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范迪安:理论参与是艺术活跃的重要学术动因
日期:[2021-09-19]  版次:[A12]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主编 薄松年 陈少丰 张同霞编著

■《中国美术鉴藏史稿》梁江

■迟轲 西方美术史话 中国青年出版社

■《岭南篆刻史》梁晓庄

■《美术史的观念》邵宏

■《中国雕塑史》陈少丰

一切艺术批评都建立在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要做好艺术批评,首先要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回头梳理,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的美术界也出现了不少理论大家以及推出了不少学术成果,例如迟轲先生的《西方美术史话》,陈少丰先生的《中国雕塑史》以及其与薄松年合著的《中国美术史教程》等,分别为我们认知西方美术,中国雕塑艺术以及中国绘画等不同领域建立了可参照的历史坐标。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曾言,“艺术理论参与艺术建设,是中国艺术呈现活跃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学术动因。”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批评文章写得不肉麻 就算不错了

记得当年读大学时,因为学的是油画,想当画家。但也因为那时喜欢写东西,也有当作家的梦想。我就这样开始了针对艺术家的写作。后来,读研究生了,跟从迟轲老师学习美术史。于是,为艺术家写作就更成为难以推却的事情。有一次,迟轲老师谈起这一类写作,说批评文章吹捧得不肉麻,就算不错了。他的这个经验让我吃惊,也让我难忘。——艺术批评家杨小彦

迟轲在美术史领域著作(含译作)有:

《西方美术史话》

《画廊漫步》

《维纳斯与钟馗》

《寻回忘却的美》

《西方艺术批评史》

《西方美术理论文选》

《西方美术事典》

《罗丹笔记》

《西方美术史话》发行量很大

上世纪80年代,广州美院教授迟轲的一本《西方美术史话》的出版,引起了美术界乃至图书业的轰动,这本通俗的艺术读物的发行量让不少人意外。中央美院教授殷双喜曾回忆称:“据说给中国青年出版社挣了一栋楼,我没考证过,但肯定是发行量很大。”

记者还记得上学期间,西方美术史的授课教授第一节课便向同学们推荐美术史论家迟轲著的《西方美术史话》,对于尚未对西方美术史有过了解的入门者来说,这确实是一本较为通俗的专业读物。全书从原始时代的美术被偶然发现谈起,经欧洲文艺复兴,一直谈到缭乱缤纷的各种强调观念、个性的现代美术流派。

行文与行内公认权威的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有所区别的是,迟轲先生更加着重自己对艺术理解后的生动描述,诸如他把原始时代的艺术称为“孩子们的偶然发现”,而文艺复兴则概括为“人的觉醒”,在阐述俄国“巡回画派”时更以“十四个决绝官方考题的学生”作为切入点,生动地阐述了一个画派的观念与发展。在写作的梳理方法上, 《西方美术史话》借鉴了“比较文学”的方法,在分析某类艺术作品(或艺术家)时,也采用与其他作品(或人物)相比较的办法。不但在外国作品之间互作比较,也与中国的艺术作品比较,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西方艺术。

范迪安曾言,“艺术理论参与艺术建设,是中国艺术呈现活跃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学术动因。上世纪90年代水墨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理论家特别是批评家的参与。”

《中国美术鉴藏史稿》

第一部关于鉴藏类的历史文献

对近二三十年美术发展影响较大的书籍,也当数《中国美术史教程》,这本书的雏形是薄松年、陈少丰、张同霞教授合写的《中国美术史纲要》,曾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内部印行,在美术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陈少丰的另外两本著作《中国绘画史长编》《中国雕塑史》同样对绘画与雕塑等领域起到了理论构建的意义。

十多年前,梁江撰写了一本《中国美术鉴藏史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鉴藏类的历史文献。该著作起到了鉴藏通史的作用,所谓“读史可以明鉴”。这部历史巨献不但总结了整个中国,自古以来对鉴定的研究,更使得这种脉络有迹可循,让后世有据可依。

理论的作用和创作是共生互动

创作有时更需学术理论去引导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从事美术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基本同时兼具着其他工作,诸如教职工作、文博系统里挂职,包括博物馆、美术馆甚至图书馆等等。能够独立开展其他工作,全职进行学术研究,同时又能有影响力的极为少数。这主要是目前行业结构所决定,众学者表示,也希望有民间组织来扶持这样的理论研究项目,让广东文化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由于艺术作品创作是一种抽象的行为,即便表现出来的是写实或者描绘的对象可以一目了然,但要真正了解画家创作的意图以及作品在整个艺术史当中的价值,始终还是需要评论家诉诸文字,予以解读。

著名美术理论家皮道坚更表示“理论的作用和创作是共生互动,艺术创作的水准,质量和理论批评的工作,关系密切,艺术创作有时候更需要学术理论去引导。”皮道坚之言道出了理论很多时候不仅仅服务于创作,其更能反过来指导创作。

这一点,回顾中国美术史里,南朝时期的绘画理论家谢赫,他的一本《古画品录》便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起到极大作用。谢赫的理论思想最重要的是他归纳的“六法”: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这套理论对后世的绘画发展影响深远。

理论研究把作品价值挖掘出来

让艺术机构整体地呈现给观众

跟随艺术市场发展起来的,专职经营艺术品的机构也遍地开花,其中最为典型的则是画廊和拍卖行。所以,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开始从纯学术推动向学术与市场互相搅合的状态转变。也就是,当作品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同样需要理论研究去把作品的价值挖掘出来,让作品的创作思想、风格、所用技法以及学术地位整体地呈现给观众。作为一线市场的画廊,它的交易是需要直接与买家面对面洽谈,所以,理论于画廊售卖的作品更显得尤为重要。

而作为民营美术馆或者画廊机构,理论方面的系统性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艺术展览和艺术活动方面,必须要适时将评论家对画家的评论展现给观众。另一方面,如果接收的艺术品被相应的,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评论家评论或研究过,从侧面则反映出这张作品的收藏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其在艺术界里的地位。

拍卖方面,由于拍卖市场的性质决定,作品的最终价格既不是由拍卖行定,也不是由个别买家定,而是根据拍卖现场,价高者得。所以理论对于拍卖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前期,包括作品估价以及作品进入拍卖市场之前的学术定位。

资深收藏家严君云也表示“理论对书画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要把一张作品的创作思想、创作技巧、所用技法等全面地呈现给观众,都需依靠理论阐述出来。”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