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珠船厂、黄埔老港、糖厂宿舍、珠影厂……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月14日,《广州市第七批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类)推荐名单》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开始进行征求意见公示。本次推荐名单有12处,均为工业遗产类,对广州历史建筑名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作为华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广州近现代有独特的工业文化沉淀,这些建筑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体现了广州的工业发展史。
本批次推荐的历史建筑分散在荔湾区、海珠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遗产代表,包括民国时期的黄埔港早期构筑;50-60年代的珠江电影制片厂;改革开放时期的大濠洲西后导标塔等。12处工业遗产中,有10处是滨水的造船、港航、仓储等工业遗产,体现了广州水路发达、因水而兴的城市特征。名单涉及船舶制造业、制糖业、电影制作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多个特色行业,见证广州近代工业的发展,体现广州工业遗产行业特色。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图片:通讯员 穗规资宣
广摩集团
五羊钢管厂旧址
广摩集团前身为组建于1987年的广东省摩托车工业联合公司广州公司,是上世纪80年代的国家定点生产摩托车企业。
广州纤维板厂旧址
广州纤维板厂是当时国内工艺最先进的纤维板厂。广州于1966年投资257万元,在江村兴建年产2000立方米的广州纤维板厂。于1969年建成、1970年投产,它生产了全市一半以上的半纤维板,是当时广州生产规模最大的纤维板厂。
广钢铁路专用线花地河大桥
广钢铁路专用线花地河大桥始建于1958年,起初为木便桥形式,1964年进行改建加长加宽,1985年进行原桥大修加固,当时在国内尚属首创。花地河大桥及线路的历次技改,所采取的加固工程技术设计,展现了铁路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突出技术美学特点。
大干围仓库旧址
大干围仓库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原是中国进口公司仓库,也是珠江后航道沿线仓储设施的典型。该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刚架结构,结构造型流畅,在广州的仓库建筑中较为少见,旧址保护修缮状况良好。
城安围船厂旧址
广州海运局于1974年组建城安围航修站,1985年改为城安围船厂,其见证了广州船舶修造业发展历程。建筑群经改造后外立面部分改变,但内部结构保存完好。
大濠洲西后导标塔
大濠洲西后导标塔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具有代表性的港航标志物,是珠江口航标导航体系的组成部分,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现代化港口的建设发展步伐。
鱼珠船厂旧址
鱼珠船厂港池船排及候工房于上世纪60年代建造,是广州港开展航修业务的实物见证。具有典型的工业建筑风格,港池船排和机器设备完整保存,直拉船排体现了船舶修造工艺特色。
黄埔老港
钢板桩码头于上世纪30年代建设,是黄埔港早期建设的珍贵遗存。6号仓于1970年代建造,体现了不同时期港口仓储建筑的发展。
珠江电影制片厂
行政楼旧址
珠江电影制片厂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华南历史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电影制片企业。它是我国南方电影制片的重要基地,是全国电影制片七大老厂之一,现仍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电影设备,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事业的欣欣向荣。
市头糖厂早期宿舍群
市头糖厂早期宿舍群是广州少有的保存完整的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工人住区,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工人福利的重视,是我国住区规划思想发展的见证。住宅建筑以南北主干道为轴线,整齐对称的行列式排布在宽阔的主干道两边,并通过种植高大的乔木强化轴线。厚重的墙体、适合寒冷地区的窄窗、高出屋面的烟道排气口、装饰感的圆窗、封闭式檐口等见证了苏联住宅设计风格对我国的直接影响。
文冲船厂
文冲船厂建厂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大型造船基地。它是华南地区军用舰船、特种工程船、公务船、商货船、集装箱船主要建造基地,也是目前中国疏浚工程船和支线集装箱船最大生产基地,其修造的军舰和辅助船,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东省粮油储运公司 第二仓库
广东省粮油储运公司第二仓库是一组带有专用码头、起吊设备和附属生活区的大型粮食仓库建筑群,其历史久远、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在广东省乃至我国南方地区都十分罕见。整个粮库建筑群从选址、布局、建筑、设备等方面,展现了我国粮食储备事业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要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