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6月18日下午,茂名市博物馆二楼多功能厅大咖云集、名家荟萃、欢声笑语。由茂名市博物馆主办的“高凉丰碑——茂名历史名人颂·诗书画展”暨学术研讨会在这里举行。作为展览的作者之一,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大学艺术创作中心(中国画方向)研究员、广州梅社书画院院长张森霖谈及创作思考,“这次创作是在有限史料中提炼历史价值,展现时代气息”。
把神韵勾画出来
使作品生动形象
在学术研讨会上,茂名开明画院院长李森表示,画家们都力求将历史上发光的人性内涵与完美的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将历史人物画造型的准确性放到现代图式的背景中。通过创作,抒发了画家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先贤们的敬仰,让茂名市民从作品中获得了视觉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升华。
张森霖既是广州画家创作团队的组织者、发动者,又是主创者,他创作了“岭南仁医——潘茂名”和“巾帼英雄——冼夫人”两位茂名历史核心人物。画稿一改再改,从否定到肯定,直到满意为止。
谈及创作思考时,张森霖介绍,当接到任务时,感到很惊讶,也很惊喜,更感到责任的重大。他认为,在没有真人图像作为参考、所掌握的资料又极其少的情况下,要创作好历史人物,关键是要把握好当时的历史背景、人物事迹,从有限的史料中进行提炼。“我在创作中着重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以艺术的形式充分表现人物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一面;二是努力挖掘历史价值和展现时代气息;三是反复琢磨、不断修改,把人物的神韵勾画出来,使作品生动形象”。
张森霖创作潘茂名,以中国传统道家文化思想基因为核心,将这位岭南仁医的仙风道骨、越岭攀山采百草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其笔下的冼夫人,身披战袍,英姿飒爽,集贵气、大气、英气于一身,以既慈悲又威严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张森霖为化州人,是目前化州籍被公认的、有成就的画家。
没有深厚的技艺水平 创作不好人物画
广州军区专职画家廖宗怡笔下的革命先驱邵贞昌,气贯长虹,画面呈梯式结构。一根高大的建筑方柱,一面鲜艳的红旗,一众手持刀叉、振臂高呼的农民兄弟姐妹,烘托出邵贞昌的气宇轩昂,万难不屈的英勇气慨,画面主体形象鲜明突出。廖老的人物画,其创作经验之丰富、技法之娴熟,实在令人敬佩。
廖宗怡表示,创作人物作品没有深厚的技艺水平是不行的。“这次作画,接到通知,我义不容辞就答应了。为能较好地完成画作,我根据所要画的人物,查找资料,了解历史,不断地构思,寻找红色根脉,以广州农民讲习所等史料为借鉴,从而确定基本图形;在构图上采用变幻手法,大量吸收现代技巧,使笔墨、线条、色彩、图像协调合理,不断修改,最终完成画作。在展示大厅现场,我也认真地观看了其他老师的作品,觉得个性强,笔墨追求更张扬、更现实;有个别老师技法独特、用墨别具特色,很值得学习”。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孙戈笔下的农运领袖朱也赤,在烽烟滚滚中,右手紧握手枪,左手振臂高呼,其形象如钢铸铁浇,场面气势宏阔,雷霆万钧;这幅人物画,得了朱也赤孙子朱剑锋的高度评价;孙戈笔下的党史专家廖盖隆,则人物亲切和蔼,目光炯炯,表情慈祥,人物背景丰富而协调。
孙戈介绍,“创作党史专家廖盖隆时,由于资料少,真的很难。为还原人物的真实,我不断寻求灵感,寻找历史资料,学习历史知识,并根据老者口述、报纸资料、现存的模型等进行构图,在勾画出基本图像后,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从而完成画作。”
画家自述
广州市美协副主席朱光荣:
注重人物的表情
生动再现历史名臣
参与这次活动,我的收获很大,第一,从各位艺术家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深深感到艺术家们对艺术的追求精益求精;第二,深刻领悟创作历史名人的不容易。杨一清是明朝名臣,文武双全,是我要创作的人物。如何表现这个人呢,需要掌握这个度是很难的,既要形似又要神似,在创作过程中,透过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从笔墨上下功夫,注重人物的表情,用淋漓的水墨,调和的色彩进行创作,从而生动地把历史人物表现出来。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南方分院画家岑圣权:
寻找人物历史事实
勾画爱国华侨形象
我的作品是画一位信宜籍的马来西亚爱国华侨。在构想上,我认真了解人物事迹,寻找人物的历史事实,反复琢磨,认真创作,从而勾画出爱国华侨的形象;如果细看图像、认真观察,我相信透过作品表面就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真心为茂名市博物馆举办这次“诗书画展”活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