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港街提出优化模式:集中充电“柜柜隔离”
日期:[2021-11-01]  版次:[A08]   版名:[新公益]   字体:【
■轻纺交易园外围,情景剧演出赚足观众眼球。

■新港街道综合执法办主任黄伟明介绍交易园内“柜柜隔离”的充电设施。

■路过的小学生和电动自行车车主驻足围观。

海珠区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宣教再办两场

“安装智能充电柜,不仅要考虑到集中充电的便利性,更要注重整体安全,严防单车发生事故导致集中充电点‘火烧连排车’的情况出现。”10月28日下午,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街的广州轻纺交易园外围,新港街道综合执法办主任黄伟明在“安全充电——海珠·行”活动现场如是说。在观看过“安全充电,远离危险”的情景剧表演后,他更对这种宣教方式大为赞赏,评论称:“老百姓看得懂,也愿意认真看,很生动,很直观。”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新港街道已经制定出集中充电“柜柜隔离”优化模式。

次日上午10时,活动主办方将同样精彩的情景剧引入海珠区琶洲街保利广场,不少环卫工、安保人员和快递人员到场学习。作为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者,他们纷纷表示,此次宣教活动再次提升了其安全充电意识。“说实话,我和家人以前抱有侥幸心理,偶尔会把电池取出来带回家充电。现在知道这种行为害人害己,以后一定去集中充电处充电。”清洁工王阿姨如是说。

12站13场,宣教深入人心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事故频发,引发公众深度关切。为此,海珠区政府将“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纳入全区十件民生实事,力求增强居民安全充电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2021年5月开始,从海珠区沙园街启程,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宣传教育进社区系列活动已经走过了昌岗、南石头、南华西、赤岗、滨江、南洲、瑞宝、龙凤、海幢、新港、琶洲等12个街道,以街坊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科普安全充电知识,迄今,以“安全充电——海珠·行”为主题的该项大型公益社区活动已成功举办13场。

该项活动由海珠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海珠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海珠区应急管理局、海珠区消防救援大队承办。在协办方新港街道办事处、琶洲街道办事处、广东新快报社、广东省电动自行车商会、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协会(筹)及广州轻纺交易园、保利广场的大力支持下,宣教活动第11站新港专场、第12站琶洲专场,分别于10月28日、29日圆满落幕。

按照活动计划,该项目将持续进行至下月中旬,覆盖海珠区18条街道,将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知识传入千家万户,从源头上消除因不安全充电埋下的种种祸患。

集中充电,更要严防火灾

“看见有人推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就要勇敢地提醒,连人带车,拒之于梯外。”新港街专场活动中,严阿姨观看过情景剧演绎后有感而发,她说:“如果周边无人发声,这种危险行为怎么杜绝?”

情景剧中出现的“飞线充电”“电梯运输”“楼道充电”等场景,在电动自行车使用比较集中的社区并不少见。令人欣慰的是,现场与严阿姨想法一致的街坊不在少数,他们纷纷表示:“以后看到类似情况,我们不仅要大胆说‘不’,还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这些车主,教他们去集中智能充电设施充电。”

新快报记者现场走访发现,广州轻纺交易园内就有两个智能充电柜。“交易园里的商户大多使用电动自行车进行短途小型运货,使用需求和频率非常高,而我们对于商户的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要求也很高,按规定不能携带电瓶和整车进入室内充电,如需充电可以使用园区内的两个智能充电柜。”黄伟明主任表示,新港街已安装了800多个充电端口,但集中充电并非百分之百安全,所以,街道和园区对充电柜的安全性也要做周全的考虑和部署,“智能充电柜里有自动喷淋等灭火系统,如果一个柜子里发生意外爆炸起火,灭火装置可以检测到并马上启动灭火程序,柜与柜之间也都是完全隔离开的,不会互相影响发生大面积火灾”。

超前部署,前置预防关口

事实上,活动主办方和新港街道办将现场活动安排在广州轻纺交易园,绝非随机选定。

据了解,位于新港街道的轻纺交易园,在经过新冠疫情种种波折后,目前仍拥有上千户轻纺商铺。“最多时有几千户,电动自行车是商户们首选的运输工具。”园区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杨曜齐告诉新快报记者,早在2019年,新港街道综合执法办与园区物业公司便未雨绸缪,在园区内精心选点,率先在广州市兴建了一批集中充电设备,“防患于未然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最优选项”。

杨曜齐对园区内有关电动自行车的各项数据了然于胸。他说,从2019年率先建设集中式充电设备至今,轻纺交易园不断增设充电端口,目前能同时满足100多台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基本解决了所有商户的安全充电问题。“园区内每个商铺至少有2台电动自行车,多的还有三四台,你算算,1000多户商户,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至少有几千辆。”他笑着说,保证园区安全营商环境,守护商户生命财产安全,正是交易园安全生产办公室职责所在。“轻纺交易园区内多是易燃的纺织品,所以我们对充电车辆的管理一直非常严格,一旦发现违规充电行为,园区宁愿解约,也要制止不当充电行为”。

实事求是,满足车主所需

“情景剧很棒,表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接地气,也很形象,跟照本宣科的宣传方式相比,我们的接受度更高。”在保利广场,舞台上几名演员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不少路过的行人驻足,看完后仍意犹未尽,忍不住现场交流抒发各自“观后感”:“隔三差五就从新闻中看到电动自行车起火爆炸的信息,大部分与违规充电有关,充电安全实在太重要了!”

保利广场附近有不少公寓和商铺,因此平时快递员和送餐员很多,而他们十有八九是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者。“我们在附近设立了智能充电柜,除了方便自己的员工充电,也希望为周边车主提供安全充电设施。”保利广场物业管理处张经理说,得知今天的活动,管理处专门组织环卫工、安保人员到场,希望借此机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琶洲街综合执法办副主任赵永欣告诉新快报记者,目前该街道已建成近千个充电端口,街道对辖区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做过调研,按照实际使用数据,今年底将建成至少1500个充电端口,满足不断增长的群众使用需求。记者了解到,海珠区各街道正在持续推进智能充电桩及充电柜的安装进程,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严蓉 李斯璐 许力夫 黄嘉丰 麦婉诗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