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史国良:看着荔枝图吃荔枝,心头美滋滋
日期:[2021-07-11]  版次:[A09]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史国良 岭南荔枝

■连登 岭南有佳荔

■居廉 岁朝图

■关山月 荔枝 关山月美术馆藏

■陈永锵 菠萝

此生再过应无分,纤手教侬剥荔枝。齐白石曾在荔枝时节到过岭南地区,荔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继而一连画了好几幅,对此,史国良也回忆与荔枝有着不少不解之缘,甚至认识荔枝的过程从神秘印象到吃“上火”,然后创作以及收藏等多个途径,而连登先生则对荔枝观察入微,“以白描手法,左边一笔,右边一笔,两笔就要反映出荔枝的肉、皮厚薄以及核的大小。”他说。

史国良:看着荔枝图吃荔枝,心头美滋滋

说起岭南佳果,感慨特别多,因为我们都喜欢吃荔枝,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荔枝是奢侈品,我们偶尔能吃上几颗。很多年前,荔枝给我们的印象都特别神秘,因为见得不多。

我吃荔枝最多的时候是在寺庙的那段时间,当时寺庙四周都是荔枝园,等到荔枝的季节,都特别茂盛,经常有人给我们送荔枝。

近些年,我算是放开吃了,但荔枝,一下子吃多了容易上火,但味道特别好,我还是很喜欢,也经常吃,大核的、小核的、无核的,名称叫糯米糍、桂味……好多种类。

历史中,一些故事经常提到荔枝,像杨贵妃与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唐代,为了吃荔枝,有专门的快马千里送荔枝,就是为了吃到新鲜荔枝。

而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也经常出现荔枝,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工笔,经常能见到荔枝的影子,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画荔枝,像徐青藤、八大山人、石涛、陈老莲、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先生经常画一些荔枝美人图,画荔枝的风格都不一样,有工笔的,有写意的。同时,荔枝又被赋予一种中国民俗文化的特色,大荔图寓意是“大利”,像齐白石有一些作品,荔枝树下有几只喜鹊,就是大喜大利之意。黄胄先生也比较喜欢画荔枝,经常画一些岭南的妇女挑着荔枝的场景。

我曾经还收藏过一张齐白石的荔枝图,那是高价钱拍卖回来的,当时据说是唐云的旧藏。

我也经常画荔枝,比如丰收图或者岭南小景之类,有些是挑着担子,箩筐里面装的都是荔枝。回头想,在我作品里涉及荔枝题材还挺多的。

以前画荔枝但没见过真荔枝,就是看着别人怎么画,偶尔模仿一下,后来我才见到真的荔枝,就是在寺庙那段时间,四周都是荔枝树,我才知道它是一串一串的,才知道叶子很小,像桂树叶子。

我前些年特别喜欢听红线女唱的《荔枝颂》,“早替荔枝写颂词,东坡被贬岭南地,日啖荔枝三百余……”尤其开头和最后都有的那句“卖荔枝……”对荔枝的感情,都特别深。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都有歌颂荔枝。

最近,有些学生也从广东那边给我寄来了一些荔枝,特别清甜,吃着荔枝,看着我画室墙上还挂着的荔枝图,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滋滋的。

人物简介

史国良 著名画家。

连登:画荔枝重在形神兼备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有关领导的邀请下,我曾给白云山上的山庄旅舍创作过一面玻璃刻画的屏风,上面由12张条屏组成,题材要求都是岭南佳果,包括荔枝、菠萝、龙眼、杨桃等具有岭南特色的水果题材。

说起岭南佳果,自然谈及荔枝。在绘画中,有个现象值得一提,外省不少画家画荔枝并未得精髓,齐白石笔墨好,但荔枝题材略显失真,跟荔枝的特性有点距离。这也能理解,他们见的荔枝,多是经过长途运输,已经形神暗淡,了无生气样子了。真正见过生长着的荔枝的画家,外省应该是甚少,所以,他们多以大写意画荔枝,或者写心中的概念化荔枝,不少人画出来更与荔枝形貌相去甚远。哪怕回顾岭南画荔枝的画家,能够画出荔枝真情实感的作品,也不多。

我们以前出外写生,经常写荔枝,对荔枝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荔枝果实刚长成和成熟的时候,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多向上,而后者则一串串地向下了,连同树叶都是反过来的,果实的方向变化导致了枝、茎、叶的形态也会变化,还有成熟时期的叶与开花时都不同。

很多人观察不够,画出来就果、枝、叶都不是同一时期的状态,有时候看起来容易贻笑大方。

打个比喻,就像一个女孩子与孕妇的状态,虽然是同一个人,但这两种状态会导致整个人的音容笑貌都会不同,荔枝也一样。

我们的老师叶少秉先生写荔枝就十分入神,更能写出荔枝的品种和有重量的感觉,他多写桂味,我则写糯米糍比较多。我以前给学生上课,通常用两节课的时间专门讲荔枝的形神特点,以白描手法,左边一笔,右边一笔,两笔就要反映出荔枝的肉、皮厚薄以及核的大小。

当然,齐白石曾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观点影响很大,亦确实是品画之高论。而黄宾虹解释这句话时则认为“绝似者为欺世”(对工笔画),而对于大写意画则认为“往往托名写意,绝不似形象者为欺世”。但我认为,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似与不似都一定要神似,重要的是形神兼备。

人物简介

连登 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齐白石三天画了七八幅荔枝图

齐白石三次来粤,注定成为其艺术人生中“行万里路”的重要足迹,对其绘画及诗文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据齐白石自述,光绪年间,齐白石曾随同朋友郭葆生到广东肇庆。游鼎湖山,观飞泉潭;又往高要县,游端溪,谒包公祠。独特的岭南自然与人文景观,让齐白石目不暇接,极大地开拓了其视野。

齐白石一行回到钦州后,正值荔枝上市,沿路他看到荔枝树结着累累的荔枝,碧绿的叶子中间裹着紫红色的果子,感觉非常好看,从此便把荔枝画入了他的画作中去。

在葆生的鼓励下,齐白石三天里画了七八幅荔枝图,很快被抢购一空,他的荔枝画遂轰动了钦州城。关于他与荔枝的趣事,齐白石介绍道,曾有人拿了许多荔枝来,专门来换他的画作。由此,齐白石不禁感慨道:“这倒可算是一桩风雅的事。”还有一位歌女,齐白石曾捧过她的场,她则常常剥了荔枝肉给他吃。由此,齐白石做了一首纪事诗:“客里钦州旧梦痴,南门河上雨丝丝。此生再过应无分,纤手教侬剥荔枝。”

一年之后,齐白石的好友罗醒吾在广东提学使衙门任事,叫他到广州去玩一玩。当年2月间,他动身到了广州,本想小住几天,再转道去钦州,而罗醒吾则劝他多留些时日,他就在广州住下,仍以卖画刻印为生。

齐白石前后四次来广东广西,对其艺术生命产生了巨大影响,仅就创作题材而言,他就形成了以荔枝为代表的岭南佳果系列。齐白石一共画了多少幅荔枝画?传世的又有多少?根据1996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齐白石全集》收录的作品统计,共有42幅荔枝题材绘画。在《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9月版)中,荔枝画则有三幅,且与《齐白石全集》收录的作品不重复。这两大画集基本上涵盖了齐白石荔枝画的存量。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