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俄乌冲突爆发前 美国已策划炸毁“北溪”
日期:[2023-02-25]  版次:[A11]   版名:[天下]   字体:【
西摩·赫什现年85岁,曾供职于《纽约时报》和《纽约人》周刊,所写调查新闻获奖无数,因报道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制造美莱村屠杀而获得1970年普利策奖,还于2004年曝光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虐囚丑闻。

■丹麦国防部去年9月27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新华社发


■在德国卢布明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新华社发

披露美国秘密破坏“北溪”的记者再爆料——

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 披露美国秘密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知名记者西摩·赫什23日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美俄之间在能源问题上的争斗由来已久,美国情报人员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就策划炸毁“北溪”,此举是为了欧洲尤其是德国能继续支持制裁俄罗斯、支持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

美对俄能源优势早有敌意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3日公布了对赫什采访的部分内容。赫什在采访中表示,美国情报人员早在2021年底,也就是俄乌冲突尚未爆发的时候,就开始策划这件事情。经过数月谋划,拜登最终拍板。美军人员去年6月潜入海中安放炸弹,9月挪威海军的飞机投掷声呐浮标后引爆炸弹。

赫什说,美方实施破坏前,拜登和美国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曾说漏嘴,让策划这次秘密行动的情报部门头疼。去年2月7日,拜登在白宫会晤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在会后的联合记者会上,拜登威胁,如果俄方“入侵”乌克兰,“北溪-2”就会被“终结”。但朔尔茨在访问期间没有表示支持终结这一项目。

赫什说,美国一直对俄罗斯的能源优势心存敌意,美俄之间在能源问题上的争斗由来已久。在肯尼迪总统时期,美国就对俄罗斯的(能源优势)存有敌意,因为俄罗斯有大量的天然气和石油,美国一直担心俄罗斯将这些能源武器化,把天然气作为政治武器,这种争斗在二战之后就已经开始了。

赫什还表示,据他自己从输气管道公司相关人员那里得到的信息,没有人认为此事是俄罗斯做的。

美为确保欧洲继续支持北约

“他(美国总统拜登)这样做是出于政治目的,就是这样,”赫什在采访中说,“他这样做是防止一旦冬天迅速到来时德国及西欧国家启用这条管线。”

“德国政府(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停掉了这条管线,但德国政府有权重开。这次行动的根本原因就是,确保欧洲、西欧继续支持北约,继续向这场针对俄罗斯的代理人战争提供武器。”

“北溪-1”2012年开通,从俄罗斯维堡出发,经波罗的海直通德国,向欧洲多国输送俄产天然气,年输气量可达550亿立方米。“北溪-2”与“北溪-1”大致平行,设计容量相当,2021年完工后,因美国方面阻挠而迟迟无法投入运营。

俄罗斯去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前几天,德国政府中止“北溪-2”项目审批进程。西方后来对俄罗斯发起一系列经济制裁,欧洲联盟决定逐步减少进口俄罗斯能源,转而购买更多美国生产、价格更高的液化天然气。俄方则减少对欧洲供气,“北溪-1”输气量去年6月中旬以后大幅减少,同年8月底因维修原因暂停输气。

美方对赫什的报道内容坚决予以否认,挪威、丹麦等事件相关国家也否认或拒绝置评。欧盟委员会发言人23日也表示,欧盟目前不予置评。

外交部:支持安理会就“北溪”事件进行讨论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4日表示,中方支持联合国作为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国际机构,为开展国际调查、保障跨国基础设施安全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支持安理会就“北溪”管线爆炸事件进行讨论。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日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就“北溪”管线爆炸事件调查问题致函联合国安理会部分成员国表示,如此复杂的破坏行动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背后无疑存在阴谋,关键问题在于查明真相。丹麦、德国、瑞典开展国别调查,尽管有用但还不够。由安理会授权开展调查将确保结果公正、客观、可信。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说,“北溪”管线是重大跨国基础设施和能源运输动脉,其爆炸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对此事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并追究有关责任十分必要。

汪文斌表示,虽然丹麦、德国、瑞典正在开展国别调查,但正如萨克斯教授指出的,丹麦和德国是北约成员,瑞典正寻求加入北约,而破坏行动很可能是由一个或多个北约成员国所实施的。有评论认为,由北约成员国进行的所谓国别调查,无异于自己调查自己,自然缺乏国际公信力。

“中方支持联合国作为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国际机构,为开展国际调查、保障跨国基础设施安全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支持安理会就此进行讨论。我们也希望美国对近日关于美是‘北溪’爆炸案的策划者的报道早日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切实回应国际社会的诸多疑问和关切。”汪文斌说。

记者揭秘

美国炸毁“北溪”全过程

●2021年年底

随着俄乌局势持续紧张,拜登政府越来越关注“北溪”管道。

●2021年12月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召集特别工作组会议,制定破坏“北溪”管道的计划。中情局局长威廉·伯恩斯授权成立工作组,制定使用深海潜水员炸掉管道计划。

●2022年2月7日

拜登在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会见期间表示,“如果俄罗斯发起战争……‘北溪’2号将不再存在。我们将了结这条管道。”

●2022年3月

美方人员飞往挪威,与挪威特勤局和海军会面,并在波罗的海的浅水区找到了行动位置。

●2022年6月

美国第六舰队举行“波罗的海22号行动”大型北约演习,掩护埋雷行动。

●2022年9月26日

挪威海军一架P8侦察机进行了一次看似平常的飞行,并投下了声呐浮标。几个小时后,“北溪”四条管道中的三条被损毁。

●2022年9月

当月,欧洲天然气均价飙升至美国天然气现货价格的七倍多。

●2022年9月30日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有利于欧洲“一次性彻底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2023年1月

2022年美国向欧盟出口液化天然气3886万吨,较2021年同比增长154%。

●2023年1月底

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时,美国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说,“(美)政府十分满意……‘北溪’2号管道现在成了躺在海底的一堆废铁。”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