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装修公司等倒卖6万条次信息,一条最贵6毛!据了解,尽管消费者饱受个人信息泄露之苦,但却很难进行举证维权。今年,广东省消委会代表消费者连续提起了四宗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近日,随着最后一宗案件判决结果的出炉,系列案件全部取得胜诉。昨日,广东省消委会举办专题通报会通报案件情况。
■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粤消宣
为招揽装修生意
购买众多公民个人信息
广东省消委会副秘书长黄冠英在通报会上指出,其中有三起公益诉讼发生在江门,装修公司、物业主管、房产租售等倒卖业主信息。
2018年-2019年期间,分别任职于房产租售、家居装修、物业管理等行业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了消费者个人信息,然后在行业内进行非法买卖,具体包括消费者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箱、房产信息等,累计超过6万条次。此后,两家装修公司为了招揽生意,在获取信息后,通过打电话、加微信等方式向消费者宣传、推广业务,严重侵扰了消费者的安宁。
其中,张某辉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13296条、出售公民个人信息19770条,获利17690元;谢某强获取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6127条,获利3950元;江某权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6179条,出售公民个人信息3892条,获利1500元。
记者粗略算了一笔,张某辉提供加出售的个人信息共33066条,合5毛多一条;谢某强出售的信息6毛多一条;江某权提供加出售的信息共10071条,合一条1毛5不到。
装修公司们“光明正大”地用单位的钱购买个人信息,甚至公司股东也直接出面来做。江门市五邑家园装饰设计中心经营者聂某为招揽拓展装修生意,以单位的资金分别向他人购买或出售众多公民个人信息。江门市新众拓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伍某雄以及股东谭某儒为招揽拓展装修生意,以公司的资金分别向他人购买众多公民个人信息。
2020年,相关行为人被公安部门抓获并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2021年,被法院认定侵犯个人信息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到一年三个月,缓刑一年到两年,并处罚金。广东省消委会从检察院了解到该宗案件线索后,经过深入研究,相关行为侵害了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符合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标准。今年3月15日,广东省消委会代表消费者分别提起三宗消费民事公益诉讼。7月27日,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三宗案件进行公开宣判,全部支持了省消委会的诉讼请求,判决相关被告人删除所有非法持有的个人信息,公开进行赔礼道歉,并支付律师费和诉讼费用,同时判决其中四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共计28140元。
据了解,由于个人并不知晓自己被侵权的具体情形,而且单个数额微小,相关赔偿已上缴国库。
运营商代理偷偷为客户多开卡
其后进行倒卖
清远的公益诉讼案件方面,赖某是某电信运营商的代理商,2019年3月起,他在店内利用为客户办理手机号码,实名登记开户的便利,在未经消费者同意下,使用消费者的身份证信息,多开手机卡,以此完成上级开户任务。之后,他将非法开通的手机卡加价批量出售给黄某等人,以此谋取差价。
黄某在明知手机卡是冒用他人身份证开通登记的情况下,仍然购买并继续加价转卖给潘某、陈某等人,至2020年3月,几名行为人的违法所得达4.3万元。后来,行为人被公安部门抓获并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2020年8月,法院作出刑事判决,赖某、黄某侵犯个人信息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今年4月,清远市人民检察院向省消委会提供了该案件线索。今年5月21日,省消委会就赖某等五被告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10月27日,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全部支持了消委会会的诉讼请求,判令五名被告人共同赔偿43385元,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案件的诉讼费、律师费。
声音
学者
系列诉讼案胜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公益诉讼与公益法研究中心主任颜运秋表示,系列公益诉讼案应该属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之前的全国极具代表性的系列公益诉讼案,其胜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大力震慑和遏制不法行为。借助公益诉讼,让违法犯罪分子在刑事处罚、行政处罚之外,对广大受害者作出赔偿和道歉,让他们真正地有痛感和悔意。其次,解决个体维权难的问题。尽管消费者饱受个人信息泄露之苦,但却很难进行举证维权。运用公益诉讼手段,可以弥补个体在证据收集上的困难,突破私益诉讼的限制。此外,促进形成社会共管共治。推动各有关部门和组织不断加强对个人信息权益及公共信息安全的重视,增强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
同时,他也指出,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发生的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实不限于本次公益诉讼领域,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拓展。
律师
信息被泄露可向工信部门或网信部门投诉
“几乎每用一个小程序或者App,它都要获取你的电话信息。浏览过后,推销电话就源源不断地来了。”市民管女士说,尤其是房产相关平台,看过后自己的“身份”就升级了,“老板,买房吗?”此外,各种软件精准的推送也让她走上“疑神疑鬼”的道路。“跟朋友聊了某个东西后,朋友圈广告、或者购物软件就跳出相关推送,有时候在想自己不会是被窃听了吧。”
广东省消委会公益诉讼律师团执行主任、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代理律师陈北元表示:“现在我们的信息基本上处于公开透明的状态。对市民个人来说,自己去维权很困难,一般是公安机关发现线索之后调查立案。”陈北元说,如果电话信息被泄露,主管单位在公信部门;如果是App滥用信息,由网信部门调查后送往公安机关立案。市民发现线索向主管部门投诉可能效率更高。
省消委会
就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今年11月已约谈三大运营商
省消委相关负责人在通报中指出,该系列公益诉讼案中,法院全部支持了省消委会的诉讼请求,检察院均作为支持起诉单位,这标志着司法界对广东省消委会运用公益诉讼手段保护个人信息这一探索的认可和肯定。
今年以来,在充分发挥公益诉讼作用的同时,广东省消委会还通过投诉调解、消费调查、宣传引导、监督指导等一系列有效手段和举措,持续强化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力度。11月5日,针对公益诉讼案件中发现的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的问题,组织约谈省内三大运营商和相关电信企业,指导督促行业企业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落实整改,坚决防范杜绝个人信息泄露,更好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