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十三五”时期广州考古成果展开幕
日期:[2021-06-30]  版次:[A10]   版名:[时政]   字体:【
■广州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在介绍广州“十三五”时期考古与文物利用保护情况。

展览时间将持续至2022年4月17日

6月29日,“发现·保护·传承——‘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在广州大学城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此次成果展共展出考古出土文物336件/套,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考古的重要发现及文物保护利用的主要成绩,部分珍贵展品还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展览时间将持续至2022年4月17日。

■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部分展品首次与观众见面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广州配合国有土地收储和城市基本建设工程,开展考古项目1479宗,完成考古调查项目929宗,勘探项目481宗,发掘项目69宗;发掘新石器时期至清代墓葬2380座,出土各类文物13016件/套。这些考古发现,让广州的城市记忆和历史图景更加丰满、鲜活而生动。

在此次成果展现场,部分展品都是过去5年来考古出土后首次与市民见面的宝贝。例如2018年广州港疗养院项目出土的西汉铜鼎。“在广州要看到青铜器确实不容易。”广州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介绍,铜鼎上面有两个字“大亲”,按照文献的说法应该就是专门制作用于体现对父母的孝顺。

“和博物馆不同,我们考古院的展览不仅展示文物,也展示出土文物背后的故事,特别是文物的发现和保护的全过程,这非常重要。”易西兵以现场一张广东工业大学宿舍楼居民围观考古发掘现场为例,当时是两栋宿舍楼间加装电梯,电梯井刚好打在了古墓上。施工人员马上上报文化站,文化站上报给区,区上报给市,最终6天就做完了发掘。易西兵指出,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传播离不开广大市民的支持。

公众有望现场参与南明铁炮修复体验

现场所见,本次展览不仅内容丰富,还有沉浸式场景和妙趣横生的互动体验活动。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利用馆校共建平台与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合作对部分文物进行AR成果转化,观众通过手机扫一扫可以全方位观察器物细节、纹饰及器物功能等信息。展厅还设置了“标本墙”,让观众零距离观摩历经岁月积淀与磨洗的古代文物标本。

值得期待的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将在展览现场组织开展南明铁炮脱盐等文物修复体验活动。这尊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现的南明铁炮,出土时锈迹斑斑,已经做过6次的脱盐脱水“护理”。目前,其身上依然包裹着厚厚的白色纸浆,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邀请广大文物爱好者现场戴手套参与脱膜的过程。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