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高考像一根杠杆,撬动了我的整个人生
日期:[2022-06-07]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副校长韩轶敏:

【校长们的高考故事】

开栏语

有人说,高考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不同世界的大门;

有人说,高考是杠杆,撬动了整个人生;

有人说,高考只是一个新起点,未来之路,还要接续奋斗……

2022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5周年。45年来,无数人通过高考,开启了人生新的阶段。2022年高考之际,新快报特别推出专题策划报道——《校长们的高考故事》。让考生从他们的奋斗史里,汲取拼搏的力量,直面高考,并在未来的日子里拼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1991年,高考前一晚,韩轶敏辗转反侧到凌晨3点才睡着,3个小时后,她爬起来,提着干粮,蹬起“二八”自行车就出发了。走到半路,车后有根弹簧掉了,撑子耷拉在地,一路叮铃咣啷。同去赴考的弟弟说:“姐姐今年肯定火爆,这一路敲锣打鼓的。”

弟弟果真一语中的,那一年,二战高考的她,如愿考上心仪的大学。

近日,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副校长韩轶敏分享了她的高考故事。她说,高考给了她一根杠杆,让她有了撬动世界的勇气。她认为,高考给了每个人一把公平的钥匙,用来打开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大家要好好珍惜这把钥匙,努力用好它。

偏科似瘸腿永远走不远

1991年,韩轶敏在甘肃天水市参加高考,“那时是全国统考,招生比例约为1:7.5。”韩轶敏说,那时高考前,所有考生要先参加预考,如果成绩达不到过关分数线,就没有参加高考的资格。“真是如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

韩轶敏高考那一年分文理科,她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文科。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从小表达能力较强,而且是典型的感性思维,最喜欢的事情是阅读,“读书让我可以体会不同的人生,进入不同的领域和时空,还可以让思想像孙悟空翻筋斗一样,瞬间跳跃在十万八千里以外。”与此同时,她对数学极度不敏感,严重偏科。

由于偏科,她在第一年高考时摔了个大跟头——总分与心仪高校相去甚远,而满分120分的数学,她只考了39分。

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孩子,国家设置这样的基础教育学科,就是希望让每个人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你现在的状态就像一个人瘸着一条腿,永远走不远。你想要过关,就不能任由自己的爱好选择要学习的科目。”父亲的话萦绕耳侧,让她幡然醒悟。从那一刻她明白了,人生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只有理性面对,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像小蜗牛一样慢慢爬

于是,她下定决心要把数学学好,复读高三,重新高考。

针对韩轶敏的情况,当年的数学老师(当地名师)给她一本厚厚的复习资料,指导她一道题一道题地做,一个坑一个坑地补。无数次,她对自己说:“慢慢来、不着急,要像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通过一年的刻苦学习,第二年,她的数学考了96分。

当年那场考试,也让她至今难忘。那年7月,她和成绩优秀的弟弟一起参加高考。考前的晚上,她辗转反侧到凌晨3点无法入眠。从小和奶奶长大的她,第一次提出要和妈妈一起睡。“受宠若惊”的妈妈将她拥入怀中,她总算安然入睡。

因考点离家有7里路,她和弟弟第二天6点便起床赶考。姐弟俩每人骑了一部“二八”自行车,不料走到半路,她的车撑子坏了,拖在地上,发出“哐当哐当”刺耳的声响,这让她本就紧张的心更是七上八下。聪明的弟弟捡了根绳子将撑子绑好,并安慰她说:“今年姐姐一定高中,因为这一路都是敲锣打鼓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她总分提高了100多分,仅数学就提高了57分。对她来说,这场高考就像根杠杆,从此撬动了她的人生。她也从中深刻体会到:“全面发展,警惕短板,是个人成长的硬道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对于成绩的突飞猛进,韩轶敏觉得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信念的支撑,二是刻苦努力。“学习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辛苦,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尤其是高四那一年,她每天刷题到深夜,但一想到要证明自己,要为含辛茹苦的父母争气,就动力满满,不知疲倦。

自那以后,她开始意识到,高考教给了她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要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体系。因为任何人都会有擅长或不擅长的部分,但要有自省和修复的能力。

二是不要给自己设置天花板。“人生如果设限的话就没有精彩。”韩轶敏说,从小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的她,通过一年的努力发现,只要愿意,天花板还是掀得动的。从那以后,她便有了不服输的性格,“刚踏入有些领域可能比较陌生,一开始会摔得狼狈不堪,可只要通过努力,不敢说一定会做得非常好,但至少会有所改善。”

高考的经历在韩轶敏人生的重大抉择中成了一种助推力。当年学校提拔她为副主任时,她对胜任管理工作十分不自信,但一想到自己高考时数学可以从39分赶到96分,为什么不可以勇敢尝试一下?于是,她接下挑战,在失败中摸索方向,在成功中总结经验,慢慢成长为主持学校副校长工作的管理者。

“如果身体允许,我想一辈子都不要给自己设限。任何一个行业、一个职务,在你能力基本能够与之匹配的情况下,都应该去挑战。”她说,“因为没有任何时候是时机完全成熟的时候,只有你自己努力,才能摸得到成熟的机会。感谢高考给了我一个接受国家高等教育的平台,让我后来有了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机会。”

她眼中的高考

高考是开启新生活的一把钥匙

有人说高考是“一考定终身”,不少考生和家长也因此焦虑。韩轶敏认为,“虽然不能说高考胜利了,人生就胜利了,但对很多考生来说,高考是一把钥匙,只要你通过努力拿到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很多扇原来紧闭的大门。”

高考是一个选拔性考试。韩轶敏说,她所在的祈福英语实验学校是一所国际化学校,学生不仅可以参加国内的高考,部分学生还可申请世界各国的大学。但无论是对内或者对外升大,每个学生想要一个有价值、对自己有交代的人生,都要全力以赴。

“我们学校从2004年第一届毕业生开始到现在,大部分学生进入了国内的985、211、双一流或普通高校,还有一些学生申请到了国外的知名学府。这些孩子通过不同路径的学习,都走在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路上。”

在韩轶敏看来,当年的高考与现在确有许多不同。那时候的高考,更多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现在的高考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她认为,经历了多年的课标和高考的调整及改革,高考的命题、导向一直在进步,这给学生专业选择和全面发展,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自己参加高考,到如今辅导学生参加高考,韩轶敏觉得高考的难度提高了,但选拔学生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韩轶敏谈到,于国家来讲,如今的高考可以选拔出一些爱学习、能学习、会学习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深造,再由学校步入各行各业。

她对考生说

“其实高考仅仅是一次考试,但这次考试之后,我们的人生会扑面而来。无论你去高校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其他的方向,都是展开了一幅壮丽的人生画卷,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重要的是,不管你在哪条路上,都要奋力奔跑,因为拼搏是人生最好的姿态。”

■统筹:新快报记者 王娟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实习生 陈海丹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