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口袋公园河涌桥 大师作品将藏身街头巷尾
日期:[2021-11-02]  版次:[A03]   版名:[城事]   字体:【
■沥滘水上消防救援站设计效果图

■110千伏锦汉变电站设计效果图

“社区事·大师做”10个示范项目设计通过院士大师评审

新快报讯 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穗规资宣报道 为探索建立公众参与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平台,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 “社区事·大师做”项目,选取口袋公园、垃圾收集站、变电站、幼儿园等具备较高关注度的项目,邀请10位国内外大师主持设计,打造110千伏锦汉变电站、沥滘水上消防救援站、桥西地块配套小学、沙河涌桥等一系列设计作品。

近日,项目终期成果专家评审会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倪阳三位专家对10个市级示范项目设计的最终方案进行评审。

小空间大利用

城市“旮旯”变身网红打卡空间

此次示范项目设计直面城市规划管理建设中的难点工作,许多因用地条件有限,设计需求较高。如东苑幼儿园用地面积为1800平方米、110千伏锦汉变电站项目用地面积为1793平方米、桥西地块配套小学项目用地面积为3840平方米。

位于海珠区广州大桥西侧的桥西地块配套小学项目,为一块被高层住宅区包围的边角闲置用地,难以满足12班标准小学的用地规模需求。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胡越团队通过设置下沉庭院、屋顶跑道、球场、景观栈道、风雨操场等,来打造多样性的活动空间。同时,通过围墙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等手法,弱化空间割裂感。

110千伏锦汉变电站项目位于广州地铁2号线和驷马涌上方,用地小,限制条件多。国际著名建筑师矶崎新&胡倩团队,通过在基地上方建设2.1米高的不规则几何形结构转换平台,在平台四周形成绿坡,绿坡相互交错组合,形成一个几何折面坐台。进而在坐台上布置长方形建筑形体,通过临街面的玻璃幕墙,将电能量以光影的形式展示给公众,展示出“电-光-影”的魅力,让城市“旮旯”变身网红打卡空间。

量身打造

首次关注消防队伍、环卫工人等群体

据了解,今年的示范项目首次关注到消防队伍、环卫工人这些群体。沥滘水上消防救援站项目邀请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周恺,为消防人员量身打造训练和生活空间。

项目位于海珠区新光快速路以东,为市级消防水上训练中心及特勤消防站。项目用地面积7361平方米,存在河涌、绿线等退距要求,空间局促,在有限的用地条件下,周恺团队通过精细化设计和合理的功能布局,为场地配备水上训练池、环形跑道、训练塔、训练跑道、消防车回车场等必需功能空间。

广船一期341地块垃圾收集站项目位于荔湾区芳村大道南40号,周边缺乏环卫工人休息处和办公区。宋刚是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其团队基于重建广船垃圾站场地特质、解决场地问题和激发场地活力三条策略,结合自然光线的流动性与建筑材料,建立外延式垃圾站,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为环卫工人增加与自然联系的半开放休憩空间。

绣花功夫

对广场、建筑、景观桥梁等进行微改造

除此之外,今年开展了多个城市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的改造提升项目,如石马村村民广场、广东育才幼儿园二院建筑、寺右新马路沙河涌桥等,邀请易兰(北京)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跃中、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沈康、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韦宏等进行操刀。以“绣花功夫”微改造设计策略,对广场、建筑、景观桥梁等进行设计,带动城市空间品质再提升,促进城市“逆生长”。

其中,石马村村民广场位于白云区石马桃园南东街、德圣居委附近,村内公共空间碎片分散,古村内部基础设施缺乏。陈跃中团队考虑村民日常活动所需,以洪圣古庙周边微空间提升改造为切入点,根据历史保护遗迹和一级保护街巷,梳理一条传统古村落旅游线。通过对空间更新改造和现代手法的演绎,将石马的雅集文化融入场地中。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