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蓝紫色鸢尾 葛饰北斋的幽怨梵高的发烫
日期:[2021-05-30]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宋扶日(青年作家)

五月间的蓝紫色鸢尾,总是笼罩着一种难以叙说的魔力。

它们丛丛簇簇地、似乎身处现实时空,但我却感觉,它们更像是处于梦境的深处,那种浮浮沉沉、与外界隔绝的情势,在幽幽的姿颜间隐现。

去年的鸢尾,长势格外繁盛,但今年北京的风力过于强烈,不少花朵被摧折损磨。因而,原本就给予人静幽之感的鸢尾,就更加显现出一种细碎的哀婉气息。花朵中那些由精巧的“内部结构”所组建成“装饰图案”,也在风力的振荡中,变幻成了零落碎片……

梵高有不少描绘鸢尾的画作,而作于1889年5月的那一幅,最令我印象深刻。

游转的情思,在画面中不断涌动,鸢尾那种孤高的冷感,在他的描摹下,仿佛冲破了无形的阻障。

从梵高的笔触中,我似乎能够触摸到无边的、滚滚发热的情感元素,正在不断流淌,而画面中的强烈动势,也令我自然地联想到,他那饱受磨折的抑郁状态。

那些人类赋予鸢尾的既定象征意味(最典型的就是,将其视为法兰西王室的象征符号),在画面中,都似乎被分解重构了。另外,它们那种宛若蝴蝶的形态,也在图像之中隐约地呈现着。我仿佛能感觉到,在不经意的一瞬间间,蝴蝶的灵,凝结在了花丛中,它们与所有的鸢尾,构成了一片摇曳的幻境……

除了梵高,日本人也颇为欣赏这种天性清冷的花卉,而梵高与日本浮世绘,也恰有紧密的缘分。

葛饰北斋也画过鸢尾,物哀与精致的意味弥漫在画面之中,花卉的百态,彰显出含蓄的幽怨情愫。

而在水野年方的画中,也出现过形神颇似鸢尾的植物,但通常,日本人称呼这种植物为“菖蒲”。这两种植物,他们似乎总是混淆不清,然而,恰是这种混淆的朦胧感,才是孕育诗意的因素。

春夏之交之际,无论是鸢尾还是菖蒲,其蓝紫色的花朵,与锐利的叶子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总是能牵引住人的目光。

北京白日的阳光,将鸢尾这种经过大风折损而显现出的零落之感,衬托得格外明显。看到这一幕,我忽然感觉到,夜色,与鸢尾带有伤逝色彩的气质,才更契合。

朦胧的昏夜,在鸢尾的点缀下,似乎有些“遥遥无尽”的感觉。这象征着希腊彩虹女神伊里斯的花卉,或许会在女神的指引下,将雨后的虹桥,置入到黑夜的情境中吧,黑夜中的彩虹,那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显然,这只是我的无端臆想。不过,我猜,无论是谁,在面对鸢尾时,似乎都会沉浸于某种臆想之中。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