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找准产业转型切入口 把“小禾虫”做成“大文章”
日期:[2021-09-10]  版次:[A07]   版名:[城事]   字体:【
■广北公司禾虫养殖基地的放养区,到时会种水稻、养鹅,形成立体循环的生态养殖体系。

珠海市香洲区驻阳春市岗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禾虫养殖项目将是我们工作队重点关注的产业扶持项目,对于岗美镇产业转型具有重大意义。”9月2日,珠海市香洲区驻阳春市岗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来到新埠村的禾虫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后,队长陈如强说。

7月12日进驻岗美镇后,工作队就针对脱贫攻坚巩固拓展和衔接乡村振兴开展全面的走访调研,针对岗美镇原来生猪养殖面临的困境,在考察禾虫养殖的条件和市场前景后,决定将禾虫养殖作为接下来重点培育的乡村振兴产业,并谋划“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共同做大禾虫产业,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传统养猪产业亟待转型

珠海市香洲区驻阳春市岗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共有5名成员,来自香洲区南屏镇政府综合执法中队、拱北市场监督所、香洲区住建局、香洲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和香洲区教育局。队长陈如强来自香洲区南屏镇政府综合执法中队,有军人般的实干作风;来自香洲区住建局的邓世兵是参与脱贫攻坚的老扶贫人,现任潭簕村第一书记,经验丰富;其他的成员虽然没有扶贫经验,但也都是各自领域的精兵强将。

7月12日进驻后,工作队迅速投入工作,全面调研岗美镇的镇情村情;同时全面推进防返贫监测的入户统计,确保不漏一户。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但产业振兴这根弦绷得最紧。陈如强介绍,岗美镇山多地少,是养殖大镇,以生猪养殖为主,但目前,受制于环保、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养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禾虫养殖基地10月底建成

在走访调研中,位于新埠村的广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禾虫养殖基地让工作队看到了岗美镇产业转型的契机。

禾虫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产量少价格高,被渔民称为“江中的冬虫夏草”。新埠村位于水质优良的漠阳江东南,以丘陵和小平原为主,地理条件和气候都十分适宜禾虫养殖。

许耀文是该禾虫养殖基地的技术负责人,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广北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禾虫养殖基地,今年朋友介绍新埠有土地出租,过来考察后,发现条件非常适合,就决定在这里建基地。“基地现有禾虫养殖田808亩,目前技术已达到亩产200斤,现在每斤的批发价格在100到120元,而且供不应求,前景非常可观。”许耀文说。

基地不止养禾虫,许耀文介绍,基地有育苗场1.5万平方米,每5平方米的苗能供应一亩养殖田,放养区同时种植水稻,水稻长到40厘米时,再养鹅,形成“禾虫-水稻-鹅”立体循环的生态体系。

陈如强介绍,禾虫养殖基地预计10月底就可以竣工,并进行首批禾虫的孵化。下一步,工作队将尝试引入“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的模式,并发挥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引导村民们参与到禾虫的养殖中,并协调中国农业银行阳春支行为有困难的村民提供金融贷款,还将探讨利用产业振兴资金为村民们贴息的可能性,尽全力推动禾虫养殖产业做强做大。

“岗美镇政府很重视这个项目,工作队也是,他们来考察时,我们把想法和要求都沟通了,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好。”许耀文高兴地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王坤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