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驻肇庆四会市大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水网纵横,鹭鸟徐飞,街头人群熙攘,产业园区热火朝天。这里是肇庆四会市大沙镇,西江、北江和绥江的交汇处,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中心试点镇之一,肇庆、四会市的东南大门。一个多月前,佛山驻肇庆四会市大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来到镇里“安营扎寨”,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帮镇扶村计划。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本地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专业化发展,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提速赋能。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用心用情工作,把自己变成了“大沙人”
7月16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大沙镇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展进村走访、项目调研和学习培训等工作。
大沙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由佛山市禅城区交通运输局牵头,成员单位有禅城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禅城区民政局、佛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佛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队主动入村走访,向村委主要负责人了解村产业发展、村经济收益、村民分红、建档立卡贫困户等情况,听取村产业发展的短板及下一阶段工作规划。
经过一个多月真诚付出和用心用情工作,队员们时常忘记自己是“佛山禅城人”,感觉自己是个当地的“大沙人”,口头禅也从“我们禅城”变成了“我们大沙”,发自内心地把自己当成镇里的一分子。大沙镇辖区共有脱贫户193户358人,截至新快报记者发稿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基本遍访了原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摸底工作。
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为乡村振兴提速赋能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队员们来自不同的单位,使得工作队能够更好地起到汇聚资源、采集信息和培训干部的作用。其中,每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选配1名金融助理参与,是这次组团的一大特点,目的是发挥金融杠杆作用,鼓励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各类资金支持乡村振兴。
工作队队长吕洁带领队员们,积极推动大沙镇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四会支行的战略合作,成功签订30亿元的授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条主线目标,在农产品稳产保供、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县城幸福产业、县域普惠金融和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战略合作,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大沙镇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提速赋能。
推动数字化水产养殖,打造产业振兴新模式
大沙镇坐拥5.9万亩鱼塘水面,在发展水产养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助力提高大沙镇的整体水产养殖水平,让数字化养殖助力大沙水产发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赴大沙镇岗美村的国斌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考察。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参观过程中,详细听取了养殖专业户马国斌关于合作社数字化水产养殖的经验成效,其致力打造大沙镇“物联网+生态渔业水产养殖”的产业振兴新模式,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据了解,该合作社建立了多个体积超过130立方米的高位池进行数字化渔业养殖,鱼苗成活率高、质量优,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其运用“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的形式,将农户带动参与到现代化、数字化养殖业当中,带农增收致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高度认可这种经营理念,认为这为今后大沙镇做好水产养殖工作开拓了思路,也为大沙镇后续乡村振兴发展夯实了基础。
工作队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片一区”水产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实施“头雁”工程和“领头羊”举措。目前,大沙镇隆马片区2000多亩鱼塘已形成了以加州鲈鱼为主要特色鱼种的局面,有望年尾打造12000亩数字化水产养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