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叶其嘉:水乡题材是起点,也是归依
日期:[2021-09-19]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叶其嘉 江上诗情

■何婉薇 爱莲说

■叶其嘉 闲庭

■何婉薇 春如约



“静听乡音”巡展最后一站

“静听乡音——叶其嘉何婉薇中国画作品展”在容桂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三楼展厅展出,此前,“静听乡音”系列展分别已经在顺德区实验中学善·美术馆、黄连画家艺术村、陈树人纪念馆、顺德区伦教文化大楼举办、容桂美术馆等地巡展。本次展览为该系列巡展的最后一站,也是叶其嘉和何婉薇对土生土长之地的回馈展。本次展览所展出的作品,以叶其嘉近几年的创作为主及新近的写生作品,所描绘的均是身边的景物,倾注了对家乡的深情;何婉薇的作品则是在广州美院及北京画进修期间的作品。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水乡画留住了故乡的记忆

静听乡音,泥土芬芳,作品本无声,因画家的笔墨情深,却让观者仿佛听到了在远方呼唤的乡愁;作品本无味,因画家寄情笔端,则仿佛一股属于家乡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画面中,麻石铺道、古桥连岸、水映老祠、轻舟浅荡,都是岭南水乡风俗民情独有的韵味。被誉为“鱼米之乡”的顺德,水乡风光旖旎动人,如今经济发展,水泥高楼林立,但缕缕水乡愁仍弥留在每位顺德人的心中。水乡画以其艺术语言,留住了故乡的记忆,也让乡愁有了归宿,承载了浓厚的情感,使之变成一代又一代人的传统。

深耕水乡题材多年的叶其嘉和何婉薇,正是怀着这种浓重的家乡情感,寄情笔墨,以墨韵歌颂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土一水,尽管十年如一日地创作水乡题材,但叶其嘉却表示,现在每次动笔都希望有一种新的尝试,而且强调,有一点始终不会变,“水乡是我绘画的起点,也是艺术生命的归依。”

临摹如同喝牛奶一样

可以汲取营养

本次展览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将首次展出叶其嘉的部分写生作品,通过作品,可以鲜明直观地感受到水乡情趣。对于写生与临摹的关系,叶其嘉曾在顺德区实验中学善·美术馆巡展时,回答学生如此提到,“临摹如同喝牛奶一样可以汲取营养,学习别人好的表现手法,继而为自己的写生服务,去更好地表现想表现的东西。”

著名画家林墉曾如此评价:叶其嘉不脱清秀明丽,且时时偏向于幽静。他的喁喁细语远比他的大声呼喊来得有意思。再者,绵密是他的倾向,他几乎总是说不完诉不清似的。几堵老墙,占据了满满的画面,但叶其嘉却用足心机,寄满衷情。一幅幅水乡寻常景,被他画出了新意。原华南师范大学首任院长、博士生导师林钰源表示,透过叶其嘉老师的作品可以看到岭南水乡独特的建筑特色;何婉薇老师的花鸟画,细腻工整,散发着美好的生活气息。

何婉薇微观细致

勾勒水乡人情

尽管叶其嘉与何婉薇生活在一起已经几十年,两人也对艺术有着共同的爱好与追求,但不同的是,他们却拥有独具面貌的画风,同为中国画,叶其嘉钟情水墨写意,何婉薇则喜欢工笔精描;前者选择了宏观的视野反映水乡风情,后者则以微观细致的角度勾勒水乡人情景物。几乎与叶其嘉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选择,何婉薇不但精于工写,在视野的角度也画如其名“婉约而细腻”。

也许是经年水乡田园画创作所养成的习惯,她特别善于留意身边的一切,用女性特有的眼光去审视身边的一花一草。在她笔下的花鸟画,通过色彩丰富而淡雅和谐画面,那些花花草草,树树石石,处处透露着女性作者特有的优雅与温柔。

当然,身边的草木,就是最能惹发乡愁的活物,不管是带着水乡田园画派的心境去创作,还是从花鸟画的本体精神去审视,她的作品,也许从开始下笔的那一瞬间,就已从现时流行的工笔花鸟画套路中跳跃出来,逐渐展现出别开一种的新面,从而构建起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

何婉薇截取了自然界一个个不为人所干扰的局部,通过小鸟的动态,宛若能听到吱吱的鸣声,如《春消息》《春来了》,画家十分巧妙而高明地把家乡温馨而美好的一面定格在画面中。如同美术评论家张甘霖写道:“在艺术手法上开始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借用各种表现手段,由过去纯粹‘审美’的形式创造转为关注社会、介入当下生活、响应当代文化。”

难得的是,多年来,尽管叶其嘉、何婉薇都关注水乡题材,但他们都往自己的表达形式的方向去追寻着,并各自有独特的艺术面貌,不得不承认 ,当艺术探索被艺术家笃定地坚守着,心无旁骛时,便是自己最好的发展途径。

顺德水乡画起源于何时?

据叶其嘉介绍,最早以岭南水乡景物题材入画的是黎雄才创作于1932年的《潇湘夜雨》、创作于1943 年的《蓉湖月色》、创作于1961年的《广州郊区一景》;关山月创作于1960年的《南国水乡》、创作于1962年的《榕荫曲》《春江水暖》《瑞鹤图》;林丰俗创作于1972 年的《公社假日》《石谷新田》、创作于1979 年的《大地回春》以及麦国雄、王维宝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创作的《水巷》《水乡金秋》等作品。上述诸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华南地区,尤其是珠三角水乡的人文风情,从而使传统的山水画题材从名山大川扩展到平凡而亲切的乡村生活。可以说,这便是后来顺德水乡画之所以能诞生和发展的先导和蓝本。也由于上述作品的多位作者都与岭南画派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师承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水乡画的出现和水乡画派的形成实质上也是岭南画派的发展和延续。

岭南画派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提倡“写生”。写生的积极意义在于对那些长期足不出户或长期墨守成规、满足于对前人或今人画稿的摹袭而陈陈相因、从不对实物进行观察去创造自己画稿的现象而言的。叶其嘉认为:“当场对着物象构图、取象、塑形、赋色是写生,当场没有条件动笔,而对物象进行认真观察,运用目识心记的方法,回家后根据现场感受默写出来,都属于写生。如果说有所不同,则前者比较直接,后者强调心象。对于目前顺德水乡画的创作现状而言,缺乏的不是直接的写生,而是‘心象’。”

人物介绍

叶其嘉 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理事、顺德美协名誉主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文化部文化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田园山水画院副院长,广东中国画学会理事,顺德田园国画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特约研究员。

何婉薇 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中国画学会理事,佛山市美协主席团成员,佛山市女文艺家协会副会长,顺德区美协副主席,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课程,师从广州美术学院方楚雄教授、北京画院方政和老师等,顺德名门艺术中心创办人、顺德田园国画院专职画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