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东画坛与本土批评”座谈会举行
日期:[2021-09-19]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座谈会现场,梁江向著名画家梁世雄赠送新书。

■梁江与广州美院院长李劲堃、著名画家陈永锵等畅谈。

■梁江书法

■梁江 紫气东来

■梁江 《西樵小札》

■梁江书画选集

■梁江 广东画坛闻见录

■梁江《美术学探索》

■梁江部分学术著述

陈永锵曾为梁江解决“燃眉之急”,梁江曾建议陈永锵“要寻找自己”

日前,“广东画坛与本土批评”座谈会暨梁江书画作品展与新书发布会在新石湾美术馆举办,来自广东省内的著名画家、艺术理论家和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艺术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广东画坛的发展现状与本土批评。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梁江回忆小时候学唐诗宋词

来自《唐诗小札》和《宋词小札》

“创办民营美术馆唯一的驱动力就是强烈的使命感,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和文化情趣当作企业回报社会的公益事业来做,这也是创办新石湾美术馆的初心。”在新石湾美术馆创办人范绍辉表达了办美术馆的想法后,座谈会便正式开始。

“广东画坛与本土批评”座谈会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和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刘思东一同担任学术主持。

现场,梁江回忆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广州美院求学时,陈金章先生经常在校园里写生,画速写,他从旁学到了不少绘画技巧,而谈到梁世雄先生,梁江则用“堂堂正正,正人君子”来形容,虽然当时梁江学的是油画,但经常到梁世雄先生的课上“旁听”,常常能得到不少启发。

梁江还回忆了跟陈永锵的一段情缘,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从北京读完研究生带着十六箱书回到广州,面对庞大的藏书量一筹莫展,光要做书架就费用不菲,陈永锵伸出援手,为梁江解决了安置书籍的燃眉之急。“书是我的全部,他帮了我的忙,一直记在心中。”几乎类似,刘斯奋对梁江也有“慧眼识英雄”般的交往,多次省级美术组织的推动,刘斯奋都找到了梁江一同推进工作,尽管后面能实现的不多,但对于梁江,则谓伯乐般的照顾。

对此,陈永锵则回忆称,“梁江曾建议我要寻找自己,在他的启发下,我从木棉题材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面貌。我现在创作的作品题材都是身边所见的很普通的生命题材,在他的引导下我提出了要‘张扬生命’,在歌颂生命的同时,张扬我的生命(创作理念)。”二人惺惺相惜,互相促进。

谈及书名为何叫《西樵小札》,梁江回忆,年轻的时候受到了著名学者刘逸生的《唐诗小札》和《宋词小札》的影响,因当年书籍匮乏,自己能学唐诗宋词,主要来自这两本书。同时,《西樵小札》的内容,几乎都跟广东画坛以及广东的画家密切相关。

陈金章走路不便但坚持看完作品

梁世雄:梁江发展很全面

在活动现场,不仅为嘉宾呈现了《西樵小札》文集和《梁江书画选集》两本新书,更通过展览形式,展现了梁江近年的书法、绘画的探索。

“我走路虽然不方便,但我今天都坚持看完了他的作品,我看他的绘画感觉非常好,而且书法也非常好,能够把书法融入到绘画中,一定有大成就。”93岁的著名画家陈金章十分激动,他说,“梁江走的路非常正确,先从广州美院毕业,后又跟王朝闻这样的大理论家学习,是国家培养出来的难得的人才。现在广美申请了博士点,正需要这样的专家为广东培养出更多的博士。”对此,年近九旬的梁世雄也有同感,他说:“梁江是很全面的人才,理论、书法、绘画都探索得很全面。”

做了很多让广东画家

得以走向全国的工作

“广东美术界能在全国争得一席之地,离不开理论家的推动。”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张绍城从另一角度分析理论的重要,“梁江曾在《美术》杂志担任骨干,又在中国美术馆任重要领导岗位,一个是媒体发表平台,一个是国家级的展示平台,画家要为人所知,几乎离不开这样的平台,尤其中国美术馆,更是不少画家一生梦寐以求的展示殿堂,梁江为此做了很多让广东画家得以走向全国的工作。”

对此,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自身有深刻的感受,“2013年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做个展的时候,是梁江老师做学术主持,也是在那里,开启了我的雕塑世界巡展。从这个角度,梁江确实在广东美术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路上,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把一股文艺批评的清风

带回了广东

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刘思东认为,在本土批评领域,《新快报》的收藏周刊十多年来也为艺术界发出了不少声音,提出了很多具有学术争论意义的话题,也让我们画家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梁江老师回到广东后,也跟媒体互动十分密切,发表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文章,使得本土批评更具有影响力与推动力。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秘书长潘小明表示,梁江老师对艺术批评的度把握得很好,既有表扬,但同时又能点到不足的地方。可以说,梁江老师回到广东后,正把一股文艺批评的清风带回了广东。

对于广东画坛的“发育”问题,肇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梁善则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不少人现在对岭南画派越来越陌生,鲜去研究,既然提到本土批评,则应该要深入挖掘本土的人文特色,继续发扬。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