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去年国庆黄金周,两万多人到我们村里玩,村民种的农产品都被抢购一空……”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黑山村,村党总支部书记雷健说,通过整合集体资源,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走农文旅体融合发展之路,带动村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
黑山村的蜕变,是连山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生动缩影。自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以来,连山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工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集体“强”起来、乡村“美”起来,全力激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样本。
太保镇黑山村 村民变股民,农旅融合兴村富民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升农村现代化治理能力,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措施。“通过股份制改革,充分盘活用好农村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乡村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太保镇副镇长黄浩说,黑山村作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积极开展土地整合,有着良好的工作基础,因此,太保镇选择黑山村作为整村改革的试点村。
在镇工作专班的积极协助下,黑山村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明确村集体三资和集体收益情况,制定全村5个自然村的股份制改革方案和相关章程。按照方案,在保留一部分机动田的前提下,全村耕地统一收归集体,按照股员人数再进行划分,确保每户享有“口粮田”。
“改革直接关系到村民的钱袋子,有人担心利益受损,一度犹豫观望,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争取所有村民的支持。”黑山村党总支部书记雷健说,目前每个自然村均成立股份制合作社,全村一共认定964位股民。同时整合1500亩耕地,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丝苗米、茶叶等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生态是黑山村最大的优势,我们把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兴村富民产业的主攻方向。”雷健说,黑山村位于海拔1600多米的大雾山脚下,利用梯田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村民积极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上帅镇陂头村 股权“量化到人”,整合土地降本增效
上帅镇陂头村是连官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近年来在“党支部+理事会”的引领带动下,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为路径,以产业增收为目标,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土地资源,走出了一条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村集体和农民持续增收的“致富路”。
值得一提的是,陂头村发动年轻人参与到改革中,做好身边人的宣传和思想工作,从而凝聚村民共识。通过开展清产核资、成员认定、折股量化等工作,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夯实基础。其间,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科学确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目前,全村48户255人已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
陂头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由村集体对农户承包土地进行集中规划,统一整理,统筹安排,对村内土地集中整合治理,使每亩节约生产成本200元,实现耕地面积有效增加约8亩,探索出一条“成本低、进度快、效益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土地整治整合路子。
与此同时,陂头村将集体资源资产折股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实现股权“量化到人、固化到户”。目前,全村共整治整合分散、零碎的耕地300亩,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规划,44户213名村民成为股东。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股东收入是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力和目的。陂头村采取“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并引进社会资金入股,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种植农产品100亩,收益按“入股农户保底收益+年底分红”计算;与新型经营主体社合作经营发展蔬菜种植产业200亩,入股农户保底收益500元/亩。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陂头村的实践证明,股份制改革不仅对壮大村集体经济起到了明显作用,也为群众创造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上帅镇农办主任邓旭亮说,陂头村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上帅镇从实际出发,在全镇更大范围内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
连山
巩固提升改革成果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8个试点完成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涉及入股户数2285户,入股农民7203人,入股土地面积15131.23亩。
连山积极整合各项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优先推动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试点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项目,先后引导上帅镇连官村委会陂头村、小三江镇登阳村委会高元村、福堂镇太平村委会元庆村、福堂镇荣丽村委会贤庆村、禾洞镇禾坪村委会下鱼村等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通过集体自营、集体+农户、集体+企业等经营模式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水平。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近年来,连山坚持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造血”功能,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乘着广东高质量大会的东风,抢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机遇,连山将通过试点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探索多元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以抓重点带普遍的形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周莹莹 贺雯昕 / 图片:新快报记者 林里 / 责编:方轶 / 美编:郑理文 / 校对:冯卓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