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治理进入快车道,学校扎堆改名号
日期:[2021-11-05]  版次:[A03]   版名:[城事]   字体:【
■改名前,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学生进入校园。通讯员供图


教育人士认为脱名校“马甲”不要紧,保持高办学水平才是关键

10月29日,广州市白云区一批共12所学校集体更名。三天后,海珠区四所学校也变更了办学名称,这也标志着广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治理进入快车道。这批曾以“中大”“六中”等公办名校命名的学校,更名后纷纷“摘牌”,不再彰显其名校血脉,如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办学名称变更为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小学。

此次初中、小学大规模更名,“公参民”学校改制是主要推力。今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通知,提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要么转为公办,要么转为纯民办,要么终止办学,而转为民办的学校不得继续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教育人士表示,在“公参民”学校改制过程中,地方能否提供优质的学位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教育财政经费将办学水平维持,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新快报记者 罗清峣

政策

“公参民”学校面临三选一

2021年8月25日,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等八个部门印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提出各地要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平稳过渡。“公参民”学校的特点是利用公办学校的知名度和教学资源开办民办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名校办民办校”。

《通知》对“公参民”学校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包括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以及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三种。

根据通知,前两者应办为公办学校。转为公办后,学校须按义务教育公办校相关要求,学生就近、免试、免学费入学;政府承担学校运行和人员经费。

对于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要求的,可以继续举办民办,但对使用公办校名和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退出。对于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民办学校,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视情转为公办或终止办学。根据要求,“保民”后,学校不得再使用公办学校品牌、公办教师;其租用的公办校土地、校舍、教学设备等国有资产也应收回,或重新明确租赁协议。转为民办学校的学校不得继续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这也是近期大范围学校更名的原因。

落地

多所学校更名后规模保持不变

“公参民”学校的去向如何呢?记者发现,早在2019年,广州就已经有所行动,并采取如收回民办校改为公办校初中部、设立过渡期等方式进行过渡。

如2019年,中大附属雅宝学校由民办转为公办。转制期间设立过渡期,过渡期内拟采用双轨制,雅宝学校和幼儿园继续办学,直到过渡期结束。同时新开办1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过渡期结束后,依法依规注销原民办校。

2021年3月,广州市教育局发布消息,从2021学年开始,办学19年的广州广雅实验学校将从民办转为公办学校,并更名为西关广雅实验学校东风西路校区。8月,广州市白云中学隆重举行初中部揭牌仪式,此初中部则是由汇侨新城小区配套学校汇侨中学“民转公”而来的。

学校集体更名,标志着广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治理进入高潮。10月29日,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发布通知,批复培英实验学校、广大附属实验小学、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广外附设外语学校等12所学校变更办学名称。11月1日,海珠区教育局网站发布《关于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等四所学校变更办学名称的批复》,同意“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等四所学校变更名称。这些学校更名后,办学地址、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办学范围保持不变。这批曾以“广大”“中大”“华师”“六中”等公办名校命名的学校,更名后纷纷“摘牌”;如广大附属实验小学更名庆丰实验学校,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更名华新学校。

这些学校更名后是民办还是公办,需要看原先“公参民”学校的形式,如公办校与地方政府合办的学校,转制后为公办校。

难点

能否提供优质学位?办学水平能否维持?

不少教育人士对“公参民”学校转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表示担心。如地方政府能否提供优质的学位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教育财政经费将办学水平维持在原来的水平上。

“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校后,意味着学校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向家长收取费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海珠和白云的通知中都提到了,改名后这些学校办学地址、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办学范围保持不变,意味着如果这所学校要维持正常的运行,依然需要原来民办学校那么多的经费。”他强调若是地方不能提供足够财政经费维持原先民办校时的水平,若干年后,该校的活动内容、课程内容、教研内容等各方面将会下滑,最终导致办学水平的下降。

缩减民办义务教育占比的过程也困难重重。储朝晖介绍,原先民办学校的存在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提高区域内整体教育质量,“很多‘公参民’的学校都是当地政府来领导,引入外地办得比较好的民办学校,寻求他们的支持。”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民办校有助于提高当地的整体教育质量。

另一种情况是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问题。储朝晖告诉记者,很多外出务工的人不放心把子女送到当地农村的公立学校,因为教学质量不高。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比较好的教育,会将孩子带到城市里,“而这些孩子没有资质入读城里的公办校,所以他们会就读于城里的民办校。”

根据2020学年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民办小学在校生约31.67万,民办普通初中在校生约 11.37万人。这意味着,一大批“公参民”学校转公办校后,广州将有庞大的学位缺口。储朝晖强调,如何保障一部分孩子继续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也是当地政府面临的问题。

广州是人口流入大市,“公参民”学校转制,意味着一大批来穗务工人员的子女只能回到原来农村的公办学校就读。“这一部分孩子受教育的质量明显会下滑,我认为各地政府应该吃透政策,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解决当地的问题。”储朝晖说。

面对重重压力,广州持续提出解决办法。11月2日广州市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将新增基础教育学位40万个,其中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30万个。 具体措施包括新建学校、改扩建现有学校等方式,做优学位增量,盘活学位存量,推动基础教育学位扩容提质。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