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暨广州市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启动
11月是广东省第三十一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10月31日,以“万物和谐 美丽广东”为主题的广东省暨广州市第三十一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当日,《鸟鸣城中央·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导览》发布,指引出广州城中多处观鸟的上佳场所。
活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州专员办、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办,由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广州市海珠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承办。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穗园林宣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广州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丰富
记者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于2017-2019年开展了广州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第二次本底调查。
动物方面,第二次资源调查共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为457种。其中,新增一种中国新记录种——卡氏伏翼,一种广东省新记录种——黑头鹀。新增广州市新记录种共54种。其中,鸟类新记录种到达36种,包括白腹军舰鸟、白尾海雕、青头潜鸭、大滨鹬、中华攀雀、棕腹杜鹃等。
植物方面,第二次资源调查记录到广州市维管植物231科1366属3516种。随着调查力度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种类较第一次本底调查明显增多,丰富度也随之提升,本次调查发现117种植物在广州市有新分布,其中包括1个新记录科——霉草科(大柱霉草);石灰岩地区的1个新种——连平报春苣苔;以及中国大陆新分布兰科植物折柱天麻和白赤箭。同时,消失近60年的飞瀑草在从化地区也重新被发现。
“调查中,城区动物明显增加,特别是候鸟愿意来广州。说明广州的湿地保护、森林保护工作做得不错。”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慧建指出,明年,广州将按要求建立动植物生态资产负债表,每年将在固定地点采集动物数据,以此来反映本地生态状况。
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导览发布
当日,广州市林长制办公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发布了《鸟鸣城中央·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导览》。该导览一是以手绘地图形式,展示广州市中心城区野生鸟类分布现状,介绍白云山、越秀公园、人民公园、荔枝湾景区、华南农业大学、海心沙等23处城市公园、景区、大学校园观鸟点的野生鸟类分布情况;二是图文结合地介绍广州中心城区常见的画眉、红嘴蓝鹊、红耳鹎、黑水鸡、斑嘴鸭等33种野生鸟类,及其识别特征、繁殖习性、观鸟地点等。
近年来随着广州中心城区自然环境的逐步改善,鸟类群落多样性也逐步增长,如今调查记录到的野生鸟类达307种。白云山涧、珠江河网、荔湾湖畔、湿地沙洲......许多久违的生灵重新回到市民身边,“常住居民”留鸟与日剧增,中心城区常见“草滩沟溪见鹭舞,青山绿水闻鸟鸣”的怡人场景。
相关新闻
今年广州接收救助动物1199只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室科长池炳威介绍,截至10月26日,今年广州市级已处理野生动物救护求助件237宗,接收救助动物1199只(条),及时处理蛇入屋、猴子扰民等事件。
“从数量上来说,我们救助的动物越来越多;执法部门处理的关于野生动物的违法案情越来越少,说明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越来越强。”池炳威指出,“如果是野生鸟类误入居民家,不要去捕捉,以免会误伤小鸟,而是要打开门窗,让小鸟自由飞到室外;如果小鸟受伤了,没有飞行能力,可及时拨打110、12345或83825643,通知当地林业部门前来处理。”
温馨提示
严禁市民“诱拍”鸟类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号召广大市民文明观鸟抵制“诱拍”:
禁止捕捉并控制幼鸟的“绑架诱拍”行为;
禁止对鸟类有致伤风险的“钓鱼式诱拍”;
禁止有可能导致鸟类改变迁徙规律、居留习性和集群特征的投食行为;
禁止破坏鸟巢和暴露巢址的恶性巢拍;
禁止在营巢和孵卵期进行巢拍;
禁止追逐鸟群、干扰候鸟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