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村民想要脱贫致富的那股劲头, 激励我加把劲做好扶贫工作”
日期:[2021-06-30]  版次:[A08]   版名:[脱贫攻坚答卷]   字体:【
李德泉 ●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驻村第一书记、汕头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二级主任科员。 ●获得“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广东省2019-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表彰。

■李德泉入户走访贫困户。

■仙门村扶贫创业园。

■仙门村草莓种植基地。

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德泉:

6月的仙门村,刚刚历经完一场龙舟水的洗礼。地面湿漉漉一片,带着泥土的清新气息。乡间小路两旁的树木经雨水洗刷后,变得更为葱郁;富有特色的潮汕民居因雨水的冲洗,亦越发显得古朴典雅。

望着眼前这宜居又宜人的一幕,不久前在广东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获得“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表彰的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德泉,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感叹道:“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这才是真的好!”

编制“新农村示范村创建规划”

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坐落于南峙山麓东侧,背倚烟楼山,西望韩江支流。仙门村,这个光是听名字就觉得景色很美的地方,却曾由于经济发展滞后,2016年被列为省定贫困村。如今,经过一系列的美丽乡村改造建设,仙门村“不仅仅是听起来美,而是实实在在的美”。

李德泉犹记得2016年自己初到仙门村时看到的情景——村里尘土飞扬、污水横流、房屋残破。用他的原话就是:“跟现在的村容村貌相比,反差实在太大”。后来,到田间地头调查,他又得知仙门村的机耕路、排灌渠等农业基础严重老化。目睹这一切,李德泉暗暗定下了一个帮扶“小目标”——改造村庄,让仙门村真正地有“仙气”起来。

说干就干。为了有一个更明确的指引,在李德泉的帮助下,仙门村编制了“新农村示范村创建规划”。“规划”一经上交,第一期500万元资金便从澄海区财政拨付下来,雨污分流、道路硬化、垃圾收集转运、乡村美化与亮化工程陆续完成。

“给力”村民成了扶贫工作动力

“扶贫先扶志,只有广大村民群众自己改变思想,勇于打破现状,才能改变落后,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李德泉告诉新快报记者,仙门村实现华丽转身,除了得益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也得益于当地干群的戮力同心。而广大村民想要改变现状、实现脱贫致富的那股劲头,更是成为了他扶贫工作上的一大动力。

原来,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广大村民群众积极主动配合,全村只用了二十多天,就把125宗违章乱搭乱建拆除清理完。

“扶贫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每每看到全村上下齐心合力,一同为脱贫致富这个目标而努力,我心中就不由得涌起一股自豪感。同样地,村民们的这股劲头也同样感染了我,激励我继续加把劲,继续把扶贫工作做得更好。”回想起当时全村人群策群力,齐心搞好村容村貌的“给力”情景,李德泉眼中闪烁着亮光。

实际上,依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行动,仙门村集中人力开展“三清三拆”,并对清理出来的空间进行了绿化美化、建造了公园绿地,还配套了医疗卫生站、农家书屋、篮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前完成了省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仙门村更是被评为了“广东贫困村创建名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和“汕头市文明村”。

村民们口中的“知心大哥”

在仙门村,除了是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官宣身份”,李德泉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那就是村民们口中的“知心大哥”。

原来,在仙门村开展扶贫五年多以来,李德泉经常入户走访贫困户,与贫困户交流谈心,了解贫困户碰到的困难。对此,李德泉的看法是——掌握好村的基础情况、了解好群众的脱贫需求,找准致贫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

在多次的入户走访中,李德泉对贫困户张秀真一家的情况最为深刻。

张秀真一家5口,2016年评为仙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时,儿媳妇患精神残疾,大孙子整天游手好闲,小孙子正读初中,家庭生活来源全靠儿子就近打工每月所得的2000多元。为帮助张秀真一家脱贫,李德泉经常上门走访谈心。结合张秀真一家实际困难,他还联系了澄海区有关部门进行评残,并落实了补贴待遇。

“知心大哥”付出的真诚实意,最终让这个贫困家庭迎来了大改变。经过多次谈心,张秀真的大孙子转变了思想,主动找了一份工作,靠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报酬。李德泉还为张秀真找到了一份村绿化管护岗位的公益性工作,让她能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收入。“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张秀真一家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这就是扶贫工作的意义所在。”李德泉说。

青山绿水中趟出致富之路

“帮扶只是一时之举,激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才是根本之措。”李德泉说。为此,仙门村的其中两大支柱产业——扶贫创业园和草莓种植特色产业项目应运而生。

在仙门村的进村路旁,有一排崭新的铺面。李德泉告诉新快报记者,这里就是仙门村的扶贫创业园。“在扶持部分贫困户创业就业的同时,这里将打造成该村的小型商业区。”李德泉进一步说,“扶贫创业园设有生活日用品、餐饮、农产品销售等服务,还设有电商驿站,届时将与农事体验、网上直销结合起来,进一步带动仙门村的乡村生态旅游‘旺’起来。”

自驻村以来,如何让仙门村在青山绿水中趟出脱贫致富之路,是李德泉一直思索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经过详细考察,与农户多方探讨,在李德泉的牵头下,扶贫工作队决定依托邻近粤东草莓基地有利条件,帮助仙门村发展草莓种植特色产业,以打造“一村一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展草莓种植特色产业这件事情上,李德泉有着更为长远的想法——要想生产出优质的草莓,农田的质量也得提起来。于是,仙门村100亩土质较差农田实施了“提质工程”,改造了农田基础设施解决内涝问题。“硬件”基础打好了,技术支援也少不了。李德泉又帮忙联系了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传授技术,帮助村民发展草莓种植产业。

“这些产业项目在增加创业就业岗位的同时,大幅度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这个草莓种植特色产业来说,目前,草莓的种植面积达70多亩,实现年产值200多万元。”李德泉自豪地说。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尽我所能为这项事业添砖加瓦,我感到无比光荣。”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美琪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