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改革开放激发画坛的“南方美感”
日期:[2021-07-01]  版次:[T31]   版名:[建党百年特刊]   字体:【
■关山月《绿色长城》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谈艺”:不断求真求美、求实开新

去年底开始启用的广东画院新址,清泉石上流,流光映云天,也映照出画院六十多年来的学术坚守和卓绝步履。在时代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广东的艺术家们,都能以“真”以“美”、以务实与开放,去把自己的内心与集体的情感呼应震荡,深刻反映广大时光中那些优异的事件与精神。“将艺术家的‘小我’放在更大格局中,使‘大我’更具张力、更为博大”,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在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道。

■新快报记者 潘玮倩

广东画院大家辈出

新快报:林蓝院长您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请问,在广东画院60多年的发展中,有过哪些红色经典作品和代表性画家?

林蓝:1959年,广东画院的前身广州国画院成立;1979年,广东画院大楼落户流花湖畔;2020年,历时十五年筹备,广东画院新址在白云新城文化中心区启用。广东画院历经60多年洗礼,早已成为广东美术界重要标杆,并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画院之一。

广东画院大家辈出,自成立至今,历经七任院长,前六任分别是黄新波、关山月、王玉珏、刘斯奋、许钦松和李劲堃;除此之外,多年来还涌现出方人定、余本、蔡迪支、黄笃维、王立、汤集祥、汤小铭、林墉、伍启中、陈衍宁、林永康等在全国享有盛誉的画家。回望广东画院建院历程会发现,老一辈艺术家们一直以力作、以精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创作出《江山如此多娇》《年青人》《绿色长城》《山村医生》《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永不休战》《无产阶级的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心潮逐浪高》《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潮的失落》《大漠之暮》《缫丝女》等大批经典力作。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广东画院还先后聘请了23名著名画家和著名美术理论家为艺术顾问,分别是余本、王肇民、黎雄才、胡一川、关山月、崔德祺、赖少其、饶宗颐、蔡迪支、黄笃维、陈少丰、林近、迟轲、王立、王玉珏、汤集祥、汤小铭、林墉、刘斯奋、伍启中、许钦松、李劲堃、林永康等。

新快报: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广东画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四家画院,作为排头兵之一,早期广东画院在艺术创作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

林蓝:广东画院首任院长黄新波,是鲁迅先生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主将,从那时起,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为社会而艺术,为民族而艺术,就已深深扎根老一辈广东画院画家的血脉里。第二任院长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代表了中国画在20世纪50年代宏大创作所取得的一个高峰。关山月先生非常关注时代与生活,其代表作《绿色长城》中的木麻黄树以及海水等的画法,都是关老从生活中、从体验中得来的新的表现手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全国美术界盛行着“红光亮、高大全”的绘画风格,广东美术却独辟蹊径,用充满生活气息、清新自然的艺术语言来反映时代主题,涌现出了汤小铭、林墉、陈衍宁、伍启中等代表性画家,形成了广东画坛“四大金刚”和美术创作的“广东方阵”。

新快报:1978年春,广东画院正式恢复。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迈开了新时期发展的步伐。作为反映时代的艺术创作,广东画院在这一时期有着哪些新的举措、新的经典作品?

林蓝:改革开放激发了文化创新的活力,贴近现实、关注生活、服务人民的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80年代后,广东画院画家的情感与思维随时代的变化而跃动,又涌现出了王玉珏的《卖花姑娘》《冉冉》、林墉的巴基斯坦异域写生等一批作品。尤其是这其中的写实风格人物画创作,作为近百年中国画最重要的变革点,用一种扎根于生活的姿态,表现出南国都市生活日新月异的平常态,秉承岭南画派开派以来的“艺术要关注现实”“艺术要真诚地表现一个人的情感”的精神传统,创新表现技法形式,展示出南方画派的明丽酣畅,建立了一种“南方美感”。

将艺术家“小我”放入更大格局

新快报: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的大潮下,广东画院将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定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会如何去进一步讲好“广东故事”?

