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整个业态批评的声音还不够
日期:[2021-09-19]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李劲堃 良宵

■刘斯奋 白云生处有人家

■孙洪敏 女孩女孩

■汪晓曙 人物组合写生一

■郭莽园 大吉开新

日前,在佛山举办的“广东画坛与本土批评”座谈会上,多位美术界代表纷纷表达自己对广东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的关系与现状的观点,以下是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广东画院原院长刘斯奋、西泠印社社员郭莽园、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孙洪敏、广州市美协主席汪晓曙现场发言的内容。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整个业态批评的声音还不够

在广东城市GDP排名第三的佛山,在民营美术馆——新石湾美术馆里讨论“广东画坛与本土批评”,这是十分有意思的座谈会。

梁江是一位重要的美术理论家,同时也有过国家重要美术馆的管理经验,他提出这样一个主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回顾二十世纪的广东画坛和广东的文艺批评,可以发现,正因为它的特殊性,而让其写在了中国美术历史上。广东画坛在二十世纪,因提出“艺术与革命”的主张,成功地把由内地以及各地区输进的状态转为了艺术和观念从广东输出的格局。因此,从20世纪前期到现在在全国仍然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由此可以看出广东在当年艺术探索中的那种平等、开放、公开、情怀。尤其当年出现了“国画研究会与岭南画派”论争的历史事件,进一步说明了广东的美术先辈们的情怀。岭南画派纪念馆曾经就做过两个有影响力的研讨,一个是“岭南画派在上海”,一个是“国画复活运动与广东中国画”。

正因为前辈对文化理想的坚守,才有了如今广东多元、开放、包容的艺术格局,从而成为二十世纪影响中国的重要地区。

目前广东具有比较完善的体系,有“美育一百年”,也有新美术教育六十多年源源不断培养人才的机构,有广东画院、广州画院两大阵营坚守广东创作的高地。因此,广东画坛是全国为数不多既团结又有各自艺术分层的局面,它是目前国内美术以及画坛发育得最正常的,最良好的态势。

近年来,梁江老师在中国美术馆主持了各大类型美术馆活动,他让我们看到了美术不仅仅是创作、研究,很重要的还有呈现,因此他把这种风气,这种曙光带到广东并形成良好的氛围,我当年策划的“百年雄才”展览就是在梁江的支持下,能让广东研究的业态在展陈方面,在全国有非常重要的突破。

目前,我认为本土的批评是不足够的,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在整个业态来看,批评的声音还是不够多。文艺批评并不等同贬义的评价,而是以准确的、客观的、有学理的文艺分析表达。同时,期待新石湾美术馆能做得更当代,做更具丰碑式的,有现代视野的美术馆。

广东画院原院长刘斯奋:应该重新突出艺术家个性的发挥

近年来文学批评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让艺术的价值和批评的标准产生了矛盾,艺术的价值在哪里?就是不可复制、独特的地方,如果都是共性的,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我认为,艺术价值在于它的独创性,要更好发展艺术一定要强调有艺术个性、艺术激情,因为它是不可复制,对于艺术家的价值就是充分发挥艺术家自己的个性,创作与众不同的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倾入了自己的创作激情和艺术感悟。

我们的艺术批评应该充分利用近几十年来南北文化的又一次大融合形成的局面,来建设我们的文艺批评和美术批评。这种批评应该重新突出艺术家个性的发挥,独特风格的形成,给予他们充分的、包容的精神,让艺术家发挥其强烈的情感。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孙洪敏:他从我的作品读懂了我

我和梁江老师认识得比较晚,属于“相见恨晚”。很多年前我问过一个批评家:你们批评家是否要会画画。对方回答说他们多少会懂,但是一般是因为画不好才去写文章,搞批评。今天看了梁江老师的作品,才发现,他既能写,又能画。所以他写我的那篇文章《女人孙洪敏》,很多人都叫好。他能写得那么到位,首先他非常敏感,其次,他从我的作品读懂了我。

广州市美协主席汪晓曙:以学术为基本,批评才有高度

梁江老师在艺术理论批评方面,无论是广东省,还是全国来说都是一个标杆,批评家在陈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时,要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艺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觉得梁江老师在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他每一次活动,无论是从学术角度来看,或者从整个社会发展的状态来看,都有非常大的意义,对我们广东省内的美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真正意义上的批评,是以学术为基本的一个点来进行批评。所以,它必须要达到一个高度,要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里面,捋出一条主线,在一个大的主线下,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批评。在社会发展动态中,讨论、研究、碰撞的过程中,对社会走向、舆论走向产生积极的推动影响,才是批评的正道。

西泠印社社员郭莽园:做好文艺批评,广东画坛会有新气象

我想分享一些个人感受。第一,广东画坛百花齐放。但在广东画坛,涉及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批评家的问题,在全国来说,批评家存在一个问题,说好话的批评家太多,让人感觉就是隔靴搔痒,不痛不痒,没有说实在话,也没有说到点子上。

这次比较全面地看到梁江先生在中国画、书法这两个方面的个人积累。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批评家,首先,他一定要对书法与绘画有深刻的了解,方可判断画家们谁画得好,哪里难度最大,如果只是从理论上说,不痛不痒,大家心里都不满意。

第二,批评家就是要敢说话。身为批评家,要有社会的责任感,为了学术进步,客观地进行艺术批评,推动艺术发展。梁江先生能从北京回到广东,我认为他是批评家里的一个标杆,是我们的广东画坛和广东批评界难得的大才,所以我认为广东画坛也好,批评界也好,往后都会有新的气象。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