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大“易帅” 华工原校长调任中大校长
日期:[2021-11-20]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高松任中山大学校长。


57岁中科院院士高松赴中山大学履新,罗俊因年龄问题不再担任

11月19日,中山大学举行教师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小新宣布中央关于中山大学校长调整的决定:高松同志任中山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因年龄原因,罗俊同志不再担任中山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记者梳理发现,高松是中大近11年来迎来的第三位院士校长。

在担任中山大学校长前,高松从北京大学来到华南理工大学担任校长已有3年。这期间,他推出《“新工科”F计划》,提出培养具有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三创型”工科领军人才。他表示,接棒中大校长重任后,将努力推动中山大学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新快报记者 王娟

●关键词:院士

连续三任校长都是中科院院士

从2010年许宁生担任中大校长开始,中大连续三任校长,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许宁生为真空微纳电子学家、罗俊为引力物理专家,均在2009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2007年,无机化学家高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

许宁生在中大待了18年,在他担任中大校长的4年间,中大迎来了快速上升期,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他提出了“人心向学”的口号,重点进行本科教学的改革,极大地提升了中大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他自己也成为大家心中的“男神校长”。2014年10月,许宁生调任复旦大学校长。

3个月后的2015年1月,中山大学迎来新校长——当时59岁的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罗俊正式接任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担任中大校长以来,他始终把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大学校长的根本使命。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说,罗俊担任校长的七年,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式发展,谋划学科布局调整,强化文理医工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的办学特色,开拓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三校区五校园”共同支撑大学永续发展的办学格局,实现了办学水平和质量跨越式提升。

新上任的中大校长高松,也是一位熟悉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管理者,具备丰富的一流大学治理经验。他2013年9月起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18年4月起担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2018年10月,高松来到广东,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关键词:新校长

高松:43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栋梁之才、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在当天的干部会上,高松表示自己这几天一直在学习了解中大的历史沿革和学校情况。他表示,孙中山先生留下的“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中蕴含着创新人才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

其实,这与他于2019年在华工提出的“新工科F计划”是一脉相承的。

2019年,华工对外发布《“新工科”F计划》,提出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这三项基本能力的“三创型”工科领军人才。为支撑这一培养目标,华工在广州国际校区规划了10个新工科学院,这些新的学院和专业更多是跨学科的,跟现在、未来的一些产业密切结合,比如目前已成立的四个学院,分别是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还有微电子学院。

无论是在一流大学治理方面还是科研方面,高松一直都比较低调。但他在科研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早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30多年来,他致力于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研究,在发现新的磁现象、发展新类型分子磁体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各类荣誉。

他率先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同自旋的单链磁体,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lauber教授早在1963年提出的一维Ising链动力学理论模型以分子实物的形式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他和科研团队还选取特殊的配体构筑了世界上最小的磁体,为单分子磁体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2007年,43岁的他,凭借出色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罗俊:将继续扎根中大深耕科研领域

“昼无为、夜难寐”,当天的干部大会上,罗俊在回顾自己七年来的工作时感慨地说。“做中大校长这七年,是我人生中最珍贵最难忘的七年。何其有幸与大家相逢于新时代的中大校园,三校区的一草一木、五校园的一砖一瓦,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同志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一份念兹在兹的中大情怀,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在与大家朝夕相处的2400多个日子里,早已镌刻于我的内心、我的生命……”

他表示,自己时刻牢记中央领导的殷殷嘱托,始终把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大学校长的根本使命。

据悉,接下来,罗俊将继续扎根中大,深耕自己的科研领域。他于2014年提出的“天琴计划”,于2016年在中大珠海校区“安了家”,并陆续有了科研成果。这是他日思夜想三十年多的大事,是他终生追求的愿景。罗俊说:“我深信,在陈春声书记和高松校长的带领下,中山大学一定会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更大的辉煌!”

新校长上任,高松有个“小目标”:

推动中大迈向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拓展文科、倍增医科、提升理科、大力发展工科、新增农科和艺术学科,从“文理医”的优势走向“文理医工农艺”的综合发展的新格局……中山大学是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多学科的厚实基础,但工科一直是发展短板。2015年以来,中山大学着力补工科短板,壮医科强项,填补艺术学、农学的空白,推动中大一流大学建设。高松表示,接棒校长重任后,他将努力推动中山大学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高松简历

高松,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籍贯安徽省泗县,中共党员,1988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1年至1985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生;1985年至1988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1988年至1991年,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1988年至今,先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助教,讲师(1990年),副教授(1992年),教授(1999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2年)。1995至1997年,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访问研究;1998年至1999年,作为求槎学者,在香港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1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教授。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同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201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以第一完成人、2011年和2019年分别以第四和第二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历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2000年4月-2002年5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2002年5月—2006年6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2006年6月—2010年11月)。2012年6月起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教务长。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教务长。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教务长和研究生院院长。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教务长。2018年4月至10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任教务长。2016年5月至今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