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漂泊17年,内蒙大姐踏上归途
日期:[2022-06-22]  版次:[A08]   版名:[新公益]   字体:【
■李大姐(右二)与工作人员有说有笑踏上回家路。通讯员供图

■救助站工作人员护送老徐回到家乡。

腿部受伤陷入困境,救助人员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

“听说内蒙的羊肉很好吃,有机会一定要尝尝。”“说得我都馋了,羊肉是我的最爱,好想快点回到家呐!”离家17年的李大姐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下称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告别停泊数日的“避风港”,迈上归途。一路上,她与同行的护送人员有说有笑,格外开心。这是6月19日第十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期间,新快报记者从在市救助站获知的又一个温暖故事。

求助 漂泊流浪多年,主动寻求帮助

2022年3月16日,生活无着落、行动不便的受助人员李大姐被护送至市救助站接受救助。值班医生对其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后,救助工作人员将她接入救助女区照料。

李大姐很开朗,她向工作人员倾诉,2005年来到广州后,一直以打零工为生。后来,她因腿部意外受伤,行动不便,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其间无法继续打零工。没了生计来源,生存陷入困境,李大姐首先想到的是救助站,“在广州这么多年,我了解救助站,这里就是帮助像我这样生活突然没有着落的人。”

她简单拾掇了几件衣服,走上街头主动求助流浪救助服务队,很顺畅地被送至救助站接受救助。

在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对李大姐照顾有加,一天天过去,她的身体状况稳定恢复。但相比之下,寻亲工作,从一开始就不是很顺利。

寻亲 心有担忧避谈,聊天聊出答案

最初时,李大姐表示自己不想回家,问及原因,她闭口不谈。工作人员发现,由于长时间在外流浪,她对周边的人始终保持戒备,看似“健谈”,实际内心有所保留。

“碰到这种情况,只能通过一次次谈心靠近她的内心。”工作人员说,李大姐在站的每一天里,工作人员都会去跟她唠嗑,慢慢拉近和她的距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李大姐敞开了心扉。“老家已经没有亲人了,我没房子住,也不想住养老院,所以不想回家。”她皱着眉告诉工作人员。“相信你对家乡是有感情的,家乡的公办养老院的条件不差,生活和就医都能得到保障。我们已经联系好了户籍地的有关部门,他们答应会帮助你解决回家后的生活问题。”工作人员耐心劝解,一次次深入地与她沟通。

“我回家真能有地方住?生病也有人管?”得到肯定的答复,李大姐大喜,主动提出请市救助站帮助自己回老家,对回乡后的生活也越发期待。

返乡 获救助两个月,每一天觉温暖

5月中旬,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整体趋稳,市救助站计划护送李大姐返回家乡。

一行人安全抵达目的地后,工作人员顺利完成了交接事宜。临别时,李大姐与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挥手道别,“在救助站的两个月里,我每一天都感到很温暖,谢谢你们!”

市救助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一次寻亲成功,看到服务对象与家人团聚的幸福快乐,收到服务对象的感谢,都让工作人员内心充满感动,也让工作人员明白作为新时代救助人的初心使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力做好救助管理兜底保障工作。

一路陪伴 护送古稀老人回家

“老徐、老徐,醒醒,我们快到了。”5月30日凌晨,在通往内蒙古扎兰屯的列车上,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轻声唤醒身边的老徐。“嗯嗯,这么快。”老徐很快回应,声音异常清醒,其实他根本没有睡着,前方扎兰屯是老徐的家乡。“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老徐收拾好行李,默默望着窗外,静静等着列车到站。

守口如瓶,不愿透露亲属信息

老徐今年70岁,身体残疾,行动不便,没有固定住所,因生活无着到市救助站求助。他自称无亲属无住处,近年来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要靠轮椅或拐杖才能行走。

接受救助后,市救助站寻亲小组多次开导老徐,希望他提供故乡的信息。但是老人守口如瓶,坚称自己在老家没有住所,也没有任何亲属。根据老徐提供的零星信息,寻亲小组多次联系当地相关部门,但依然未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寻亲小组研判,他有可能是对家庭情况有所顾虑,因此有侧重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但是每次只要一提及回家,他就情绪激动非常抗拒,表示不管怎样都不愿意回家。

由于他有比较明显的抗拒情绪,本着自愿的原则,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决定转变策略,先做好安抚工作,再通过日常的悉心照料慢慢打开他的心扉。

关怀备至,慢慢找到他的心结

在接受救助期间,工作人员对老徐悉心照料。事无巨细、嘘寒问暖,“老徐,您的身体好些没有?伙食符不符合你的胃口?”早期,老徐对自己的健康很担忧,经常心事重重,经过工作人员的开导,他渐渐开朗起来,脸上有了笑容。“谢谢你们的关心,我感觉舒服多了,很好。”悉心的照料老徐感受到善意和温暖,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也越来越支持和配合。

寻亲工作小组一直没有放弃帮他寻亲,希望他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信息,早日回归家庭。但是,老徐最初守口如瓶,不肯透露任何消息。日子长了,他放下些许防备,零星道出一些家庭信息。

工作人员辗转了解到,老徐曾经也有一份工作,后辞工并在儿子4岁时离家,此后再未出现。儿子对他当年未履行父亲的责任耿耿于怀,不愿与他共同生活。

家庭关系的恶化,导致老徐对家庭和家人愧疚万分,心结难解。

叶落归根,守护回家的路

“老徐,今年您70岁了,不管曾经家里有什么事情,时至今日,您也应该要放下了。”寻亲小组真诚地对老徐说道。

老徐闻言陷入沉思,不再抗拒谈及家庭。一次又一次深入的交流后,老徐终于同意返乡。考虑到老人日常依靠轮椅出行,行动不便。为帮助他早日返乡,降低疫情风险,市救助站妥善制定方案,派遣专人护送老徐回家。5月30日凌晨,老徐平安回到故土,他眼含热泪,“时隔多年,我终于回到内蒙古了,感谢救助站一直以来的关心和照顾!”

据市救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先后帮助154名受助人员返乡,坚持为每一位漂泊的游子铺就回家的路。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通讯员 金梦倩 董世超 蔡英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