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武汉防汛图卷》: “社会主义新山水”范例
日期:[2021-07-01]  版次:[T30]   版名:[建党百年特刊]   字体:【
■黎雄才《武汉防汛图卷》(局部)

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谈笔墨紧跟社会发展——

百年前,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伴随着广东人民的求新和开放,从岭南画派的形成与发展、黄新波力推新兴木刻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后关山月、黎雄才探索社会主义新山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美术大发展等可感知,百年美术、百花争艳,为人民大众奉献了大量富有标志性意义的美术作品。其间,由著名美术教育家胡一川带领一众名家创办的广州美术学院更在新中国的新式美术教育的推进下,为建构岭南乃至中国近现代美术践行文艺为大众服务道路,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力量。

广东美术得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走变革之路的历程成为历史共识,在这样的脉络下诞生的众多经典作品充分展示着广东美术家扎根岭南沃土,忠实记录着社会沧桑巨变,记录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非凡历程,记录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丽图景。对此,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术家的责任就是感知社会变迁,绘出时代品格的大美之作”。

■新快报记者 梁志钦

广东画家开风气之先

新快报:如果从中国画创作紧扣主旋律同频共振的角度来思考,岭南中国画发展可以如何梳理?

李劲堃:清末民初中国在深陷半封建半殖民地、军阀混战、内忧外患、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历史背景下,十月革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文化人和艺术家也投入到这场争取民主反抗压迫的新民主主义运动中,尝试用实业振兴国家、用文化唤醒大众、用美育感化民众,因为只有民众的共同觉醒,才能实现民族的救亡图存。在这历史的交汇点中,岭南画派创始人率先提出了中国画“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变革思路。

新快报:这种变革的思路是否也体现在文艺为社会大众服务这方面?

李劲堃:对的,清末中国画主要呈现出一股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陈腐状态。广东画家为了让中国画紧跟时代步伐、全面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洪流中,提出了新国画的概念,其中,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画家主动选择和吸收中外文化艺术营养,兼容并包,勇于革新,开拓出创作题材广阔、现实关怀深刻、表现手法多样、雅俗共赏、文质相兼的中国现代绘画新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美术的现代发展。

新快报:能否说中国画在紧跟时代脉络方面,广东画家率先起到了榜样作用?

李劲堃:广东画家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

进行“社会主义新山水”探索

新快报:沿着这一脉络,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广州美院(时为中南美专)在中国画探索上,也有了新的体现,例如黎雄才先生的《武汉防汛图卷》、关山月先生的《绿色长城》《山村跃进图》、广州美院国画系师生共同创作的《向海洋宣战》等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积极参与劳动或建设的宏大场面,在“社会主义新山水”的构建方面有了显著的突破。

李劲堃:《武汉防汛图卷》的创作首先得益于黎雄才先生在1945年前后到西北写生的历程,使得他在对景写生方面,有了系统化的探索。因此,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的建设热情高涨,1954年,长江遇到特大洪水,军民同心构筑防护堤,黎雄才先生看到如此宏伟场面,把此前积累总结的反映现实的笔墨技巧悉数运用到了这件重要的创作里,不仅把山水、人物等题材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山水”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把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也纳入到了山水图卷中,他能够如此快速地让笔墨紧跟社会发展并创作出经典巨作,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具代表的一个范例。

另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国家生产建设中,海洋资源以及海疆保卫受到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可以说,广州美术学院师生的创作从区域的角度见证了新中国海洋建设的历史进程,也正是这种充分调动多种历史和区域因素,追随时代、积极介入现实生活的传统,让广州美术学院形成了自身特色鲜明的教学与创作取向,为新中国美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快报:梳理美术经典发现,广东画家的创作更多地选择社会主义建设主流的题材,这也是有别于同代其他地方画家的因素之一?

李劲堃:事实上,在经历过旧社会到新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动荡社会到热火朝天大建设的新社会,我相信绝大部分画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诉诸笔墨,但问题在于如何表达。在这方面,的确是岭南的先辈们率先找到了更好的创作方法,例如关山月先生的《新开发的公路》、黎雄才先生的《森林》和《为祖国寻找更多的资源》。

核心理念

艺术家的责任 就是感知社会变迁

新快报:近年来,您在个人探索上,也佳作频出,其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更是回顾了红军战士攻打娄山关、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的光辉历史,而围绕改革开放取得瞩目的成就,您也曾带领团队创作了巨幅作品《珠江胜景之盛世珠江》,从前面提及的先辈到后面您个人的创作,是怎样的文化内核得以让岭南的中国画创作始终紧跟国家发展与时代步伐?

李劲堃:具有时代意义的山水画,其价值应该远远超于可居、可游、可行、可望等欣赏范畴,我们的《珠江胜景》就以递进的布局方式,以契合国家发展的阶段,最后通过“盛世珠江”来凸显国家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一起创作的几个年轻人,把城市发展中的高楼大厦幻化成了雄山峻岭进行刻画,很可能会有一些人因这张画而改变对中国画描绘城市的认识。

过去一百年,广东在多个历史节点上,几乎都扮演了发展引擎的角色,尤其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部署,更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岭南的美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来的一个启示就是,艺术家必须要围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去概括成具有当代性格的、当代品格的、当代造型的艺术形象,这是每一代艺术家都需要攻关克难的。同时,也让我们注意到了一点,传统的熏陶可以作为借鉴,但不能替代自己的亲身所见所闻。我始终认为,艺术家的责任就是感知社会变迁,绘出时代品格的大美之作。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