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下逛庙会的年轻人,比例约占半;30多个美食摊位以广府味为主,老少咸宜
“通过这次‘素馨佳人’比赛和一系列广府庙会非遗活动的体验,自己对广府文化、美在花城、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真的长了不少知识!”新鲜出炉的“素馨佳人”得主陈芳蜜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届广府庙会加入了很多年轻人的元素,传统与创新混搭,“很好玩”。
2023年广府庙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数据显示,这届广府庙会越来越带“年轻味”。据不完全统计,逛广府庙会的18岁以下的占10%,18岁-25岁的占20%,25岁-40岁的占10%,几组数字相加约占50%。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愿飞指出,希望借广府庙会,引导传统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家,大胆将创意研发打版,探索商品生产模式,打造集传承、体验、教育和创新为一体的“非遗生态圈”,为非遗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
“素馨佳人”引领年轻群体传承文化
“年轻人关注与参与庙会的比例逐届增多,这让我们在年轻态上更下功夫。”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愿飞如此说。
2月7日下午,广州越秀区首届“素馨佳人”评选活动总决赛在广府庙会主会场城隍庙忠佑广场举行。选手们化身为“素馨姑娘”,通过汉服展示、诗词诵读、舞蹈、剑术等才艺,尽显古典传统文化之美。最终,广东湛江姑娘陈芳蜜凭借一段精彩的舞蹈表演获得了冠军。旋即,她和亚军林曼钰、季军董春燕,以及其他获奖选手去逛广府非遗街区。在岭南押花体验区,素馨佳人们DlY“押”起了花书签图案,岭南押花传承人傅庆军在旁辅导:“首先要选花,选择同色系的花搭配会比较和谐,而用对比色系的花搭配会比较明亮醒目,花不可太多,搭配合理即可……”在名师指点下,姑娘们押出了一枚枚绿叶间绽放的花书签。
“举办‘素馨佳人’评选活动是以花为媒,展现东方女性的秀外慧中,引领年轻群体关注、传承传统文化。”越秀区文化馆馆长张蓉告诉新快报记者,广府庙会在保留广府民情风俗的同时,创新求变,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
广府庙会美食区“抓住年轻人的胃”
广府庙会拥抱年轻人,年轻人也为广府庙会注入了新动能。
近十年一直主持广府庙会美食区的美食家庄臣,也深谙“抓住年轻人的胃”的重要性:“这次我们引入了至少100种名小吃,50%是广府美食,其他是年轻人喜欢的各类潮食。”庄臣说。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广府庙会美食区设置了30多个美食摊位,主题以广府味为基础,同时邀请部分大江南北的小吃和国际美食共同参展。其中不乏街坊热爱的非遗美食和老品牌聚宝乳鸽王、陈添记鱼皮、清心鸡沙田乳鸽、欢姐伦教糕等,还有适合年轻人口味的名牌店榴莲西施、网红榴莲泡芙等潮流美食。
庄臣告诉新快报记者,庙会美食区在上午长者居多,他们更偏爱传统的广府美食,到了晚上美食区则是年轻人的天地,网红潮流的小吃会更受欢迎。
【非遗故事】
岭南押花:传承人天天带货直播
2月7日,岭南押花传承人傅庆军在广府庙会里,正忙着让市民游客体验这一可追溯至唐的传统花艺。傅庆军介绍,从工序看,岭南押花艺术主要有材料选择与采集、干燥与存储、画面设计、拼贴制作、封存装潢五大步骤。“岭南押花承载着花城广州的花文化,展现岭南妇女的独特匠心。”傅庆军是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研究员,深耕押花30多年,对岭南押花充满自信:它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当代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押花,傅庆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对象设置不同的课程,比如,教小学生时,给一个花仙子的头,让学生们在上面贴花,贴件衣服。“我们也创作一些线上的课程,设置15次课的内容,配上视频课程和材料包,让远方的老师和学生也能顺利掌握。”
2022年,傅庆军让岭南押花搭上了直播卖货的快车,她在微信上开通视频直播账号,在直播中展示二十四节气和社会热点创作的押花作品等,分享动态,吸引粉丝量,同时销售了产品。
“万物皆可押。”傅庆军笑着说。据了解,其团队除了推广押花画、押花面靥、首饰盒、日历牌、书签、相片夹等各类押花产品,今年还创作了兔子的押花产品,押花盆景、飞花书灯、加湿器等。
通草画:通草纸托裱在冰箱贴上
“通草画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具有创新的基因。”通草画技艺传承人苏昕,本身就是越秀区少年宫的老师,她在进行通草画讲座时,总是从通草画历史说起,它兴起于18-19世纪的广州,主要用于出口,它独特的用材和笔法充满了浓郁的岭南色彩,成为广州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
广府庙会举办的13年来,通草画从首届庙会亮相时寂寂无名的民间艺术,到走上申遗道路,通过持续参展庙会及进校园、进社区、举办展览等方式逐渐重回市民大众的视野,现已成功申报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今年广府庙会上,苏昕团队的通草画推出了新玩法。“我们这次推出了通草画的冰箱贴,把通草纸托裱在冰箱贴这个媒介上,画完后可以回去贴在冰箱上,随时感受广府通草画的现代新时尚、新生活体验。”
作为一种古老当时髦的画种,通草画以其历史文化和独特性,具有了其他画种所没有的学术价值,所以吸引了众多教育平台,苏昕团队走进了80所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将普美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草画的艺术空间也得以拉阔与加深,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百花齐放,让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接下来,计划开展通草画大赛,进入更多学校讲授通草画文化,成立通草画教育联盟,关爱特殊人员的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