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与病毒斗争, 是感染科医生的职责和天命
日期:[2021-07-28]  版次:[A04]   版名:[好医生好故事]   字体:【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彭劼:

彭劼当初的志愿,并不是一名感染科医生,他选的是骨科、妇产科。1989年毕业时,当组织把他分配到感染科时,他其实有些失落。因为感染科医生,成天要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流感、不明原因病等传染性疾病患者打交道,患者常受歧视,医生也往往不为同行待见。

但干一行爱一行的他,在时代楷模骆抗先教授、汪能平教授等前辈感召下,踏踏实实在感染科摸爬滚打了30多年,将自己全副身心奉献给了传染病的防治和每一位患者,练就了一身捕捉病毒的高超武艺。如今,彭劼已是全国知名感染病学专家。

SARS、MERS、新冠等疫情的蔓延、肆虐,让民众对自然界与微生物界有了敬畏之心;感染科也越来越成为主流的重要科室。一次次疫情中,他与钟南山、张文宏等“硬核医生”们一样,逆行鏖战在最前线。他说,与病毒斗争,就是感染科医生的职责和天命。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李晓姗 ■摄影:新快报记者 陈昆仑 王飞

人物简介

彭劼

37年前考入中国第一军医大学求学(2004年后改制为“南方医科大学”),1989年毕业以后留在南方医院感染科,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的科学和临床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和理论经验,是全国知名感染病学专家,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抗击SARS、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阻击SARS,病例清零了他却病倒了

2003年,新发传染病SARS突如其来。当时南方医院还未转制,彭劼还是名军人,作为部队医院,科里收治160多名SARS病人。“当时,医生的装备可以用简陋来形容,没有负压病房,也没有N95口罩,更没有现代的防护服,大多医护人员只穿着普通的白大褂,再加布制的隔离衣和绵纱口罩!”彭劼回忆说,疫情当前,出于本能脑子浮现的都是医生的责任和担当,根本没有害怕、恐惧、后退的想法。

临床工作中,病人密集,医院当时使用的是中央空调,彭劼意识到,这不利于防控,于是,在国内首次提出开窗、通风对流,外加电风扇,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他也最早在国内发表SARS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的文章,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提出了SARS呼吸道传染病的救治及医院感染的科学防控,该成果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整整三个多月,彭劼呆在病房救治患者,直到5月前后,广东病例基本清零。彭劼却因发烧、有炎症、怀疑是感染了SARS被隔离了起来,这可急坏了家里人。在医院隔离接受治疗的彭劼反而安慰他们:“虽然有点炎症和发烧,但没有缺氧情况,不太像SARS,你们放心……”所幸最后是虚惊一场。“当时没有快速的核酸检测,查了血样无阳性抗体,那时大部分医护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确实比较辛苦、比较劳累,才发烧。” 彭劼云淡风轻地笑说道。

●新冠来袭,主动投身抗疫第一线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从武汉拉开了序幕。2020年春节前夕,20年没有回老家过年彭劼退掉了早早买好的高铁票,马上投入抗疫战斗。在广州启动一级响应后,他连夜带领着科室同事们,制定一系列的应急预案。1月22日,发热门诊按正规流程运行,他是全科也是全院第一个带头出发热门诊的医生,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个上午接诊完30多个发热患者,全身都是湿漉漉的。彭劼还负责全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具体业务与管理工作,对于疑难与危重病人,深入一线,进入隔离病房,指导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并将防治SARS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同事们。

2020年1月22日下午2点,刚刚脱下防护服的彭劼接到国家卫健委紧急任务,连夜赶赴贵州指导与督导,于除夕晚上才回到广州,又于大年初二再次接到国家卫健委紧急任务,连夜奔赴上海督导疫情防控。在贵州,他检查了8家三级及二级医院、3个区级医院、2个农贸市场及人口密集的超市,一路马不停蹄,总结检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并连夜向当地行政部门反馈,督促整改。到上海,他深入到上海市及各行政区疾控中心,全面了解并督查其新冠肺炎实验室检测、数据上报系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等工作,还到上海各口岸、到机场、到交通路口,全面深入并督查对外来可疑人员流入的排查方案及前端筛查,最大限度地降低输入性风险。

四天的紧张的工作,平均每天都是工作近16个小时,为上海防控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回广州后,他亲临一线,直接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并心系基层,多次视,频会议及会诊,指导基层医院的临床救治工作。

●预防传染病,民众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新冠、流感、乙肝、埃博拉、鼠疫、艾滋病、超级耐药菌……彭劼说,30多年来,自己跟各种病毒打交道,感染病诊区在很大程度上是帮医院来兜底的。有孕妇发高烧、不明原因肺炎,怀疑她感染了禽流感,收进负压病房后,通过有效的治疗,很快康复出院,这是诊断明确的;有的诊断不明确的,入院时双肺发白,很快就出现休克,在负压病房给他上了呼吸机,最后做肺泡灌洗,发现鹦鹉热衣原体,这是一种不多见的病原体,查明病因后,很快用上特效药物,患者很快脱了呼吸机,慢慢恢复健康……类似的疑难杂症,太多太多。感染科医生,虽然并未为社会具体创造价值,但是将传染病防控住,不暴发不流行,实际上是为社会节省了很多隐形的消耗。

多年来,他一直专心于临床工作,牵头成立了南方医院疑难感染与发热中心。彭劼说,有些传染病查明病因,药到病除,有的无药可医,我们要随时做好防控。而作为传染科专业的医生,就是要用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充分利用病原学的检测手段,去发掘、评估他们到底是什么病原体的感染,这个探寻的过程,同时需要医护的奉献和担当,不能说害怕会被传染,所以不敢接近他们。当然,前提是要做好充分的防护。“感染性的疾病是无法完全消灭掉的,现在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彭劼举例说,过去认为有了抗生素,感染就会消失,但细菌不断变异,新的病毒层出不穷,越来越狡猾。对于一些新的突发传染病来说,重要一点就是要弄清楚传播途径;民众则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升公共卫生的意识,戴口罩,勤通风,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餐前便后洗手,这样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自然也会减少。

作为疑难感染专科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近几年来,他带领着广东省内感染病专家,通过学术直通车下基层30余次,每场活动亲自参加,足迹踏遍了全省各地级基层医院。努力高呼各基层医院发展大感染,时刻准备着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

同题问答

好医生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首先要有很强的专业精神,其次要医德,能换位思考,才能体会到病人心情,最大程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很多传染病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伤害,更会受到精神上的重大创伤。除了医生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