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河源:“一区四带”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日期:[2021-07-12]  版次:[A05]   版名:[奋斗百年路]   字体:【
■河源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钟建政。

■河源市紫金县以种植茶叶为主打产业,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推进产业、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全面改善村民生活居住环境。

■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湖东村“四季花海”游人如织,带动群众发展服务业增加收入。

“鱼”翔稻田,游人如织。走进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彭坊村的稻鱼共生基地,两条栩栩如生的“大鱼”和络绎不绝的游客,成为新时代河源迈向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广东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响起。从“驻村帮扶”转向“驻镇帮镇扶村”,河源市紧锣密鼓总动员,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谋篇布局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以灯塔盆地为核心支撑,规划建设“一区四带”,打造河源乡村振兴新引擎。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欧阳春霞

■图片:新快报记者 孙毅

95个镇分两类 市直单位驻镇帮扶“全覆盖”

近期,河源市印发《关于做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组团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提出以驻镇帮镇扶村为手段,整合帮扶资源,实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技力量+金融助理+志愿者”组团式帮扶,向95个镇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统筹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美丽圩镇、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全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驻镇帮扶全覆盖,市直单位全参与。”河源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钟建政说,按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高校毕业生志愿者、金融助理”组团要求和优势互补原则,河源市精心组建帮扶团队,开展驻镇帮扶、分类分级帮扶、组团帮扶,把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河源市95个镇被分为两类,第一类重点帮扶镇63个,其中省直单位组团帮扶1个、深圳市单位组团帮扶44个、市直单位组团帮扶18个。第二类巩固提升镇32个,由县(区)单位组团帮扶。

对市直单位组团帮扶的18个镇,已确定18个市直机关单位作为牵头单位,3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成员单位,组成18个组团“一对一”定点帮扶18个镇。对其他77个镇,统筹安排一个市直单位,与省直、深圳市、县(区)帮扶单位一起组团,实现市直单位驻镇帮扶全覆盖。

6月30日,河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一行到和平县下车镇进行对接。该局作为牵头单位,和市高新区管委会、邮政储蓄银行河源市分行组团,与下车镇结对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我们将大力发展猕猴桃、蓝莓等特色产业,全镇猕猴桃种植面积有2万多亩,仅云峰村就超过1万亩。”下车镇党委副书记何可准表示,当地也存在“短板”,如基础设施建设,现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需要修缮提升,群众呼声较高。

和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杨国彦说,全县17个镇,其中9个重点帮扶镇由深圳市单位组团帮扶,2个重点帮扶镇由河源市直单位组团帮扶,“其他6个镇由本县帮扶,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都已经确定了。”

“七个一”工程 “无缝对接”推进乡村振兴

“我们遇到了一个好时代。”钟建政说,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河源市积极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机制,加快实现“无缝对接、有效衔接”。目前,河源大力实施“七个一”重点工程,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新时代河源乡村振兴迈出更大步伐。

组建一套专班统筹协调。河源及时调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及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等11个专项组,高效推进乡村振兴。

建强一支队伍合力振兴。进入驻镇帮镇扶村新阶段,要深入总结过去驻村帮扶好的经验做法,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加快建立驻镇帮扶工作机制,加强驻镇工作队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先锋队、生力军的作用。

守好一条底线巩固成果。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农村低收入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编制一项规划挂图作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跨越发展,分步分类编制具有河源特色的“一区四带”(即灯塔盆地核心示范区,沿东江画廊示范带、沿省际边界示范带、沿赣深高铁示范带、沿高速公路示范带)乡村振兴规划。

打好一场硬仗补齐短板。抓住乡村建设行动机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打造一批示范提升亮点。立足产业、生态、文化、城乡融合等发展规划,围绕突出特色、亮点、效果,在每县选取2-3个示范点,打造一批示范村、示范镇、示范区,培育独具特色、各美其美的乡村振兴“河源样板”。

健全一套机制推进落实。采取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相结合,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组建督导组“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查整改,并对整改情况实行“亮灯”管理,确保问题彻底整改到位。

“一区四带”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根据《河源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一区四带”规划建设,成为河源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作为乡村振兴核心支撑的灯塔盆地,将打造成为引领全市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钟建政说,灯塔盆地核心示范区发展空间大,涉及东源县、和平县、连平县三个县共20个镇,总面积超过2200平方公里。产业基础较好,培育形成了油茶、蓝莓、生猪养殖等一批主导产业。不仅如此,灯塔盆地也吸引了一批科创平台落户,全力打造农业科技“硅谷”。

《实施方案》指出,要推动灯塔盆地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立体生态养殖、蓝莓种植及精深加工、油茶(山桐子)种植及精深加工、粮食种植及精深加工、南药和花卉苗木种植及精深加工等五个“超百亿”产业集群。市乡村振兴局将大力支持灯塔盆地培育“农业+互联网”“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新业态,促进产城镇村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和田园综合体,带动乡村全域旅游,把灯塔盆地建设成为“三产”融合的绿色发展先行区。

作为“一区四带”规划重要组成部分,“沿东江画廊示范带”将依托东江生态优势,对沿江乡村的空间心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等进行全面提升改善,以“农业+”串联沿江旅游资源,打造以“生态画廊文化”为主题的都市休闲美丽乡村示范带。在“沿省际边界示范带”,将围绕“河源客家文化和苏区特色文化”主线,结合省际边界镇村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加强县域、镇域和村域直接的生态、产业、文化等要素联通,连线打造省际生态廊道。“沿赣深高铁示范带”则对标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加强赣深高铁沿线镇村风貌管控和提升,打造层次分明、地域特色鲜明的风貌景观带。在“沿高速公路示范带”,将加强高速公路沿线出口镇村的规划建设,提升高速公路沿线圩镇建设水平。结合各县(区)实际,充分整合镇村资源,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和文化,编制一批可操作性高、实施性强的乡村规划,全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带和示范点。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