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城市艺术季负责人魏湘洋直言:地方人文特色依靠公共艺术呈现
日期:[2021-11-21]  版次:[A13]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陈文令作品

■曾振伟《快乐人》系列2

■严泽明作品

■展览现场

■吴雅琳-封城诗草 2020年

■暨南大学-郑晓君新媒体工作室 生命之冠

首个公共艺术博览会开幕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11月19日-22日在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3楼5号馆举办的2021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由此出发,以公共艺术为核心,通过专业博览会及子项目的举办,助力城市更新升级,拓展城市人文新空间、新维度、新标高,打造本土公共艺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源。城市艺术季负责人魏湘洋表示,“公共艺术首要具备的要素是跟大众产生互动关系。”

跟大众产生互动关系 而非毫无关联地展示

2021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以“唤醒公共艺术力量·彰显城市人文精神”为主题,以建立国内领先的公共艺术交易平台为宗旨。现场分为五大展区,包括数字装置艺术(A区)、公共艺术项目(B区)、当代雕塑(C区)、美学生活/潮玩(D区)、城市空间(E区),为公共艺术的创作者、城市建设各个层面的参与者、各类空间的运营者、市民等带来更多美学与功能性融合的公共艺术选择。

其中,数字装置艺术(A区)以风语筑、凡拓数创、马努艺术、暨南大学·郑晓君新媒体工作室、Ei Forcre 映想力光影社、顺历空间、张振工作室等为代表的企业,以具有未来感的数字交互体验,引导观众共同探索神秘而未知的数字世界。收藏周刊记者在现场,即被“元宇宙实验室”的空间所吸引,现场一个巨大的荧幕空间展示的犹如星际云图般的场景,观众被不由自主地引导向前,拉近了人与物的距离。

魏湘洋对记者表示,“公共艺术首要具备的因素是跟大众产生互动关系,而不是毫无关联地展示与陈列。”

猎奇性与趣味性是必备要素

公共艺术项目(B区)以敦行公共艺术设计院、上海奕木艺术、深圳市公共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建艺公共艺术设计院、上海纾源雕塑、山东卡尔动态雕塑、方园雕塑、五玄土等公共艺术知名机构聚合形成广州公共艺术新磁场。

其中奕木艺术带来了他们那一件在西安成功成为有影响力的“网红公共艺术作品”——《Hello!》,这件运用了几何体的切割方式表现熊的形体的作品,现在已经成为了西安当地的网红打卡艺术地标。魏湘洋认为,“猎奇性与趣味性是公共艺术很重要的必备要素。”

观念的雕塑艺术

已多样和多元化

当代雕塑(C区)以(潘鹤)、陈克、曾振伟、陈文令、吴雅琳、林国耀、潘奋、吴德灏、梁永标、刘君、段森等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不同创作题材的雕塑艺术家用作品展现“多频互动”,实现碰撞与突破。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雕塑走向室外在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风潮,也可以说是国内雕塑以艺术的形式走向公共空间的开端,尽管现在城市发展已经多元化,现代化建筑林立,但作为造型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雕塑形式也早已成为了当代城市空间美学的组成部分。记者在现场看到,既有相对传统的经典雕塑作品,也有早已跨越传统雕塑范畴的强调观念的雕塑艺术,已经变得多样化和多元化。

美学生活/潮玩(D区)汇聚美国LC艺廊、高剑父纪念馆、上海离Li Gallery画廊、梁江工作室、贵州礼克文化、小洲艺术区、法国表现主义画院、采墨堂等,通过精彩的架上艺术带来跨界探索的多元力量。叶健强摄影展以广州40年摄影展为主题,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田,此次广州40年摄影主题展通过40件摄影作品让观众跨越40年的的时空隧道,充分感受不同时期的广州之变。

五大展区可以说一脉相承的同时又跨界整合,打造本土公共艺术IP的同时,为塑造公共艺术空间的艺术家、规划师、建筑师、科学家、市政工程人员等各类空间的打造者、运营者提供参考。魏湘洋认为,随着城市建筑的趋同化发展,往往体现一个地方人文特色的很可能就集中在了城市公共艺术上面。

以疫情为创作主题

带来关于生命的思考

公共艺术的重要元素是其在地性,及如何与当地文化产生联动和共鸣。据介绍,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力图在呈现全球公共文化艺术内容的同时,亦致力于进一步挖掘、支持和提升本土艺术力量,展示本土艺术创造力的广度和多样性。

而在过去的近两年时间里,疫情带来了艺术行业的暂时停滞,但是也促使艺术家们更多地思考后疫情时代艺术发挥的作用,以及从业者如何更好地服务人们的艺术需求。在本次公共艺术博览会现场,就有数位艺术家以疫情为创作主题,给观众带来关于生命的思考。

来自“暨南大学·郑晓君新媒体工作室”的交互装置作品《生命之冠》以光为媒介配合音效设计,唤醒并诠释用废弃塑料袋打造而成的树冠的各种状态,通过感应观众的不同交互与连接方式,进行能量的传递与叠加,从而改变树的色彩呈现与生命张力。作品表达的是冬奥会来临之际、疫情之下凸显人们守望相助、更加团结、更具人性光辉和力量的生命之光。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吴雅琳将书法、雕塑、新媒体进行融合创作了《封城诗草》。这件作品是将她在武汉居家隔离期间所记录、创作诗词的册页进行解构,以象征的形式加以呈现。其中诗书悉数在铜板上雕刻镂空,用点、染、皴等笔法做化学热着色,借此增加了城墙(册页)正面的东方书卷气与内侧厚重沉稳的基调。而这,恰恰是符合武汉整个疫情期的真正底色。跌宕起伏的诗词联句,既是对深处疫情的国人们的鼓舞,亦是对逆行者们的歌颂。

艺术博览会在当今全球艺术生态中扮演了一个基本角色,是一个实现艺术交易、汇聚行业资源、嫁接行业需求、实现美学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以公共艺术为主题的博览会尚且处于缺失的阶段。正如魏湘洋所言,“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在四大一线城市里,经济人文都走得特别稳,所以我们选择了在这里开启我们的公共艺术博览会。”期待这样一场新的主题和定位的公共艺术博览会,能够将本土及各地的公共艺术精粹汇聚起来,逐步推动广州公共艺术发展。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