林蓝:在60年沉甸甸的丰硕成果基础上,作为广东美术创作龙头机构,“学术立院、公益为先”,广东画院将围绕“1+3”工程,即大楼、大作、大家、大活动,依托刚刚落成的广东画院新院这一全国瞩目的文化强省重大标志性建筑,以推出广东精品力作、造就岭南名家大师为目标,以重大艺术活动为抓手,重点实施“1新址+3院+3基地”计划。

着力建设广东画院研究院(60岁以上)、广东画院(在职画家)、广东青年画院(45岁以下)三大平台,开展岭南老中青美术大家推培计划,针对德高望重的代表时代、代表广东的艺术大家,以大力度、深研究、广传扬,锻铸广东美术高峰。同时,力推一批德艺双馨的广东艺术中坚精英,培养一批创新力强的广东优秀青年艺术后备人才,并面向我省各地市开展创作培训培育工作,将广东画院新院打造成为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重要基地、广东青年美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广东基层美术人才培训重要基地。

我们将紧扣重要时间节点,提早谋篇布局,以国家、省部、院藏三级项目培育方式,做好集体大型美术创作、个人专题美术创作项目献礼工程的规划。鼓励团队集体合作,着力现实题材精品力作,积极组织建党百年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与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集体创作是广东画院、广东美术界的优良传统。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己与画院全体专职国画家开展了(站起来)《南粤先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富起来)《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强起来)《百花齐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系列主题创作。其中,(站起来)《南粤先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800cm×300cm),以在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广东党组织早期代表人物如张太雷、彭湃、蔡和森等23名革命英烈为表现对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与表现,缅怀先烈,重温党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富起来)《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600cm×300cm),以“点、线、面”通构整体,配以其城市规划地图作底纹,层层叠叠,虚实相间,寓意特区成果在青蓝背景下如点点群星,交织出新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开拓的一片璀璨星空,以画为引,弘扬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改革开放精神;(强起来)《百花齐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800cm×300cm),以国花+31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省花、市花、区花,寓意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富强,寓意党的文艺政策“百花齐放”,为广大人民群众传递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新快报:我们如何从题材上、从形式上寻得更多突破,秉承岭南画派锐意创新的品格,去描绘时代的主流意象?

林蓝:回望广东美术百年历程,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艺术宗旨百年昌兴,体现了广东文化生机勃勃的特质。我们所要坚守的正是这样的传统,站在中西文明、古今文化的交汇点,不断去吸纳,创新该创新,坚守该坚守。

因自己本身从事中国画花鸟专业,曾以广东地区花鸟画创作为点,尝试探寻探讨一条关于岭南中国画如何通过不断求真求美、不断求实开新去取得自身变革与发展的深层脉络,实则“求真”、“求新”与“求美”。“求真”,即在内容、题材上注重写“生”,再现生活。百年间的岭南中国画,从“二居” 至“二高一陈”再至“岭南四老”,均存师承关系,写生是解读其传承特质的主线,由之锻就的敏锐的观察、精准的造型能力以及新颖的取材范围,在百年后的当代岭南画坛,依然可见于陈永锵对木棉、锦鲤、紫荆等广东风物以及方楚雄对热带亚热带特有的藤生植物、寄生植物等新题材的发掘与描绘中,而正是这代代不断地“求真”“求实”,造就了岭南花鸟画内在一致的生气勃勃的独特气息。“求新”,即在形式、技法上注重纳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吸收古今东西绘画技术、手法,为“我”所用。今天,面对着全新的热带亚热带都市风物,传统画谱中确实未有太多前例,因此注重“求新”更成为必然。“求美”,即在审美、意识上注重“度”,雅俗共赏。

回望百年前,康有为最早尖锐地提出了近代中国画变革的必要与急迫,“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乎?吾斯望之。”高剑父更明确地提出“融会古今、折衷中西”,提出要创作“有自己的个性与自己的面目”的,“综合的,集众长的,真美合一的,理趣兼到的”,“一种不脱离民族风格而又推陈出新的现代新国画”。百年后,我们践行,“求真”,“求美”,“求实”,“求新”。

新快报:最后一个问题。您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最近在创作或工作中的一些个人体会或感悟?

林蓝:我常想起《美术》杂志老主编王仲的一篇文章题目:画家的天职就是画好画。在我看来,艺术家最终要靠作品说话。艺术家要创作属于时代的作品。一方面持之以恒将自己的艺术打磨得更精湛,同时要将自身艺术特点、艺术状态贯注入讴歌时代、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宏大创作中。使“大我”里有“小我”,使其从内容到形式具有深度、高度,在当代立得住,更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将艺术家的“小我”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大我”必使其更具张力、更为博大。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