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临终关怀,让逝者善终,生者善别
日期:[2021-06-03]  版次:[A12]   版名:[城事]   字体:【
■广州市老人院安宁疗护服务团队合影。

■为迎接拜祭高峰,陈燕文正认真做准备。

广州市老人院安宁疗护中心平均每年为150位老人提供服务

13年风雨兼程,作为探索安宁疗护服务的先驱,广州市老人院的这个团队平均每年为150位老人及其家属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让逝者善终,生者善别。与梦想失之交臂的陈燕文从一名甘于寂寞的守墓人再到不畏艰苦的坟场工,18年来坚持护送逝者最后一程。

今年“五一”期间,广州市老人院安宁疗护中心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陈燕文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广州市老人院安宁疗护中心

球迷阿伯去世前,沉浸在足球的氛围中

行将就木,如何平衡生命的长度和生命的质量?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人们多数忌讳谈论死亡,如何在生命的终点活得更有尊严却是每个人避无可避的话题。其实,广州市老人院早已起步探索。

2008年,随着广州市老人院慈爱楼的落成,市老人院安宁疗护中心率先在全国民政系统内引入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发展至今,广州市老人院安宁疗护中心已组成一支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跨专业团队,每年约为150名老人及其家属提供从入院到离世(或退院)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据了解,安宁疗护是为了临终前和无治愈希望的疾病终末期患者避免痛苦的无效治疗方法,致力于科学地控制症状、提供舒适护理、心理关怀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广州市老人院于2016年制定了本院的安宁疗护服务规范,规定了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及服务流程,本院老人或家属提出申请,安宁疗护服务的团队对老人进行评估,确定为安宁疗护服务对象的,可办理手续,正式接受安宁疗护服务。

安宁疗护中心主任瞿长春2019年9月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进入中心工作,他原本是云浮市人民医院一名呼吸科ICU的医生。瞿长春提到,近年来,中心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使得 “四全照顾”不断走向专业化。“我们今年又引进了神经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的医师,这些高层次人才多学科不断引进,安宁疗护服务慢慢走向更专业的发展方向。”

安宁疗护患者步入生命终末期,病情会带来诸多病症,如疼痛、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心需要为患者制订合适的医疗、护理照护方案,缓解疼痛,保证生活质量的底线。

护士长潘淑芬说:“来了以后反而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有其自然发展的过程,生命走到最后必然会凋零,有时候我们在乎生命的长短,也要重视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中心主任瞿长春则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安宁疗护服务的意义,“以前我在医院ICU工作时,一定会跟患者家属解释疾病如何处理和治疗、进行抢救的费用、预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我自己也会思考需不需要对患者进行那么多有创的操作、用昂贵的费用去延长患者的生命。尤其是治疗意义不大,患者本人又十分痛苦时,我也会非常矛盾。”来到这里后发现,安宁疗护服务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从生理到心理各个方面均尊重老人的个人意愿,让老人有尊严地活着,舒适度过人生最后的阶段。

曾经有一个接受安宁疗护服务的阿伯,非常喜欢足球,平时也会经常收看足球比赛。阿伯到了最后的阶段时,身体十分的虚弱,但仍然非常希望能够收看足球比赛,但足球赛事往往都在深夜直播,阿伯一直未能如愿。考虑到阿伯已进入安宁疗护最后阶段,为了满足阿伯的心愿,又恰逢足球世界杯比赛即将开幕,安宁疗护团队计划为老人举办一个特殊的“足球之夜“。开幕式前夕,团队成员买来球衣、国旗等,将病房布置一新,充满了足球的氛围。开幕式当晚,团队成员中同为足球者爱好者的同事,熬夜陪同老人收看比赛。老人的足球之夜充满了欢声笑语,老人虽然身体虚弱,但沉浸在热爱足球的氛围中,十分开心。4天后,老人带着满足离开了人世。

予生命以尊重,为每个老人唱响自己人生的赞歌。广州市老人院安宁疗护中心用自己的服务践行着这一点,让每一个在老人院走完人生最后旅程的老人都有尊严、舒适、无遗憾地度过人生最后的阶段。

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陈燕文:

“既然选择了,就要踏踏实实做好”

“进来才知道这回事。”高考前,陈燕文的理想是驰骋在赛道上,原本打算报考广州体育学院,却因为一次训练时韧带拉伤,与梦想失之交臂,得知不少同学、亲戚朋友都在广州务工,“就想有个照应”的他从中山来到广州,无意中了解到广州新塘华侨公墓正在招聘,正想找份工作的他没有多想就应聘了,这一做就是18年。

2003年,刚入职新塘华侨公墓的陈燕文主要从事公墓管理部护卫员工作,也就是别人口中的“守墓人”,陈燕文说,当守墓人不可避免地要夜班巡逻,“开始时肯定是有点怕的啦。”陈燕文坦然,曾因为太过害怕不敢单独出门,只能和同事一同巡逻。

习惯了工作环境以后,墓园在人手紧张时陈燕文只能一个人巡,值晚班通常是从深夜12时到次日早上7时,四野坟茔,万籁皆寂,漫漫长夜他只能自己消化这种寂寞和恐惧。而每年清明,是市民祭祀先人活动高峰期,近万车辆和过十万人流进入墓园,每天他总是起早贪黑,确保群众拜祭的安全。

被调入坟场组转职成一名坟场工则是2014年的事了,那时陈燕文已经为墓园服务了11年。坟场工不比守墓人轻松,是个体力活。

陈燕文是既怕不下雨也怕天下雨。有一次在负责骨灰安葬业务过程中,下着倾盆大雨,大有砸穿雨棚的情势,在近1.8米深的墓穴里,陈燕文和同事用铁锹一边挖坑,一边将墓穴中的雨水抽出来。“有位实习生是刚来的,清理墓穴的时候慌乱且不懂得怎么发力,拿着铁铲用力过猛导致手长泡流血了。”陈燕文的手长满了厚茧子,早已适应这种工作环境。

善始善终,到墓区巡逻时陈燕文总是特别留意自己服务过的逝者墓穴,如发现墓碑发生沉降等情况他第一时间上报并处理。陈燕文时时刻刻谨记自己是特殊行业工作者,必须尊重家属的意愿和情绪,“我们工作之前要主动跟家属交流需求,工作期间,家属不开口咨询我们也绝对不会说话,基本上就是这种工作状态。”有一次,陈燕文为一位老人的亲人下葬,下葬完毕后老人不能自已地悲泣,平时遇到这种情况陈燕文都会停留一段时间,可当时还有其他工作任务,就叮嘱附近的保安员留意老人,防止出现意外。没想到晚上8时天都已经黑了,保安员反馈那位老人还没有走,陈燕文随即折返回墓园,一直陪在她的身边,一边陪伴一边开导安慰。直到晚上10时,老人心情平复,情绪稳定以后走了,陈燕文才安心离开。“有些家属情绪未平复好,我们处理业务的时间也会相对较长。有些家属因风俗会选择在半夜下葬,我们就要加班,还是让家属满意最为重要。”

选择殡葬行业难以避免与寂寞为伍。“那时候老实不会说谎,别人介绍一个女朋友给我,我想带她了解我的工作环境,就把她带到了墓园,第二天就吹了。”陈燕文无奈说道,虽然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少了,年轻的时候还为找对象犯愁,但再愁他也没有想过放弃,他黝黑的脸上写满朴实,“这个行业不容易,既然选择了,就要踏踏实实做好。”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通讯员 廖培金 ■图片:受访者供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