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扶农带农20余年 要把“青山”变“金山”
日期:[2021-07-06]  版次:[A05]   版名:[脱贫攻坚答卷]   字体:【

■潮州潮安区文祠镇中社村,6000亩青皮橄榄种植惠及附近8个重点帮扶村,解决脱贫户的就业。

■潮州市潮安县文祠镇橄榄酒厂,工作人员在封酒缸。

■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石坑村,玻璃制品公司解决了脱贫户就业问题。

■潮州潮安区文祠镇中社村,6000亩青皮橄榄变成“致富果”。

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潮州市建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声音

“跟着国家发展,要不忘初心,一步步应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我感觉内心很充盈。”

——潮州市建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建怀

简介

潮州市建成农业综合开发公司:

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020年6月荣获“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铜杯”

漫山遍野、房前屋后的橄榄树曾是潮州市潮安区很多村民的收入来源,但随着社会发展,鲜橄榄的经济价值越来越低,很多橄榄树渐渐被荒废。近两年来,在潮州市建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建成公司”)的运作下,潮安的橄榄通过改良换种和拓宽深加工链条两种方式,再次焕发生机,“青山”真正变“金山”。

自1998年成立以来,建成公司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计回报地为潮安乡村修建了30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响应扶贫开发号召,在产业、就业、消费、捐赠等多方面助力潮州脱贫事业和乡村振兴,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采访中,董事长詹建怀的家国情怀时时感动着我们,他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始终把个人发展、公司发展和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大道至简”“不忘初心”。

致力产业扶贫 6万亩橄榄再成“致富果”

说起扶贫初心,詹建怀从遍布潮安山区的橄榄树说起,“以前一棵橄榄树可以养活一家人,一斤十多块。后来橄榄一斤才一块钱,养护橄榄树变成了一种负担,就被丢荒了,不仅农户的收入来源没了,更重要的是,生态破坏了。”他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就想做些什么。

在潮安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詹建怀自2017年开始着手谋划潮安北部山区橄榄产业振兴发展道路。依托建成公司6000亩橄榄种植示范基地,引进优质青皮橄榄进行品种改良。建成公司总经理倪晓榕向新快报记者介绍,2019年以来,公司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推广良种种植等联结方式带动文祠镇22个村和归湖镇3个村橄榄种植户600多人、原贫困户19户,辐射带动良种橄榄种植1000亩。“经改良换种的青皮橄榄田头收购价是20元一斤,为原来1元一斤的20倍。”2021年,文祠橄榄获选2020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对于百年老树,詹建怀想方设法拓展橄榄的深加工产业,推动三产融合。以前橄榄的加工方式主要是凉果、橄榄菜,这些年建成公司努力创新,已经研制出橄榄酒、橄榄醋和橄榄饮料等多种产品,目前正在产业化。

建成公司牵头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投资设立雄盛酿酒公司,主要酿制橄榄酒,2019年底一期生产线建成投产,一年可收购橄榄390吨,如今成品酒正在存放阶段。自2019年以来,公司先后与潮安8个省定贫困村签订橄榄保价保量收购协议,村集体成立橄榄合作社,自建橄榄产业园,公司以高出市场价4倍多的价格收购橄榄,实现了三方共同增收的良好效益。比如在首年试点的赤水村,2019年就实现了村集体增收2万元,村民增收7万元,原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

詹建怀告诉新快报记者,占地40亩的橄榄醋厂和60亩的橄榄饮料厂也在建设当中,它们对橄榄的需求量更大。投产后,潮安6万亩橄榄将真正变成农户的“致富果”。

除了橄榄产业,这些年,建成公司通过“公司+贫困户”的模式,还与潮安各村镇合作发展现代果树种植、生猪养殖、大棚果蔬种植等扶贫项目,通过保障性固定收益、优先就业、技术指导、畅通销路和保价回购等鼓励措施开展帮扶。比如,与文祠镇合作建设“现代生猪养殖项目”,带动帮扶贫困户99户,户均增收1800多元;与赤水村合作建设“大棚蔬果种植项目”,帮扶贫困户12户,户均增收8300多元。现在这些项目都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攻坚和衔接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多措并举扶农带农,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

产业活了,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20多年来,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公司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户就业增收。特别是近年来,建成公司大力开发扶贫产业和项目,在产业带动下,不断创新机制,在产业、金融、技术、项目、捐赠等多个方面,探索形成多措并举的扶农带农长效机制,不仅助力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筑牢了产业基础。

在产业扶贫机制上,建成公司创新农户与公司的产业联结机制,确立“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将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到公司,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贫困户每年可享受10%的保底分红,扶贫专项资金可保值增值。截至2020年12月底,产业联结帮扶贫困户7130户,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在金融扶贫上,建成公司积极配合潮安区政府推行“贫困户+金融机构+公司”小额扶贫贷款模式,为农户提供担保,并接受委托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户10%的保底收益。在技术扶贫上,建成公司经常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在农产品良种推广、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强化原贫困户和农户的“造血”功能。2017年以来,共培训农、林、牧、渔农户(含贫困户)740多户,户均增收约2000元。

尽管在扶贫上做了很多事,但詹建怀说,他最为满意的一件事,是早些年为潮安北部山区乡村修建30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可以说,这些路为潮安山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级政府财力有限,曾经只能给到每公里10万元的修路补贴,这样的亏本事没人愿意做,除了詹建怀。在他看来,为山区修路是做公益做好事,“我没想太多,就觉得我应该做”。

热心社会扶贫,累计捐建捐资逾1.5亿元

多年来,建成公司主动参与社会爱心慈善活动,积极实施社会扶贫和专项扶贫。

2019年,建成公司捐资300万元,助力潮安、饶平和湘桥的省定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发展核心产业;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行动,捐资600多万元,帮助河塘村、狮峰村、麦园村的供水管网、道路硬化、民宿客栈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捐资溪美村修建2公里栈道,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据统计,20多年来,建成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各项慈善公益事业建设,帮助乡村修桥造路,建设学校、医院、文化广场、活动室、供水管网等,公司及詹建怀个人累计捐建捐资金额已超过1.5亿元。

谈起社会扶贫,詹建怀认为,企业应该补政府的短板,大病致贫这块“硬骨头”就是企业可以补短板的地方。2017年,建成公司曾联合潮州市、潮安区工商联和民政局,出资800多万元对排查筛选出的潮州市379户因患病致贫的贫困户进行专项重点帮扶,给予力所能及的医疗救助。之后,作为潮州市总商会会长,詹建怀在总商会成立了一个针对大病救助的专户,“大病救助都是急等用钱,在我们的专户,只要有身份证、病历和单位证明就能快速申请到救助款。”詹建怀补充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图片:新快报记者 孙毅 李小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