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意象山水画展在广州图书馆开幕,刘境奇表示:我致力于在山水画中让人读出诗意盎然的壮美
日期:[2021-09-19]  版次:[A13]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刘境奇 赤焰雄风朝云起之二 98×180cm


■井冈云涛红 烂漫之一 150×150cm

■风卷气霄 云雾开 33×33cm

百幅井冈山意象山水作品,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2021年9月12日,“险处不须看:刘境奇意象山水画展”在广州图书馆开幕。这是现任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的刘境奇,近年来的首个大型个展。他笔下的井冈山-黄洋界,构成了革命摇篮的一幅长卷;而红色晕染的独特效果,作为其作品的一个强烈图示符号,以磅礴、雄浑又独具装饰匠心的个人风格,将观众带进了他数十年艺术追寻的精神深处。

近日,收藏周刊记者对刘境奇进行了专访。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人物介绍

刘境奇

1958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市,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造型美术专业,中国美协会员,现任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等重要展览并获奖。

红色晕染 成为我作品的一个图示符号

收藏周刊:刘先生您好,“险处不须看——刘境奇意象山水画展”日前在广州图书馆开幕,备受各界瞩目。请问,您这百幅井冈山意象山水画,创作于什么时候?

刘境奇:是2016年底到2021年6月,近五年时间创作完成的。

收藏周刊:这批画作所呈现的地域,是在哪里?您为何会对这部分题材情有独钟?

刘境奇:作品呈现地是我的家乡井冈山。我出生在井冈山脚下的吉安市,1975年高中毕业时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革命老区吉安县做下乡知青。由于家传渊源和耳濡目染,掌握了较好的美术功底,加之自己勤奋努力,在1976年至1980年的四年多的时间,先后借调到江西东古第二次反围剿纪念馆、宁冈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从事革命斗争主题画创作和复原烈士遗像工作。为体验生活和收集主题画创作素材,走访了井冈山的许多村落,崎岖的山路上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汇聚成一幅幅峥嵘岁月的画面……

虽然这段经历已经过去40多年,但对心灵的冲击已直抵精神深层,我笔下的山水,就是由内心的感觉、情绪、意念和信仰演绎为形式主体,潜意识的物象世界已经与自然景观剥离开来,画面成为追随生活理想的仪式,而向生命深处驱进。无论山峦叠嶂,还是曲径溪流,抑或峰仞挺拔,都在诉说中表现着深沉的红色情怀和信仰寄托,彰显出诗意的壮美与能量的磅礴。

在我的作品中,最常出现的色彩就是红色,无论是天空、山峦,还是云朵、气雾,都可见用红色晕染的效果,这已成为我作品的一个图示符号,之所以对红色情有独钟,应该与我的成长背景有密切的关联。

我认为井冈山就是一座胜利之山

收藏周刊:您从教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了国内设计界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您认为,造型艺术和设计语言,给到您的绘画创作,以怎样的启示和灵感?

刘境奇:肯定有,比如美学,作品的识别度,或者说差异化表达。

绘画与设计也有很多不同,十九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对艺术和科学作了高度概括,“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由此引申出“绘画是我,设计是我们”,意思是绘画更强调个性一点,而设计更注重大家一点。但设计在方寸之间,它对于细节的把控,会让我在做绘画创作时做到游刃有余。

收藏周刊:以本次展出的井冈山-黄洋界主题山水画为例,在“把自然山川河流转化为一种风云变幻的视觉感受”过程中,您运用了哪些独特表现手法?

刘境奇:我水墨山水绘画的特点是:单纯的景物,单纯的色彩,扁平化的构图,光与影的对比。诗意,是中国山水画的人文精神所在,更是新文人画的灵魂。我致力于在山水画中,让人读出诗意盎然的壮美。不同于古人山水的忧郁、柔雅,我用洗练的构图、单纯的景物、简洁的笔墨,勾勒出有别于他人的鲜明艺术个性。

比如作品《井冈云涛红烂漫》,我在做这幅作品创作时,一直在想井冈山是座怎样的山,在我骨子里,我认为井冈山就是一座胜利之山。当年毛主席率领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不畏艰苦、不怕牺牲,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幅作品就是以这个立意为出发点,创作了这幅作品,画面主体是井冈山黄洋界主峰,以“高远”法写井冈山峻拔之美,苍厚笔墨表达井冈山气象磅礴之感,由下而上的云带,以体现革命理想高如天的豪迈。

我笔下的山水,由内心的感觉、情绪、意念和信仰演绎为形式主体,潜意识的物象世界已经与自然景观剥离开来,画面成为追随生活理想的仪式,而向生命深处驱进。山峦叠嶂,表达着深深的红色情怀与信仰寄托,自然而然地成为画面中涌动着的精神力量。

好的作品需要你的技术、你的才能、你的经验,更需要你的灵光一现和当时的情绪。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幅作品《赤焰雄风朝云起》,有一年我回到井冈山下的吉安老家小住,有一天早晨起床推开窗户,朝霞红满天让我灵光一现,让我想起毛主席的诗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由此,我创作了此幅作品,似云雾缭绕似红旗招展,景物相互贯连融为一体,构图简括,场景博大。山石用笔苍劲,反复皴擦,深秀韵格,以表达井冈山英勇斗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豪迈气概。

色彩是山水画时代感的一大因素

收藏周刊:您认为,今天,我们的山水画应如何融入时代?

刘境奇:要让山水画创作更加具备有时代性,就必须从立意、构图、用笔、用墨上下功夫,色彩更是时代感的一大因素。现代感的气息也需要有传统功底的加持,才能让作品更加有内涵与深度。

时代感不是凭空想象,更不是无中生有。要作者借鉴古今题材与技法,结合现代的元素,才能完美地把作品呈现在观者面前。

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大体有三种态势:一是承接传统,在中国山水画的本体语言中索迹溯流,运通权变,向传统的意象中寻找与时代融合的契机;二是抛开中国山水画开宗演变的诸多程式,以现代艺术的思维和心态,借以传统的基本媒材建构抽象图式的形式感和风格,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三是在传统精神和笔墨程式的基础上,糅以西画的审美规范和语言表达,进而反映时代和现实的情境。而我的意象山水画创作,基本上属于第三种态势,希望我的作品既有对传统的承接,又有在多维的审美背景和心态下所滋生出的新的情感表达要求。

收藏周刊:您如何看待“绘画”在您如今生活/生命中的地位?通过这次展览,您有没有产生新的感触和计划?

刘境奇:过去的三十几年来,我一直在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实践与教学管理岗位上,研究与践行现代艺术设计、艺术教育管理,但无论工作怎么忙,都会抽时间兼做一些艺术创作。

我心里一直埋藏一个火苗,就是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希望能艺术设计及艺术教育管理与艺术创作并存,做一位艺术家。

现在我这个年纪,可以很从容地自我支配时间了,这次展览就是一个标记,未来可以用更多时间投入在艺术创作中。未来,可以约三五个好友结伴写生、办展览、做创作,用艺术讴歌新时代。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