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香港迎来良好局面 砥砺前行重新出发
日期:[2021-10-07]  版次:[A02]   版名:[头条]   字体:【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

据新华社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6日上午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她任期内的第五份施政报告。林郑月娥日前表示,这份施政报告将重点聚焦未来,包括香港经济发展以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要解决市民最看重的房屋和土地问题。

这是林郑月娥本届行政长官任期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林郑月娥介绍,她和团队非常重视这份施政报告,她亲自主持了40场咨询会,与不同界别接触,约有3500人参与公众咨询,收到3800份意见书。一如所料,市民最关心的仍是房屋和土地供应问题。

今年的施政报告以天蓝色调为封面,代表迎来新局面和新机遇,篇幅与往年接近。另外,今年是第三次为支持施政报告内容而制作图文并茂的附篇,附篇还总结了本届特区政府过去四年多的工作,包括过往四份施政报告中900多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不断完善特区选举制度 确保“爱国者治港”

林郑月娥表示,过去两年,香港面对前所未有的政治冲击,出现了危害国家安全的极大风险。中央始终依照国家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办事,坚持“一国两制”原则,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及时扭转香港的乱局;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坚守对“一国两制”的初心。她以行政长官身份深度参与过去两年的有关工作,对此有深刻体会。

林郑月娥说,自香港国安法在去年6月30日颁布实施以来,由她担任主席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和相关执行部门,在中央指派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指导和中央驻港国安公署配合下,履职尽责,依法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

林郑月娥表示,要做到全面保障国家安全,特区政府还有大量要做的工作,包括积极推展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本地立法工作;审视或激活现有法例,确保全面维护国家安全;加强防范恐怖活动,以及对学校、社会团体、媒体、网络等涉及国家安全的事宜;通过不同活动和模式加强国安教育;进一步落实香港国安法第六条和经修订的本地法例对公职人员的宣誓要求,包括新当选的选举委员会委员。

林郑月娥表示,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场选举即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在9月19日顺利举行。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会与选举管理委员会紧密合作,确保其他两场选举,即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和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依法在公平、公开和诚实的情况下进行,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并总结经验,完善投票安排及推动各项优化措施。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关系,正积极研究如何让在内地的香港选民在12月立法会选举可行使投票权的方案。

香港特区已回到

“一国两制”正确轨道

林郑月娥表示,在香港国安法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双重保障下,香港迎来良好局面,是砥砺前行、重新出发、谋划未来的时候。

林郑月娥说,我们必须谨记好局面得来不易。“我今天能安然站在立法会议事厅发表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各位议员能安坐席上履行立法会听取行政长官施政报告的宪制职能,相对于两年前同一场合被反中乱港的议员干扰破坏,瘫痪立法会,甚至企图颠覆政权,标志着在香港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的保驾护航下,香港特区已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管治秩序已恢复正常。”

她表示,要长治久安,全港市民应当更全面认识“一国两制”、更忠诚维护国家安全,以国家发展为荣,以中国人身份为傲,努力发挥香港独特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

香港可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林郑月娥表示,4年多前就任特区行政长官深感任重道远,既是她公务生涯内最大的荣耀,也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挑战。而如今在香港国安法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双重保障下,香港已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支持香港服务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施政报告中透露,特区政府将推动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管道、离岸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发展,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引进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机构在香港法律枢纽落户,为香港科技园扩容等政策措施。

林郑月娥表示,她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肯定,香港可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更期盼香港可以培育有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对社会有承担的新一代,并薪火相传。

林郑月娥认为,“一国两制”这个受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保障的制度已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之一,只要特区坚持以“一国”为本、“一国”为根,以“爱国者治港”为原则,“两制”肯定会枝繁叶茂,香港仍然是祖国的掌上明珠。

法治是香港成功的基石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的法治根基稳固,法律制度成熟、透明度高而且公平可靠。这些重要元素都受到香港基本法保障。自回归以来,香港的法律和司法独立备受推崇。巩固提升香港的法治社会地位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市民要自觉维护法治权威。

