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乡村振兴全国消费帮扶广东馆 探索“广东实践”蓝本
日期:[2021-07-23]  版次:[A05]   版名:[城事]   字体:【
■乡村振兴全国消费帮扶广东馆由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国强公益基金会共同建设,来自全国不同产地的特色农产品,背后都有着联农带农的帮扶故事。

上线两个月,销售1.4个亿

囊括东西部协作地区、特色优势产区的5000多种农特优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线上平台,推动农品标准化、消费帮扶市场化;通过“以点带面,进而成片”的推进模式“联农带农”激发区域内生动力,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这,就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由社会企业负责运营、具体针对广东省定点帮扶及对口支援省份的官方消费帮扶平台:乡村振兴全国消费帮扶广东馆(原全国消费扶贫广东馆,https://www.xffpgd.com,以下简称“广东馆”)所做的事情,上线两个月,就实现销售金额1.4亿元人民币。

2020年9月28日,广东馆正式在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挂牌运营,由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国强公益基金会共同建设,通过“产品+文化+品牌+体验+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尝试探索“广东实践”蓝本,“既是桥梁,又是纽带,更是助推器。”“馆长”杨洋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说道,藉由广东馆的平台运作模式,希望打破传统农业格局,充当农业产业链结构的提升者、提供整合资源的服务商及特色助农产品背后的文化传承推动者。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斌

■图片:新快报记者 陈斌

从源头上把关 从基因上提质

“广东馆挂牌运营半年多,提升空间还很大,商业性质的电商平台对入驻商家的考评主要基于‘相关资质+产品质量+服务响应+物流速度’几点,商家做到了,排名就靠前,平台曝光率就高;做不到,就可能被淘汰。广东馆考核产品同样遵循这些,但那些做不到、面临被淘汰的商家及背后亟待扶持的产品和地方经济的提振,才正是需要我们提供帮扶的。”“馆长”杨洋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她看来,近年来的扶贫农产品有三大缺陷,一是价格高,二是质量不稳定,三是服务跟不上,他们希望通过广东馆的运营从根本上提升和改善这三大缺陷,真正打破传统农业松散落后的状态,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农产品的好,“广东馆选品最关键的除了三品一标等质量安全资质,产品背后有无联农带农,实际连带帮扶多少人,经济效益增长多少,这些是我们更看重的。”

杨洋解释说:“我们会提供种苗给农户,从源头上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技术,请‘土专家、洋博士’到现场帮农户培训指导,也提供先进的农机设备租赁服务等。普通农户‘优胜劣汰’和‘市场化’的竞争意识还相对薄弱,所以广东馆在具体运营上对接的是大型公司,由他们再具体对接农户,用市场行为倒逼农户成长,达到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广东馆里新农民

让龙门米“飞”向全国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平陵镇的李慧文可以说是“广东馆里的新农民”,她原是龙门县优秀教师,获过“优秀共产党员”荣誉,当她发现家门口撂荒的土地越来越多时,就动了想要留下家乡优质大米的心思,还希望让全国各地更多人都能吃上龙门米。

从教师到新农民,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李慧文花了十年。2011年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用“合作社+龙头企业+高校+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种植技术统一、品牌销售统一的策略,合作社成员116户,种植面积2000多亩,年产值500万元。

同时带动周边农户3000多户,总种植面积超2万亩,2020年12月他们通过广东馆上架了超过20款产品,3个月实现销售3万件,销售额60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她让龙门稻香米“飞”向全国的梦想。

杨洋感慨地告诉新快报记者:“你会发现,一般中间商在田间地头向农户收产品,农户是不笑的,因为他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但广东馆这样一个公益服务性质的存在,真正把更多利润让给农户和供应商,真心帮他们提质增效,助他们成长,引导他们进行可持续的商业行为,所以跟我们合作,他们是笑呵呵的,形成了很好的社会氛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