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各方呼吁出台新的楼巴管理方案
过去9年来,有的小区因为开通了地铁线路彻底取消了楼巴,有的小区意欲取消楼巴但在居民强烈反对下继续保留。新快报记者发现,上一次广州出台有关楼巴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是9年前的2013年,而该方案在2018年就已过期。多方人士认为,对于大型社区的业主来说,楼巴的存在仍有必要,因此广州出台新的楼巴管理方案、理顺楼巴的管理细节依旧十分必要。
交通部门
曾提出“一楼一策”
加强楼巴管理
2013年发布的《广州市楼巴问题一揽子工作方案》提出13项一揽子措施,以“解决存量、控制增量、规划先行”作为对应措施,按“一楼一策”的办法加强管理,条件成熟的将原楼巴站改为公交站场;对于新楼盘,通过落实公交配套和公交线路保障,降低开发商开行楼巴的意愿。
当时针对“原楼巴站无偿移交”“降低开发商开行楼巴意愿”等字眼,记者追问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政府要将楼巴收编、用公交取代楼巴?当时的市交委副主任颉亚林给出了否定答案。他表示,不是政府要用公交取代楼巴,而是政府提供更加便利的公交出行服务。已开行的楼巴,政府不会取消,希望其能按原有承诺继续运行,服务好业主出行。由于每个楼盘都不一样,交通部门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按照“一楼一策”去解决,主要是由楼巴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出面协调。
业主
希望政府再出台文件
规范楼巴管理
“作为依赖楼巴出行的社区居民,我希望政府部门继续有文件能够保障出行需求。因为有楼巴的社区一般比较远,我们往往既想要公共交通,同时也想保留楼巴。”张小姐住在广州番禺星河湾小区,如果不依赖楼巴、私家车,最快抵达市中心的方式是轨道交通,这需要先打车去三号线大石站,至少要花费12元和十分钟。这样,单程票价5元的楼巴就是更加经济快捷的选择。
2021年,番禺星河湾的物业公司发布通知欲在5月1日起取消小区至广州市区建设六马路、宏发大厦两条线路的楼巴运行,引发住户的强烈不满。在业主的强烈反对下,小区的楼巴保留了下来。而这并不是该楼盘第一次想取消楼巴,该物业公司曾计划从2013年起取消往返广州市区的所有楼巴线路(宏城线、建设六马路线),只保留洛溪线和小区线,后来在小区业主的强烈反对下计划被搁置。
经历了两次楼巴取消风波的张小姐坦言,过程都很揪心。她认为,解决问题还是要按照“一楼一策”,“但还是应该有一个总的文件,明确楼巴的存亡应该在小区里经过怎样的协商,万一楼巴取消后公共交通如何进行补位等问题。”
专家
有必要再修改提升
楼巴问题工作方案
广东省华南和谐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周活宁表示,近年来收到过不少小区业委会有关争取保留楼巴的求助。开发商售楼时在合同里有关楼巴的模糊条款和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往往让业主面对开发商意图裁撤楼巴时犯难,官司维权也难度较高。过往很多案例都是通过协商解决。
“我也赞成政府部门继续出台新的楼巴问题工作方案。”周活宁指出,假设小区物业引进交通运输企业做楼巴运营,某天运输企业觉得无利可图退出市场,由于其和小区居民没有契约关系,小区居民也没有办法,这时就很需要政府部门的工作方案明确小区物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经过了9年的时间,广州的交通已经发生很多的改变。政府部门有必要再修改提升楼巴问题工作方案。”广州市政协委员欧阳智鸿认为,一些地铁、公交线路规划设计时,也应该多点考虑大型社区居民的出行需求。
知多D
个人或团体可申请定制公交线路
在常规公交基础上,公交集团自2015年起,通过互联网技术,依托“广州如约巴士”“广州定制公交”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为广大市民、厂企量身打造个性化定制出行服务。截至目前,公交集团在运行定制公交线路800多条,为网易、智汇工业园、明美、万科、清华科技园和永旺梦乐城等200家厂企单位提供需求线路服务,年服务市民逾3000万人次。
个人或团体通过“广州如约巴士”微信公众号线上发起线路需求,并自行组织有相同出行需求的市民进行投票,投票超过30人,公交集团将评估线路,评估通过且超过20人成功购票,线路即可正常运行。
我与楼巴的故事
1
老广: 那时候楼巴很时尚 观念很超前
1997年,老广璐璐的父母就买了祈福新邨的房子。那时,十几岁的璐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很漂亮的巴士,5元一次,非常舒适”。她说,那个年代的公交都好土,而印有热带雨林大嘴鸟图案的楼巴很时尚,“有了楼巴,市区和郊区的距离也显得不是那么远了。”
璐璐回忆,一开始,在祈福买房的香港人很多。外线楼巴只服务业主,上车要出示业主证,游客去的话要由业主带着,或者报祈福业主地址,登记好才能上车。“楼巴车站服务真的很好,配套有便利店、饮料店、书报亭、CD店,简直是香港车站的缩影。而且外线转内线交通的交通枢纽形式确实方便了很多业主,观念真的很前卫。”
祈福集团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当年的盛况:祈福多年来拥有全广州乃至全国最庞大的内线邨巴+外线楼巴系统,巅峰时期曾拥有各型巴士150多辆,每天光外线楼巴就有十余条线路,逾千班次的车辆往返越秀、荔湾、海珠、天河、黄埔、南沙、花都、佛山等多个区域;尤其上下班高峰期,车满即开,人人有座,每隔几分钟就发一辆。
2
新广州人:楼巴见证了我在广州奋斗的日子
2008年,湖北籍的阿娟从香港业主那里买下了祈福新邨的房子。“我毕业后就想留在广州,相比市中心近万元的高价,当时祈福的房价只要6900元,便宜、环境优美,是我们能承受的范围内最好的选择了。”阿娟说,当时华南板块的交通普遍不方便,楼巴也是他们选择祈福的重要原因。“我看房就是坐楼巴去的,当时24小时有车,5分钟一趟,可以直达市中心、机场、香港等很多地方,而且有座位,舒适度是非常高。”她说,如果不坐楼巴的话,无车一族只能公交转地铁到3号线,不仅耗精力,而且时间上要多出约半个小时。
之后的10多年里,楼巴不仅载着阿娟上下班,也载着她加班归家。坐楼巴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一次下午5点左右,我在体育中心等车,那时候有大概几百人在排队。”阿娟说,在混杂着汗水味道的户外,她站了1个小时,终于坐上了回家的巴士。
“我老公和公公当时就说,坐楼巴那么辛苦,我们买辆车吧。但因为两人上班地点不同,平时出门还是公交地铁和楼巴共用,疫情后才开始真正驾车出行。”她清楚记得,楼巴的单程票价从5元一路升到了11元,月票则从一两百元涨到400元。“从楼巴接连因为亏损涨价的时候,我就隐隐感觉不妙。现在开发商不再运营了,楼巴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楼巴了。”阿娟说,自己早就知道有一天楼巴这个时代的产物会消失,但当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仍然感到不舍。“我们这批新广州人就是这样置业的,楼巴见证了我们在广州奋斗的日子,它载我们去了广州各个地方,陪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会永远怀念和楼巴一起成长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