公平审讯和正当程序是法治的必要元素,而司法机关的角色举足轻重。林郑月娥认为,法官履行职责时只会以法律条文和法律精神为依归,不受任何干涉。但独立的司法权不等于当事人无法对法院裁决提出申诉或对个别法官行为作出投诉,而司法机关也应与时并进。

同时,林郑月娥指出,公务员队伍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骨干,肩负贯彻落实“一国两制”责任,并于早前已全部完成宣誓或签署声明,拥护香港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区。特区政府须增强公务员对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了解,巩固他们的国家观念,加深他们的大局意识,以便他们在履行职务时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林郑月娥强调,确保“爱国者治港”是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核心,同时也有助于切实提升特区管治效能。本年度的立法会成果丰硕,将一共通过46条条例草案和审批超过3200亿港元拨款,确切履行立法会的宪制职权。

林郑月娥透露,特区第七届立法会会期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在完善选举制度下,90位来自不同界别、符合“爱国者治港”原则的议员将担负起监督政府的功能。为加强行政与立法关系,施政报告将率先公布特区政府梳理出的40项立法建议,供社会早日讨论,让立法会可更好地担当反映民意的角色。

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在都会区里,土地用途多元,居住和就业人口及企业高度聚集,可带动邻近地区经济发展,丰富民生活动,拥有标志性的自然、人文及建筑景观,整体上具备活力、吸引力和辐射能力。

林郑月娥表示,北部都会区包括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并有6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北部都会区拥有多达7个跨境陆路口岸,是香港境内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连系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

林郑月娥表示,目前在北部都会区内的多个已规划或规划中的发展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万套住宅;北部都会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估计可提供165000至186000套住宅。连同元朗区和北区现有的住宅单位,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数目将达905000至926000套,一共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而都会区内的工作岗位数也将由现在的11.6万大幅增加至约65万,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

未来十年可建约33万个公屋

林郑月娥表示,本届特区政府在2018年将公私营房屋比例由60:40调整至70:30,未来十年,特区政府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可兴建约330000个公营房屋单位,比去年公布的数字略高,足以满足十年期预计的301000个公营房屋单位的需求。

林郑月娥说,本届特区政府五年任期内的公营房屋建屋量达96500个单位,较上五年增加30000个。未来十年的建屋量,会出现“头轻尾重”的现象,30多万个单位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在首五年落成。目前特区政府已督促有关部门争取尽快建成更多单位。

在私营房屋方面,林郑月娥表示,争取未来十年准备好约170公顷土地,通过卖地或铁路物业招标为市场提供可兴建约100000个单位的用地。特区政府有信心维持私营房屋土地供应的稳定。

林郑月娥表示,为纾缓未能“上楼”家庭的境况,本届特区政府推出过渡性房屋。同时若获立法会通过,“劏房”租务管制条例会于明年1月生效,为“劏房”租客提供合理及有效保障。

林郑月娥强调,在多管齐下的土地供应策略下,特区政府同步推进多个新界新发展区项目以及东涌东填海工程。为确保十年后有持续土地供应,特区政府积极推进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个发展区的相关研究。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

年度配额倍增至4000个

林郑月娥说,特区政府去年宣布将“优才计划”的年度配额倍增至2000个,以扩充香港人才库。措施成效显著,去年已有超过1700名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才获发配额。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正面对人口急速老化及生育率持续下降的挑战,人力资源供应面临瓶颈。香港作为一个细小经济体,需要更进取地吸纳更多非本地人才,丰富香港的人才库,推动高端经济发展和抓紧国家“十四五”规划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林郑月娥说,特区政府2018年公布首份香港人才清单。现在决定新增“资产管理合规专才”及“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财经专才”专业,并扩阔部分原有专业的领域,涵盖“医疗及健康护理科学”“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和“艺术科技”专才,以及优化法律及争议解决专才的要求,以配合香港未来重点发展金融、创科、文化艺术和争议解决服务的政策方向。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