来得及见他最后一面。

而黎国强今年仅10岁的儿子,在他前往桂村帮扶时,仅刚刚进入小学。爸爸经常不在身边,他偶尔也有怨言。“不过随着阅历感悟逐渐增多,儿子也开始知道,哪怕自己的爸爸不是电视里打怪兽的那种英雄,但他所做的事情是会得到很多人表扬的好事,是值得自己骄傲和支持的事。”

给予黎国强最大支持的,还是他的妻子。“她最需要我的时候,不能常在身边。”正因为家人无条件的支持,黎国强才有了毅然留下确保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决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为了让贫困户生活得更好,黎国强和扶贫队员继续在想新项目、新点子。“我们将继续鼓励乡贤回乡创业,进一步发展产业。通过成员单位中山职院开展村干部、村党员培训,推动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提升。巩固提升扶贫车间就业帮扶成效,通过就业帮扶确保群众稳定收入,留乡聚人气,家庭团圆更幸福。”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彧 / 责编:陈玉婷 / 美编:黄小原 / 校对:王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