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户外安全充电,唔使心慌”
日期:[2021-11-08]  版次:[A07]   版名:[新公益]   字体:【
■倡导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的情景剧所到之处,大受街坊追棒。

■名优车企推出便民服务,以旧换新业务正是车主“心头好”。

■路过活动现场的居民认真阅读安全充电宣教海报。

“安全充电——海珠·行”走进素社街和江南中街,送知识送检修送倡导,街坊点赞:

“电动自行车可以上牌啦!听说车子要符合新国标,我正考虑以旧换新,把超标车换成国标车!”11月4日,海珠区素社街嘉汇华庭门口人头攒动,街坊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在此举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宣教活动。

台上情景剧刚刚结束,深受触动的蔡伯便来到便民服务区,咨询“以旧换新”业务,表示自己也正打算购买一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上牌,从我做起,规范行为。

事实上,由海珠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海珠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海珠区应急管理局、海珠区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海珠·行”活动,自5月正式开启以来,截至11月4日、5日走入素社街和江南中街,已覆盖海珠区14条街道。

本月底,该活动将覆盖全区18条街道,切实提高居民安全充电意识,多方协力共建安全、美好、幸福海珠。

【素社街】 热心阿叔仿如“活地图”

11月4日上午10时许,素社街嘉汇华庭社区外围响起激情乐韵,路人纷纷驻足。舞台上,海珠区消防救援大队“火烈鸟”乐队硬核献唱,拉开“安全充电——海珠·行”素社专场帷幕。“过来学习学习,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最紧要!”不少街坊表示,掌握安全充电,就能消除火灾隐患。

作为一种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许多家庭近距离出行优选电动自行车。“送娃上学,去市场买菜,都骑车。”一位阿姨说,最近两年,通过各种资讯平台了解到,因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飞线”充电而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当然担忧,毕竟跟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得知街道举办专题宣教活动,这位阿姨丢下手里的家务事马上赶来。

“我最支持安全充电。两年前,街道发生过电动自行车引起的火灾。”现场观众黄叔主动与宣传团队交流,他说,素社街是老街区,越来越多街坊邻里都拥有电动自行车,情景剧演绎的“飞线充电”、“电梯运车”和“楼道充电”等情景时有发生,“以前很少有人管,现在我明白,大家要一起发声反对,才能劝止这些行为。”

“看到不恰当充电行为,我都会带他们到智能充电柜去充电。户外安全充电,唔使心慌。”黄叔笑着说,自己退休了,做有益于社区的事儿,不怕“浪费”时间。他一口气指出了街道好几个智能充电点,仿如“活地图”。

【江南中街】 安监队员变身“大喇叭”

“看看海报,还有宣传折页,安全充电,很重要!”江南汇美食广场活动现场,身着蓝色制服的安监队员穿行在人群中,个个变身“大喇叭”,绘声绘色地为街坊们讲述不安全充电行为可能引发的祸患。

“安监中队今天全员出动,除了发放宣传资料,也借此机会贴身宣讲,提醒居民做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防范。”江南中街道综合执法办主任马亨发表示,安监中队将继续采取行动推动安全充电设施进社区,让街坊能安全、便捷地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执法人员尽责,街道居民也给力。舞台上倡导安全充电的情景剧正在上演,台下一位冯姓阿伯也没闲着,他举着手机录视频、拍照片,不间断地推送到自己所在的街坊群,做进一步的知识传播。

冯阿伯是一名党员代表,受社区居民委托参与宣教行动。“这个情景剧演得很不错,我拍下来发给群里,给未到场的街坊们看,做个二次传播。”冯阿伯乐呵呵地说,微信群里的街坊邻居都在积极回应,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得知舞台背景板上的二维码是海珠区政府为车主们送出的大礼包——价值50元的充电电子消费券,只需扫码观看安全充电宣传短视频并回答两个问题,就可以轻松领券并使用。“我要把二维码拍下来发到群里,没到场的街坊们可不能错过……”他起身拍下二维码,继续在群里当起“传递员”。

【观察】 以旧换新正逢“心头好”

11月2日,就在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宣教行动筹备下一场活动时,广州正式开启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的相关工作,并规定符合《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关于实施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的通告》允许登记上牌条件的电动自行车,应当在2022年9月30日前预约办理登记上牌,逾期将进行处罚。

为此,情景剧“与时俱进”,在剧中加入“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的情节,进一步宣传和鼓励市民安全规范地使用电动自行车。

最新资讯在情景剧内的体现,引起不少车主共鸣,而由驰名车企现场提供的免费检修检测、超标换国标等活动,也符合居民的最新诉求。

在素社街活动现场,“以旧换新”的服务摊位吸引了不少街坊前往咨询,“不管是品牌车、改装车,都能参加以旧换新的活动,旧车抵扣的金额要来现场核定,一般来说从200元往上,根据车子具体的情况来定价。”

绿源电动车相关负责人说,在素社街道,已经有不少居民预约了“换新”,“主要是受到电动自行车上牌管理的新规影响,大家都想把家里不符合新国标的旧车换掉,折价再买辆新车使用。”

江南中街的车主们亦关心着电动自行车上牌的问题,5日上午,穿梭在江南汇美食城的不少外卖小哥也来咨询换车的问题,“换一台新车更安全,海珠区的充电端口也越来越多。”一位外卖员表示。

事实上,素社街道是海珠区最早安装集中充电柜的街区之一,“从2019年中下旬开始就在推进这项工作,最初优先选择的是快递配送点,截至目前已经安装389个端口。”素社街道综合执法办主任林雪欣说。

而在江南中街道,主要集中在慎和大街、紫来大街以及万寿社区附近的充电端口已经达到633个。据了解,这些街区外卖员、快递员比较多,对充电端口的使用需求较大。

“充电桩和充电柜各有优缺点——充电桩户外占地比较大,充电的同时还要兼顾停车及消防安全问题,需要协调的因素太多,推进存在一定困难;充电柜节省空间,但对电瓶规格有统一要求,而大多数电动自行车的电瓶有差异,这就给居民使用充电柜带来麻烦。”马亨发提出,如果电动自行车厂商能规范和统一电瓶的生产标准,车主就能顺畅使用充电柜。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严蓉 李斯璐 潘芝珍 麦婉诗 许力夫 黄嘉丰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李小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