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八十多年前的南海县石屋圩是现在的哪里?
日期:[2021-11-16]  版次:[A07]   版名:[公益]   字体:【
■梁容芳希望早日成功寻根。

广东公益 恤孤助学促进会公众号

抗日战争时期战火纷飞被迫离家,如今九旬老人寻根盼梦圆

落木萧萧时节,新快报天天公益收到一组来自宝贝回家网站的特殊求助信息——几名少小被拐被卖、寻亲半世不曾放弃、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广东老人,希望通过本报寻亲圆梦栏目,倾诉无处安放的思亲之情。她们在与时间赛跑,盼望有亲属看到消息,以期有生之年重回故土,或百年之后,叶落归根。

7岁、9岁、13岁 …… 沧海桑田,离家的孩子,如今两鬓斑白。 我们一起努力,让这些老人能够回家。

逢年过节,现年约96岁的梁容芳老人,心里总揣着一桩心事:离开八十多年的家乡,到底在何处?兄弟姐妹是否尚在人世?他们的后人都在哪儿?

1938年日本飞机轰炸广东南海县,战火纷飞使得人们家园尽毁,四散逃难。当年,大约13岁的梁容芳在南海的乡村与大哥大嫂失散,在难民潮中人如浮萍,随波逐流,一路漂泊到广西桂县(今贵港市)。从此,女孩与家乡众亲音讯隔绝。

为了让梁容芳圆梦,一家人孜孜不倦为老人寻亲。上世纪80年代,梁容芳的子女不断向老人户籍地派出所投发信件;2021年,第三代孙辈接力,借助网络力量替老祖母寻根。

战火纷飞,家人失散

“我们家有个传统:只要有机会去广东佛山,就顺道替祖母寻亲。小时候,爸爸、叔叔、姑姑们在佛山工作,他们就是这样做的。”梁容芳的孙女阿宁是广西钦州人。十年前,她离开家乡到佛山创业,经营瓷砖生意。但不管店里的接单工作多繁忙,她还是加入了家族的“寻亲小组”。

梁容芳老人祖籍不在钦州。老人文化水平不高,但年轻时,经常将自己的经历,当故事一样口述传给丈夫、儿女。“我大约1925年出生,1938年左右,日本飞机轰炸广东南海,我的家被炸毁了。我在逃难中和哥哥、嫂嫂失散,糊里糊涂搭船到了广西的某个港口。”掐时间一算,当年逃难的女孩年仅13岁,但她的记忆中,只记得18岁嫁到钦州宁家,然后主持家事,生儿育女。时光荏苒,老人刻在记忆中有关家乡的信息,只剩下亲人的名字、祖籍地旧称。“解放前,我的家乡在一个叫‘南海县第四区石屋圩’的地方。爸爸绰号叫‘大东叶’,大哥叫‘梁朗勇’、大嫂叫‘美全’,弟弟叫‘梁荣波’,姐姐叫‘梁亚转’。我最记得姐姐嫁到了邻村‘奉冲村’。战乱前,我帮姐姐带过孩子。”

“尽管漂泊异乡,但祖母最终遇到爱惜她的祖父。我爸爸说,他们小时候,祖父担心祖母思亲伤神,总劝她:别找了,找不到的。但是,祖父背着祖母找关系,托朋友帮忙,一直在帮祖母寻亲。偶尔,还会让儿女们给他打掩护,自己借口外出,偷偷到广东南海,替祖母寻根。”当然,老祖父多次外出,多次空手而回。

三代接力,执着寻亲

上世纪80年代末,祖父因病去世。老人临终前念念不忘妻子梁容芳的心愿。他再三嘱托儿女,一定要继续为母亲寻亲。

阿宁7岁的时候,寻亲的事,就开始由爸爸、叔叔兄弟俩接管。阿宁的爸爸是长子,他习惯定期写求助信,寄到广东南海地区的各个派出所。

“那些信件,就如现在投求职简历一样,从钦州邮局‘海撒’出去,让我感觉到,大家为祖母圆梦的执着。”阿宁说,薄薄的单行旧信纸留下爸爸清秀的笔迹,和所有能知的线索。

2020年,阿宁离开钦州到广东打工。逢年过节,她会和其他外嫁的堂姐妹、表姐妹一样,回娘家探亲。分隔天南地北的亲人们共聚一堂,场面非常热闹。然而,热闹过后,后辈们都透着心酸,大家都看见祖母梁容芳老人摩挲着手中的拐杖喃喃自语:“没了,家没了,时间太久,亲人可能都不在世了,找不到的了。“

今年,老人96岁高寿,尽管记忆衰退,语言、听觉都退化,儿孙子女还是常听到她喃喃自语,“找不到我的家了,见不到哥哥姐姐了……”这一幕深深刺痛着阿宁和她的兄弟姐妹,“我们是外嫁的女儿,随时可以与娘家人团聚。但是我可怜的祖母,思念娘家80多年,却始终无法重回故土去看看。”

阿宁的父亲今年已经73岁,前不久,他因身体原因动了一次手术,不能东奔西跑了。因为无法继续为母亲寻亲,他把这件事郑重交给女儿和儿子、以及侄儿们等“寻三代”,由阿宁牵头,与时间赛跑,为祖母寻根。

完成登记,入“寻亲库”

“南海县第四区石屋圩,到底是哪里?”佛山市面积不小,宁家第三代曾集体翻阅过许多资料,都摸索不到寻根的要领。

几个月前,阿宁通过电视新闻报道了解到,在公益机构“宝贝回家”的帮助下,一名“老宝贝”找到家乡血脉,与亲人后代团聚。看着屏幕上泪如雨下的老人,阿宁湿了眼眶,有那么一刻,她恍惚看到幸福而泣的长者,是自己的祖母。“说不定,现在的网络信息,能帮助我们圆奶奶心愿。”

于是,她辗转联系上“宝贝回家”广东分站志愿者,讲述了祖母的寻亲愿望。

得知新快报十多年前就开辟了“寻亲圆梦”栏目,并为百多名离散者找到了家,阿宁马上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期待通过更多读者和网友的助力,为祖母圆梦。近日,阿宁特意回了一趟老家,将祖母的寻亲信息上传到“宝贝回家”信息库内,并在老家派出所的协助下,对梁容芳老人进行DNA采样备案。

记者了解到,发散于各地的热心志愿者纷纷就梁容芳老人提供的家乡地点进行搜索,考究。对于老人口中的“南海第四区”范围,已经缩小到佛山市桂城、平洲、三山等区域。

“我告诉祖母,现在高科技寻亲,说不定有成果。她歪着头竖起耳朵听,听完后眼里都是泪。”阿宁向记者说道。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新快报温暖×号×××(受助者姓名)”, 如“新快报温暖1446号张嘉琪”。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请务必将银行的转账回执传真至新快报(传真:020-85180284),逐日登报明细以传真为准,分批公示以天天公益基金到账为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