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结余良心返利,获得家长、学生和各界点赞,专家称创新做法值得借鉴
近日,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的学生表示,学校食堂“发钱了”,有的学生饭卡里收到了100多元,最多的收到了900多元。这是怎么回事? 新快报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采写/摄影:
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王娟
走访 食堂结余款项全数返还学生
1月7日,新快报记者来到了省实的食堂看到,食堂分为套餐区和自选专区,正值用餐时段,不时有师生过来就餐。
在套餐区,当天有肉酱意粉、手撕鸡饭等四个套餐,价格为16元。自选专区则有泡椒鱼片、罗汉斋、沙姜鸭、猪手焖莲藕等特色菜式,单份定价为3元至10元不等。记者观察发现,学生们选择一荤一素加白米饭多为8至9元,两荤一素为13元至15元。
一名相关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省实食堂采用智慧设备和系统,替代人工操作和人工分析,实现智慧化管理。智慧食堂系统和学校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师生可通过“省实智慧云”查看就餐消费数据和每日菜谱,定期对菜式作出调整,并将食堂的盈利部分返还各位用过餐的同学。
省实食堂是根据什么机制来“发钱”的?校方表示,食堂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2021年2月至10月期间,扣除食材费用、人工费用、水电费等成本后结余的总金额82万元,目前已全数返还给学生。
返还金额依据每人的消费情况按比例计算,未来预计一个学期返还一次,该做法以后将推广到初中部和集团各学校。学校提到,将进一步降低菜品价格,但相应的返还金额将会减少。
探因 改革食堂经营机制,家长学校齐管理
“我们现在引进了两个公司,餐饮公司与食材供应公司。两公司间没有关联,并接受学校的管理。”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向新快报记者介绍了食堂运营的创新举措。据介绍,省实高中部食堂曾采用对外承包经营的模式,但校方认为,该方式无法让食堂盈利完全透明化,同时,若承包商希望得到更多盈利,食材质量将难以保证。
自2021年起,学校决定调整高中部一楼和二楼食堂经营方式,由一个公司提供食材,另一个公司提供食堂劳务人员。改革后,食堂突破外包的限制,得到了更多方面的监管:食材供应公司保证食品质量,餐饮公司保证菜品烹饪和人员服务。更重要的是,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能够对食堂进行高参与度的监督管理,被赋予规范采购、检查菜品质量、决定食材品牌等权力。多方合作下,食堂食材和菜品质量均得到提升。
“食材价格定价周期为每月一次,以前一个月25日的菜篮子价格的7.7折为定价标准,未在菜篮子目录中的食材则规定不能高于大型电商平台的价格。”全汉炎补充道。在创新经营模式下,学校只需要支付两家公司的定额合同费用,食堂的结余部分自然能回归到校方的监管之下。出于不营利的原则,省实在承担食堂装修经费、设备更新经费、设备折旧经费的基础上,依据每人的消费情况按比例,将结余款全部返还给学生。
省实此举除了获得家长的一片叫好外,学生们也为学校“点赞”。来自高三国际部的张同学表示,自己获得了190多元的退款。“得到了这笔返款,在学生看来是学校的补贴,还增加了我们到饭堂用餐的积极性。”
高一王同学则表示惊喜,认为学校的做法非常人性化,感到十分“暖心”。
在省实本次返利中,一名来自于足球队的学生获得了900多元的相应返款,这意味着其消费额达到了一万多元,堪称食堂的“忠实粉丝”。
调查 广州学校食堂多为自营,结余会“加餐”
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全国范围内,“发钱”返利的食堂不只广东实验中学,此前已有多所学校“开先例”。2018年,湖南桃源县第一中学食堂在结余后,给每位学生餐卡返还了100元,并承诺以后如再有盈利,会及时返还给每一位就餐学生。2019年,贵阳市第一中学给每位同学的饭卡打入200元返还结余,返还总金额高达106万,推行“零利润”管理。
广州的情况又如何?7日下午,记者走访了广州多所中小学,发现在校内设置食堂的学校,多为自营模式。按照规定,自营饭堂都不以营利为目的。广州市越秀区某高中食堂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自营饭堂所有员工均由校方直接招聘,学校需要承担员工的工资和社保,还有员工福利、日常维护等支出,放假、受疫情影响无法回校的情况下依然需要支付员工工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基本平账,不亏损就已经不错了。”该负责人笑称。不过,若有结余,食堂均会以“加餐”的形式返还学生,或在节假日做一些活动以反馈学生。
虽然不营利,但不少学校依然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种类的菜品满足学生需要,有的学校每餐平均提供15种菜式,每天除一日三餐之外,还有课间餐、晚间小食和宵夜等,还会举行厨师大赛让师傅精进厨艺,推出新菜品,可说是“诚意满满”。
专家说法
食堂管理模式 省实是个榜样
广东民建会员、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雯闻认为,这是学校管理创新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她表示,自己的团队最近在做教育治理的研究时也观察到,现下教育资源的配置,包括整个教育治理的体系,都是政府在主导和发挥作用。而市场在什么程度上可以帮助学校治理,政府怎么引导学校发展,形成学校内部管理的制度?她觉得省实对食堂的管理模式是一个特别好的模板。
她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探讨:省实的案例能否作为各个学校复制、借鉴的学校食堂管理模式?总而言之,在“双减”的背景下,她觉得各个学校的内部治理有很大的探索的空间,而学校如何和市场结合,如何去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效率,省实是个榜样。
相关链接
三部门曾发文:学校自主经营食堂 应坚持公益性原则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学校自主经营的食堂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当以适当方式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