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普惠型保险成长的“烦恼”
日期:[2021-11-15]  版次:[A09]   版名:[财眼周刊]   字体:【

赔本也要赚吆喝?

又到了一年一度普惠型保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火拼时速”的时刻。

经过几年的沉默与摸索,普惠型保险迎来了一波爆发式的增长。无论是政府、保险公司还是社会公众,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一个城市对应多个普惠型保险的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全国普惠型保险达到了135款,参保超过9300万人,保费规模超100亿元。

在普惠型保险遍地开花、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承保险企纷纷开始升级产品,以下调免赔额、提升赔付比例等方式,企图吸引更多消费者加入。如广州两款普惠型保险“2022年穗岁康”与“2022年广州惠民保”均在参保人群、免赔额等方面进行保障升级。

然而,普惠型保险“赔本赚吆喝”的窘境依然未突破。赔付率高低不一、冒用政府名义、夸大宣传等行为也受到质疑。前端不断放宽的投保门槛,无疑增加了险企后端理赔高企等问题。在大概率亏损的运营压力下,如何让普惠型保险产品真正惠民、可持续更是考验着政府部门与承保机构。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曾分析指出,目前大多数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其业务赔付率受项目赔付条件设置、当地基本医保政策和参保率影响较大,目前赔付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不排除部分地区将来可能还出现亏损。

因此,承保险企业应该清楚,作为一个短期性健康险,普惠型保险一定是高现金流、高赔付率、低费用率的情况,险企要转变短期看见赔付率上升就想停止业务的观念。要想让普惠型保险可持续发展,保险公司应该真正结合城市当地的疾病状况和经济水平开发设计保险产品,并且总体上保持微利水平。政府相关部门要对普惠型保险市场进行适度干预,既要防止保险公司从中获得过高利润,同时更要避免同一个城市出现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导致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要对普惠型保险有更清晰的认知,明白这类保险最大的意义在于其零门槛的投保条件使得被百万医疗险拒保的群体可以从普惠型保险中获得较高额度的医疗保障。但由于这类保险本身的保障范围有限,对于可以投保百万医疗险的群体而言,百万医疗险可能是更为全面与优质的保障选择。

■采写:新快报记者 刘威魁 制图:廖木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