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航展落幕,两项数据创新高
11月1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航展”)在珠海圆满落幕。航展六天,线上线下共有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约740多家企业的数千件展品参展,签订总值超过398亿美元的合作协议书,成交各种型号飞机549架,两项数据均创新高。六天时间里,共约21.5万人入场参观,超10.5亿人次观看航展直播报道。根据最新安排,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将于2024年11月12日至17日举行,期待珠海再相聚!
■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李红云
大国重器展示中国实力
历届中国航展上,“国家队”均大放异彩,本届航展也不例外,大国重器集中亮相。
中国民航局展现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等“四大抓手”,传递了中国民航坚持以智慧化发展塑造未来的坚定决心。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集中展示了“陆、海、空、天、网、电”成体系化的重点装备和月球探测、太阳探测、卫星应用等中国航天成果,珍贵月球样品和“嫦娥石”更是吸睛。
中国航空工业参展产品数量较上一届增长44%,55项展品为首次公开亮相。无人机参展展品数量达43项,创历史新高,无侦7、无侦8、攻击11和翼龙等多款无人机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更有直9S、直18、直18F、直8C等多种舰载直升机首次集体亮相,充分展现了海军航空武器装备整体实力的提升。
中国航天科技首次展出的1:1空间站组合体展示舱成为现场人气最旺的打卡点。中国兵器工业首次以陆军合成旅实战体系展示形式亮相航展,展出175项展品,其中52项系首次参展,参展新研和改进产品占30%。
陆空一体演示亮点纷呈
本届航展飞行表演、地面装备陆空一体演示参展规格更高、阵容更强大、内容更丰富。
中国空军歼-20以四机钻石队形低空通场,展示了双机对冲、单机横滚等动作,飞行展示后更是首次降落航展中心,现场掌声雷动。我国首款200吨级大型加油机运油-20首秀航展并展示3个加油管,充分展现了它的超高性能。
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驾驶6架歼-10战机表演剪刀机动、四机空中罗汉、六机同步横滚等一系列惊险刺激的动作,令现场观众拍手称快;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以8机编队上演三机绕轴开花、四机双绕、五机梯次翻滚、八机钻石盘旋等泼墨长空,绘就一幅幅精彩绝伦的蓝天画卷。
陆军航空兵首次参展,直-20、直-10、直-8L等现役陆航装备首次亮相并齐齐升空。
全球参展商重装亮相
本届航展拓展招商渠道,创新招商举措,吸引了近80家境外企业参展,其中不乏连续多年参展的“回头客”,如波音、空客、巴航工业、霍尼韦尔等。
空客展示了最新民用飞机A220、A330neo、A350-1000和双发中型直升机H175的大比例模型,以浙江长龙航空“亚运号”火炬主题彩绘的空客A321neo飞机进行室外静展;波音携世界级的民用飞机产品和相关服务亮相,并与京东航空合作带来最受欢迎的标准机身货机737-800BCF参加静态展示;巴航工业首次携“工程狮”涂装E195-E2飞机亮相航展现场。
记者观察
航空航天技术 “飞”进千家万户
据新华社电 近日在广东珠海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航展)上,记者观察到,一些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已逐步走向民用市场,在医疗设备、城市管理、先进制造、导航定位等多个领域实现应用,赋能诸多行业。
中国电科14所、中电国睿展出了阿尔茨海默症一体化无创诊疗系统、S波双偏振相控阵气象雷达、能够用“意念”操控的智能机械手等民用产品,吸引不少观众参观体验。
越来越多的航空航天技术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就离不开精准可靠的导航控制。长期研究惯性导航系统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3所此次带来的地图匹配导航设备,能够充当无人车的“眼睛”和“耳朵”,精确测量无人车的航向和位置信息,即便在卫星导航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也能连续提供亚米级精度的定位信息。
展览现场,锐科激光演示了高能量单模块1000瓦清洗脉冲激光器对圆筒内壁的清洗效果。在航空航天领域,激光经常被用来3D打印镂空晶格结构件、火箭发动机再生式尾喷管等精密部件,与此同时,高精度、高能量的激光还能用于清洗船舶螺旋桨,与传统的喷砂、化学试剂及机械等清洗方式相比,激光清洗的质量高、成本低,而且绿色环保。
“航空航天是‘大国制造’高精尖领域的代表行业,对产品加工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着严苛的标准要求,这也正是航空航天产品能够走向民用的内在优势。”锐科激光市场策划主管段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