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汪晓曙:绘画有个原始积累阶段 先画准确 再追求风格
日期:[2021-09-07]  版次:[A06]   版名:[书画大赛评说]   字体:【

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新快报社、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2021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已于6月面向全国征稿。新快报记者就美育问题对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主席汪晓曙进行了专访。当回忆起童年第一次在绘画上获得的肯定时,他仍颇受鼓舞:“如果少年时期我的画没有获奖,如泥牛入海一般沉没,或许我就不会画画了。”

第一份获奖作品让他备受鼓舞

汪晓曙幼时,他的父亲被下放到矿区挖煤,于是举家搬迁到了矿区。汪晓曙在班上画得不错,老师就拿着他的画去投了稿,结果一举中奖。

这幅作品名为《蓝叔叔打虎》,画的是汪晓曙身边的真人真事。当时,矿山上常有老虎出没,到人类居住的地方“偷鸡摸狗”,晚上老虎呼号,颇为恐怖。“那时候,老虎不是保护动物,打虎的反而是英雄。”汪晓曙说,矿山上有个“蓝麻子”,在食堂工作。这位蓝麻子因得过天花,在脸上留下烙印而得名,别人叫他麻子,他也不忌讳,乐呵呵地答应。有一天,老虎来犯,他拿了烧红的大铁叉打死了老虎,受到县里的表彰,奖励20元钱。

“看完表彰会后,我回家就即兴创作了《蓝叔叔打虎》,把它作为绘画课的作业上交。没想到老师看后十分喜欢,把它寄给了杂志社,后来居然发表了。”汪晓曙回忆,县文教局得知后非常高兴,奖励了他一支铅笔、一盒蜡笔和一本图画本。

如今,作品和奖品已经早已找不到,但汪晓曙仍然记得其中的细节。“平时我们用的本子都是两三分钱,这个本子我估计要一两毛。它有一个湛蓝色的封皮,里面隔几页都会有一张彩图,其中还有黄永玉的插图。”最重要的是,本子封皮上还用毛笔书写了“奖给汪晓曙小朋友”,并盖上了县文教局的公章。

“我其他课的成绩其实也很好。如果这个不能称得上是‘作品’的作品没有入选,如泥牛入海一般沉没,或许我就不会画画了。正是因为有过那样一次的荣誉,我才觉得画画艺术是如此好玩,如此有趣,如此迷人,如此能表达自己,所以就坚持画下去了。”基于此,汪晓曙肯定了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对青少年的引导作用。

名师严谨的教学方式引导了他

汪晓曙跟许多名师学习过,其中,全山石先生的上课方式让他记忆深刻。全山石先生上课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刮干净画板,什么不要画。因为是油画,画板堆满了颜料,全班人都拿着刀去刮,刮得面如土色。他挨个检查,“这个可以了,那个还不行,你干脆换过一个画板来,上面弄成鸡屎一样的东西怎么能画画?”全山石先生教学过程很注重严谨,甚至连基本绘画手法都规定了。汪晓曙每天画完,都会把废掉的材料刮掉,把笔洗干净用纸包好,第二天再来画。

“这就是大师的教育,从细枝末节来引导你、规范你。他告诉你,画画不是按照想象乱来的,而是很严谨的。艺术是真诚且严肃的,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做,非一蹴而就的。”汪晓曙感慨道。

对话汪晓曙

1

新快报:书画比赛应当坚持何种评审原则?

汪晓曙:我参加过很多评审,许多人评价青少年的作品,“他怎么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画画,一点创意都没有?”但是这么小的孩子,你要求他一定有创意吗?我觉得做不到的。小孩子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模仿。要求所有孩子都具有创造性这件事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新的僵化模式。

青少年时期的美术教育是其个人素养的原始积累阶段。绘画的规律,诸如形与神之间的关系,是我一直坚守的。特别是儿童,一根线画在纸上,起码要能画直。一开始就叫他不画得像些,那他永远也画不像;而当他真正想要画得逼真一点的时候,就会可怕地发现自己并无能力。

画画要力求先画准确,再追求风格。所画的人物起码看了一眼之后,会认为像他,就算是变形也能认出来是他,这就是基本功。青少年学生所画的变形,是自己有意去变化,而不是因为画不像。我们保守一点,不长“反骨”,长“顺骨”又有何不可?

因此,我们的书画大赛在评审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要求应当是宽松的、百花齐放的。老老实实画无不可。不能以一个新的观念取代旧的观念的同时,又进入到更僵化的局面里去了。这是在反对人云亦云的过程中,恰又成为了另一种“人云亦云”。

2

新快报:今年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作品?

汪晓曙:我希望能够看到一批认认真真对艺术有较深刻理解的孩子们。他画得好不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把心中所想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画即映射他本身对艺术的理解。有创意的可以表扬,基本功扎实的当然也可以脱颖而出。

从大赛走出去的人中,未来真正能够以美术为专业的人可能会很少。希望大赛形成一个导向,对孩子的审美产生积极的影响。即使他以后不再画画,但这段时期对色彩的追求,于心灵深处激荡的对美的探索,能够影响其一生。他未来对家具、服装等的选择,可能就在此处萌芽了。

3

新快报:艺术教育未来的走向是什么?面临何种问题?

汪晓曙:我是上一届教育部的高中美术课标组成员,当时我们希望能够把高考美术的校外培训慢慢纳入到学校教育里来。因此就设计了两个模块,一是针对普通高中生的美术教育,学生应该达到何种要求。二是给未来希望能够从事美术事业的人群专门制定了一个培养方案,包括技法、审美、美术史、美术理论等;按照该方案,学生考取大学是没有问题的。但两年过后,又发生了改变,未来美术、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等可能会融合成为一个艺术类课标。

对少年儿童来说,美术教给他生活,磨练他的性格,锻造他的脾气,涵养他的修养,教会他为人处事的基本法则。西方人把美术作为一种工具。他们用数理化来训练逻辑思维,用绘画和音乐训练发散性思维。我们对于艺术教育的功能性作用,认识的还不足。

艺术教育面对的一个新困难是,教育部门培养的音乐、美术等老师是远远低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的,许多学校对艺术类的投入也是有限的,不是每个学校都拥有优质、充足的音乐、美术老师资源。

4

新快报:您是博士生导师,平时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学生的?

汪晓曙:我本身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必须循规蹈矩地按照艺术的规律,按照技法、技能、技巧来进行美术的基础训练。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需想,只要把东西画像,把颜色涂准确,构图四平八稳,力求人物塑造得完美。

到了第二阶段,可以放开了。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我主要教观念、情感、创作规律、对于艺术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阶段,回归生活。这一阶段不再教与艺术直接相关的东西了,学生更多的是思考总结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对社会、对时代的认识。

5

新快报:能否对青少年学习书画提出一些建议?

汪晓曙:我的建议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临时想的。第一,追求你热爱的事业。一个人一辈子最终可能一事无成,唯有热爱的东西,才能力求做好。专业无好坏,行行出状元。特别是希望热爱艺术的孩子们够坚守自己的热爱,为了它好好去学习。

第二,对自己进行阶段性的规划,不要想一口吃成胖子,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是很艰辛的,很难成功的。不要迷信成功学,一定要自己的画卖到多少钱。安安静静好好画画,画出来的东西让人看着赏心悦目,为大家做点事情,就是成功。

■统筹:洪波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 见习记者 吴惠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