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工智能很强大,平民化将是一个大趋势”
日期:[2021-11-06]  版次:[A09]   版名:[广州区势]   字体:【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将打造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资料图)

广州各区陆续布局数字经济应用场景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早在去年,广州就已经出台首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纲领性文件——《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提出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面积81平方公里)作为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充分发挥海珠、番禺、黄埔、天河四区优势,沿珠江东部形成协同联动发展空间格局,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创新源,争创国家级平台参与国际竞争。

■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海珠区 建立首席数据官队伍

海珠区在10月中也印发了《海珠区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海珠区将本次试点范围全面覆盖至政府各部门和街道,将建立起包含区首席数据官-区首席数据执行官-部门、街道首席数据官-部门、街道数据联络专员四级联动的“两官一员”首席数据官队伍,加强数据资源管理的领导力、决策力、协同力和执行力。

海珠区将按照“1+18+N”的区街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架构,结合数字政府、数字孪生城市等工作,推进证照数据、人口数据、行业数据、城市运行数据、公共数据等领域数据的融汇、共享和开发利用,打造各类创新应用场景,释放大数据服务价值,为政府服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构筑强健的数据支撑,不断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番禺区

孵化“青创”力量

番禺区去年发布了《番禺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该文件从“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全力推进高端产业集聚、全力推进开放合作、全力推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等4个方面,聚焦产学研协同创新、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科技创新载体搭建、辐射带动南岸发展等大学城片区重点建设内容,推动大学城片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发展番禺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

据悉,投入56亿元动工建设59万平方米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大学城园区),打造就业指导、创业服务、交流展示的公共空间,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投资3.2亿元升级整修广州大学城青创汇(北亭广场),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全力打造广州大学城“航母”级别的创新创业基地。番禺区还将加快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等空间载体建设,吸引更多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企业落户。

●黄埔区

借助国际资源优势

到2025年,黄埔使用5G网络人口占比达到8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3000亿元,上云上平台企业数量达到500家,“城市大脑”数据中枢系统全面建成……

近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信息化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未来5年,黄埔将打造“1+4+3”信息化发展新格局。

《规划》提出,黄埔将把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的区位优势以及与欧盟、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合作的国际资源优势,以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生物岛四大战略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新发展定位,打造“1+4+3”信息化发展新格局,即1个基石、4大主攻方向、3个体系,夯实信息化发展底座,以网络安全、数据流通、区域合作发展三大支撑体系,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政府服务创新发展、新型智慧城市融合发展。

●天河区

围绕企业“三不”问题

近年来,天河区紧锣密鼓地出台一系列政策,去年正式对外发布天河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十条”。值得一提的是,围绕数字产业集聚以及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数字化转型关键性问题,天河提出将聚焦发展载体、基础设施等方面,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人才供给+发展环境”的数字化生态。

例如,为解决企业“不会转”难题,天河区将通过推动建立行业型、企业型以及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降低转型门槛。

行业展望

中小企无需畏惧数字化转型

道一云创始人兼CEO陈侦认为,完全标准化的产品有天花板,“低代码平台就像量体裁衣的裁缝,一个人既可以穿成品的西装,也可以有几套裁缝量体裁衣的西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需求。”

陈侦认为,尽管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已经对利用好数据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和需求,他们也希望根据数据分析高效决策,但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IT预算,没有能深刻理解领导者意思的开发团队、技术骨干,做不到定期的分析和呈现。再加上应用开发周期长,应用维护成本高,都在加重中小企业的负担,这也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作为软件而言,低代码有巨大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效率优势。企业不必再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制作移动应用程序,还降低了开发人员的门槛要求。而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福音。

人工智能的将来是温暖的

从出行到公共安全,高新兴机器人CEO刘海权一直在思考人与巡逻机器人的边界问题。他表示,传统的研发机器人的思路,尤其是服务机器人,还是一种工具思维,即服务机器人替代人类的某一个工作,比如送餐机器人,简单而有力度地解决了服务员“送餐”这一个需求。刘海权希望带给服务机器人行业一种全新的思维,带领巡逻机器人踏入全新的领域。

“人工智能很强大,它对人的改变和塑造,让整个社会都被裹挟着往前,资本和技术让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但还有一些东西没探讨”,刘海权指出。

刘海权认为,机器人警察、机器人保安,从充满科幻色彩的概念到进入寻常百姓家,平民化将是一个大趋势。巡逻机器人的“人机共融”,将不仅仅是人与民警、人与保安、人与物业的“协同”,更是人与路人、人与商户、人与居民的“共融”。巡逻机器人在执行安保任务时,说有温度的话,做有温度的事。自此,巡逻机器人的场景化应用,将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机器人是未来的哲学,巡逻机器人与人、社会关系问题是无法避开的。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