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临摹是书法传承的基本路径
日期:[2021-05-16]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王铎行草书自书诗卷 故宫博物院藏

■陈党(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众所周知,临摹目的是掌握书体结体形态和用笔技巧,是书法传承的基本路径。

二王书法的意义在于被视为帖学正宗,“在唐初蔚然成为正统,此后的一千年,其独尊的地位不曾受到严重挑战。” 此后名家辈出,很少未受二王书风直接或间接影响而成为大家者。可见,二王的书体为帖学之母题。宋代米芾、明末王铎等书出其源,此后又产生新的母题,如米芾书法历代习之者甚众,同时代的米友仁、吴琚等亦如是;如王铎书法在国内外更是有大批追随者;还有甲骨金文篆隶唐楷魏碑等书体母题,如钱南园追随颜真卿书风,石鼓文影响吴昌硕的书法。

虽说真正富有创造力的书法作品,往往是无法复制的,但是形似的对临和神似的创临也是能接近书体母题本质的,近几年的临帖比赛,不言自明。从书法接受方法上,对临和创临的观念,不仅强调书体之形,而且强调书体之神;从艺术创作角度上看,书法临摹的目的是要心手双畅,是临书者主观书法主题追求与客观书体母题的融合。

纵观王铎书法之源,据黄思源《王铎书法全集》、齐渊《王铎书画编年图目》和曹军等类似的统计,其书皆出自钟、王、颜、柳和米等二王谱系诸家。

对临,王铎追求结构酷似。

如对颜柳欧的接受。在《柏香帖》、《李成小寒林图跋》和《王维五言诗卷》等作品中是颜体;《王维五言诗卷》颜柳并用;《张心翁序》是欧体基调。刘灿章说:“此件小楷作品结字有欧的严谨,点画有柳的刚健,古雅更似钟繇。整幅作品端庄恭谨,运笔刚劲而凝重,峻利而含蕴,撇捺坚挺。笔法意趣寓于严整之中,是王铎融汇钟繇、‘二王’、欧、柳、颜诸家小楷之长所创的自家小楷模样。” 如王铎对《圣教序》的接受。从《王铎(1593-1652)与集王字碑》 所述12个碑碑刻中,将其与集字碑对比,王铎的字体皆酷似《圣教序》,他自言13岁即开始临摹,目前仍有如34岁时临行书《圣教序》墨迹,42岁时行书《赠袁枢五律诗册》中跋语提到“用圣教、兴福夫子碑为环中老亲契”书写作品,58岁时所书行书《枯兰复花赋卷》,60岁时书行书《琅华馆别集》横幅等都有临摹《圣教序》的记载。在王铎墓志铭中,钱谦益很中肯地说,他临《圣教序》“如灯取影,不失毫发。”(《牧斋全集·有学集》卷三十)可见,王铎以“极力摹写”、“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室奥”的崇古精神将《圣教序》的精神实质掌握达到何等精熟地步。

创临,王铎从笔力、气度和章法等舍形取神。

如对《淳化阁帖》等接受。王铎有“不规规摹拟”、“拓而为大”等创临方法,或是截取不同法帖的某几段进行重新组合,或是随意拼凑文字并改变书体临摹,或是改变以轴或长卷等形制形式出现,所临的二王法帖,王铎不时掺入己意。

从“字字逼肖”、“不失毫发”的对临到随形所欲的创临,王铎建立了由形取神的书法接受意识,并能够在守成与创变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二者相互交融,促进王铎打开了二王书体母题宝库的新天地。如果王铎没有体悟到“不规规摹拟”的妙处,而仅有之前的“如灯取影”般地学法,恐怕就没有今天书法史上的辉煌地位了。(摘选自《书出其源》)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