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音乐文学和绘画或是成就现代艺术家的“三驾马车”
日期:[2021-06-13]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王松柏(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教系副主任,德国德雷斯顿造型艺术学院博士)

如果说毕加索代表横向广度的魔术师,那么,保罗·克利(Paul Klee,1879-1940.)则是一个在现实与幻想、具象与抽象、诗意与音乐之间自由旅行的天才。保罗·克利被誉为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保罗·克利营造了一座瑰丽多彩、神秘莫测的艺术后花园。正如伏尔泰所说:“我们必须建立一座花园,并深耕我们的心田。”

所有的日记皆如此,是作者内心深处的净土,在这里卸下所有的面具和装扮,自己和自己影子对话。书的扉页说:“这部日记只供个人审思之用,并不出版,克利在生前不准任何人接近他最私密的告白。”在艺术家离开16个年头之后,他儿子费利克斯于1956年编辑出版了这部日记。

保罗克利从19岁时开始写日记,阅读他的日记,可以让人走进他的文学、音乐和绘画世界。读后发现,克利是通过自我接引的方式完成某种精神的蜕变。他以画名世,但事实上音乐、文学和绘画是克利生命的“三驾马车”,他通过音乐打通了内在情感和不可见世界的链接,透过阅读和写作去思考生命、情感在面对现实和虚幻起伏交织中的潮起潮落,选择绘画作为终极超越的寄托,行走在生活现实中的具象和抽象边缘。

日记里写道:“很小的时候(3-4岁),外祖母教我用蜡笔画图。”现在看他十岁时画的《狂歌》,其造型语言特征一直保留在他以后的线描作品里面,他听从内心直觉的呼唤,游走在艺术天堂,但从没忘记童年那份朴实的天真浪漫。克利的父亲是霍夫维尔州立师范学院的音乐教师,从小耳濡目染,对小提琴情有独钟,8岁就开始学小提琴,23岁时就成为管弦乐团第一小提琴手。他妻子莉莉是一位钢琴家,因音乐而结缘。音乐对克利的绘画作品在情感表达和穿透力方面起到了一个先导作用,打开了克利那扇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大门。对于音乐和绘画的关系,他说:“我同样熟悉音乐的情绪领域,也能轻易地构想出与之类似的图画。”

克利的绘画经历三个重要节点,慕尼黑艺术学院学习和意大利游历,通过对写实素描的锤炼来获得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直观感受,在表现形式上企图超越写实现状,这一矛盾让他处于焦虑和兴奋所夹杂而催生的抑郁之中。19世纪末期欧洲古典版画受到摄影巨大的冲击而衰落,克利清楚意识到摄影术的发明对唯物观的绘画的冲击,他对亚历山大指出:“‘自然’于此算什么?重要的是‘自然’据以运作的法则以及它如何显示给艺术家。”

他说:“一位艺术家应该是诗人,是自然探索者,是哲学家。”在意大利游历中,从古典建筑中悟出结构素描的道理,他有选择性过滤并主观处理笔下的自然形态,用质朴的线条勾勒状物,就像他在自画像时不反映外表,而要透视内在。1912年巴黎之行,通过康定斯基的介绍认识德劳内,受巴黎艺术家的影响从线性表现向空间描述的转变,在平面上表现多维的错觉空间。1914年和马克和莫伊勒特去非洲突尼斯写生而发现绚丽的色彩魅力。

经过这三个节点,克利的艺术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他那独具一格的面貌,诗歌的直觉、超物象的图形和神秘的哲学交织在一起,画面形象及相关暗喻引着观者在忽明忽暗的想象空间中旅行。

观看克利的作品,是一场真正的艺术朝圣之旅,虽没有具体明确指归,所到之处,皆可视为心之彼岸。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