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向海图强 世界级临港产业集聚地扬帆起航
日期:[2021-05-24]  版次:[A06]   版名:[中国高速]   字体:【
■深水网箱养殖在湛江已初具规模。

■中科炼化厂房。

■中科炼化外景。

中国大陆最南,三面临海,是为湛江。一部《隐秘的角落》掀开了湛江的神秘面纱,一片“菠萝的海”让湛江在全国“出圈”。今年3月底,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下称《意见》),赋予湛江“服务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区、陆海联动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四个战略定位。

日前,“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湛江,看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如何乘风破浪,如何向海图强。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摄影:新快报记者 宁 彪

●海洋产业

深水网箱养殖突破发展瓶颈 “工厂化”养虾拓宽市场半径

湛江是全国著名的海洋大市,海岸线长达1200公里,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近海天然海洋资源日益枯竭,海洋捕捞业发展遭遇阻滞。陆地海水养殖业方面,养殖模式仍保持农耕时代水平,土地成本与人工成本在不断上升,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亟待转变发展模式。

距离南三岛海岸线大约5海里处,呈圆形的深水网箱浮在海面,最大的网箱周长达90米,像一个个巨型“甜甜圈”,工人撒下杂鱼饵料,鱼群翻跃抢食,这里就是国联南三深水网箱基地。据了解,该基地目前有150口网箱,其中60米周长100口,90米周长50口,主要养殖红鱼、龙趸、海鲡鱼、三刀鱼、石斑鱼等鱼类,年产各种鱼类约6000吨。

通过风浪潮汐等自然力量消耗和分解养殖带来的影响,同时通过有序投放,控制密度,不超过水体净化能力的养殖,实现无污染是深水网箱养殖的一大优点。国联水产公司副总裁李国通提到,目前国联水产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业,并随着养殖规模扩大、产业链配套成熟以及装备成熟,深水网箱养殖不断走向深远海养殖,将优质的鱼类产品供应给全中国。

国联水产这一发展定位恰好与《意见》提出的“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高标准建设深远海海洋牧场,培育壮大深海网箱养殖优势产业,积极扶持远洋渔业发展”相契合。湛江市农业农村局水产养殖管理与资源保护科科长梁建安表示,湛江海洋资源优势明显,全市水产养殖面积有80多万亩,每年水产产量213万吨。“目前看来深水网箱养殖就是我们突破渔业发展‘瓶颈’的主攻方向。” 梁建安还提到广东2/3的深水网箱布局在湛江,全市有3200个深水网箱,深水网箱产量约有7万吨,产值约20亿元,目前湛江市政府正斥资发展深水网箱产业园。

全国每十条对虾就有六条来自湛江。海洋之上,湛江正通过深水网箱养殖突破海洋渔业发展“瓶颈”。陆地之上,工业化对虾养殖也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新方向。国联水产南三对虾工厂化养殖基地是目前国内外首例“封闭式、高密度、分段式”养殖模式的大生产型工厂化养殖基地。

“高速公路的开通对于农产品尤其是活鲜类水产品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把我们原来的消费半径进行大范围延展,能让更远的城市吃到我们鲜活的对虾。” 国联水产有关负责人说,“目前拟将基地扩展到1800亩,进入第三阶段养殖模式建设建成后年养殖对虾可达11000吨到15000吨,一年可以收获6-7造,届时产量将大大增加,能将大湾区的市场,成都、重庆、昆明等地的市场开发出来。”

●湛江钢铁

打造智能工厂 实现废水零排放

湛江东海岛之上,宝钢湛江钢铁3号高炉将于今年6月投产;中科炼化一期投产,二期项目将于年内动工;德国巴斯夫项目首期顺利开工建设,一二期项目提前一年开工;廉江清洁能源项目配套工程现场开工……同时拥有4个投资分别超100亿美元重大临港产业项目的湛江,正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现代化临港重大产业的集聚基地。

目前湛江钢铁正在加速推进智能工厂和智慧基地建设,现今,12.58平方公里的钢城内,处处闪现“智慧之光”,钢铁生产均在“全面自动化”的厂区内有序运行。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震指出,湛江钢铁有几大发展特色,其中之一是绿色发展,湛江钢铁全面实施以“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为核心的“三治四化”行动。“湛江钢铁是国内外首家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的钢铁企业。在固废方面,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含铁尘泥等,我们都通过环保技术和手段进行回收,全部在厂内自主消化。”

孙震提到,宝钢湛江钢铁选址在此是因为东海岛离珠三角市场、广西市场、东南亚市场都不远,“湛江钢铁生产的汽车商品材将近200万吨,其中七成以上销往两广地区,主要是广州和柳州。此外,广东省这几年发展海上风电,湛江钢铁去年就供应了风电钢接近50万吨,为广东制造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据悉,2017年至2020年,湛江钢铁累计实现利润总额超百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90.37亿元,占湛江市工业总产值21.26%。

●中科炼化

码头与生产装置无缝连接

助力成品油进入国际市场

从湛江钢铁远眺,轻易就能看到不远处的中科炼化项目的炼化装置,这是位于东海岛上的另一“庞然大物”。中科炼化项目于2020年6月16日正式投产,自建港口年吞吐能力3400万吨,港口码头与炼化装置的直线距离仅1000米,是目前国内一次建成规模最大、结构形式和使用功能最多的港口,形成石化工业“前港后厂”现代化的先进生产模式,是国内离中东原油主要产地海上运输距离最近的炼化企业。这种码头与生产装置无缝连接的模式,成品油及化工产品可直达华南市场,并辐射大西南甚至直接出口国际市场。

中科炼化副总经理郭新介绍,目前中科炼化项目炼油能力是1000万吨/年,化工产品乙烯的生产能力是80万吨/年,主要以生产高端的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为主,同时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等等化工产品。郭新认为,“作为炼化一体化企业,可以为下游塑材、精细化工等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充足的原料,对我们东海岛园区的招商引资是有利的。” 记者了解到,中科炼化项目产业发展“榕树效应”明显。项目一期投产后,充分发挥石化产业集群效应,延伸石化中下游产业链条,预计可拉动塑材、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工等一系列中下游产业超过2000亿元的投资。

“无论是钢铁还是石化都按照绿色发展的路子去走,” 湛江市工信局总经济师关雨说,随着大项目的建设湛江将成为世界级绿色钢铁基地、石化基地,同时将为湛江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注入强大的力量。而随着湛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拉近与珠三角空间与时间距离,使得湛江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