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神州共庆山河贺,乡情旧景是根深
日期:[2021-10-11]  版次:[A04]   版名:[祖国颂·笔记]   字体:【
■国庆期间的汕头小公园,来往游人络绎不绝。

■新快报记者 林钢威 文/图

我的家乡在汕头。从古至今,“祖国”“家乡”“故土”,对于我们潮汕人来说,都是熟悉、不可忘却的词汇。从前,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过番”讨生活的近戚远亲,他们从东南亚寄来家书,字字句句都在述说对祖国的思念,描述“番客”的歌谣中唱到,“暹罗船,水迢迢”,但是“万里迢迢江水未能把我阻拦”;如今,出国“讨生活”的潮汕人少了,但新一代的潮汕青年,很多留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工作,每年国庆假期,就是我们回乡探亲的日子,在我心中,家与国不能割裂,爱国爱乡亦同心。

家国与共 听长辈讲述当年的故事

说起国庆,脑海中立即浮现的,是两年前看到的一幕:彼时大家正欢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街上满是挥舞着国旗的热闹人群,而我偶然路过某条人迹罕至的老巷,见到一位佝偻且白发的老人,安静地守着电视,收看中央一台,神情专注、认真,面前的陶罐里,国旗鲜艳非常。

前不久和邻居阿伯阿嫲饮茶,阿伯说起过去的艰难岁月:“当时饭都吃不饱,并且我和其他几个阿弟也没有鞋穿,对我一个体校生来说,没有鞋参加训练是很痛苦的,大夏天赤脚就像火在烤一般。”阿嫲忆起往事,讲起当年她和妹妹都没钱上学,只能羡慕地看着别的小孩背书包上学堂,不识字是她一辈子的遗憾。阿伯总是感叹,“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你们这些后生仔且多珍惜。”

山河同庆 看鲜艳的国旗漫山遍野

今年国庆档上映的电影《长津湖》,讲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历史。看完电影《长津湖》,走出影院时正好是傍晚时分,街上车水马龙,人流熙熙攘攘,有人把一面国旗塞到我手中,“送你一面国旗,一起庆祝国庆”。我回以微笑,举目四望,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国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为响应国庆假期“非必要不出省”的号召,大多数人选择在省内游玩,其实,我的家乡汕头就有许多为人称道的美景。汕头的“小公园”,是家乡一处餐后散步好去处,也是游客来汕头的“打卡地”。在这里,最富有特色的就是道旁的骑楼,这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留出公共人行空间。

在中国,骑楼普遍存在于沿海侨乡地区,而汕头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则颇受欧陆风格的影响,基本仿造了巴黎街区样式,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特色的旅游景点。在小公园,骑楼上的彩色玻璃窗是西式的精致,而嵌瓷、柚木门窗则是中式的优雅。在中山纪念亭,亭楼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榫卯工艺,其结构非常精巧,体现了古人无穷的智慧;而1922年竣工的汕头邮政总局大楼(俗称“安平邮局”),则是广东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之一;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汕头的一张文化名片,浓缩展示了1860年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正值国庆节,来往游人络绎不绝,街面随处可见的国旗也和屋檐下的红灯笼交相辉映,就像我的思乡情爱国情融为一体。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