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拟对公园、广场、步行街 全天“禁摩禁电” 听听市民的心声(1)
日期:[2023-04-15]  版次:[A06]   版名:[城事]   字体:【

日前,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初次审议了《广州市公共休闲场地安全管理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草案拟对公园、广场、步行街全天“禁摩禁电”;水(江河、湖泊等)两岸在休闲高峰禁摩禁电。

对此,市民又是怎么看?连日来,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上班、上学、送餐、散步、遛娃的人各有看法。不过,大部分人也是理解政策,承认非机动车进入公共休闲场地容易导致安全问题,一致期待一个更安全有序的环境。

对摩托车、非机动车

分类分区分时管理

《广州市公共休闲场地安全管理规定(草案)》提出,对摩托车、非机动车等进行“分类分区分时管理”,其中——

公园、广场、步行街全天禁止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电动独轮车、电动滑板车、自行车驾驶或者使用。

各区中心城区江河两岸、湖泊沿岸、水库堤岸和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公共休闲场地,禁止前项所列车辆和滑行工具在休闲高峰时段驶入或者使用,休闲高峰时段由公共休闲场地管理单位在广泛征求的基础上认定并报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九成认为要加强管理

为什么要这么管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冯慧光在作草案说明时表示,立法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委对近千名人大代表和市民群众进行问卷调查,认为需要立法加强管理的占比高达96%。其中,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以及其他带有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在公共休闲场地的管理意见最为强烈,认为需要加强管理的占90.49%。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李佳文 林翠珍 梁贤安

■图片: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Part 1 公园

@人民公园、越秀区儿童公园 路障、标牌+保安,无车骑入园

连日来,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一些本来在公园出入口就设置了禁止标牌和阻挡设施,并且有保安看守的公园,比如,人民公园、越秀区儿童公园等,并没有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乱入的现象。

“市中心的公园本来就不大,小朋友玩起来往往就忽略了周围安全。即使是自行车进园,都是很大隐患,更不用说电动自行车了。我希望新规尽快出台!”经常带孙子到越秀区儿童公园里闲逛的市民张伯如是说。

“不能因为公园免费开放就降低管理水平,能否做到严格管理车辆进入公园其实就很好体现了管理水平的高低。”经常到人民公园参加合唱活动的孙阿姨表示。

@天河公园

公园与非机动车道界限不明

4月11日傍晚6时许,新快报记者来到天府路与黄埔大道交叉口的天河公园。该处距离天河公园地铁站与员村地铁站较近,作为一个非封闭的公园,公园内部与非机动车道路无明显界限,时值下班高峰期,骑车者络绎不绝。而在公园深处,不乏带孩子、闲坐的游客。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自行车道只有1米左右,同一时间仅够一辆电动自行车通行。这对于高峰期平均一个绿灯就有三四十个要过马路的行人来说远远不够。因此,一直有在车道线外骑行的人,甚至有两名骑者直接穿进公园内部抄近路。

对于草案的规定,有骑者告诉新快报记者表示支持,“我们骑车的人注意点就行了。”每天从天河公园地铁站坐车上下班的80后张先生说。

每天带着孙女来公园散步的付奶奶则告诉记者,总体感觉说骑行者们素质较高,因为人多路少,骑车挤到公园边上的不少,但穿进公园里的寥寥,“年轻人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骑,可以理解。”

值得关注的是,有两个小区的入口必须从天河公园南门进入。带着电动滑板车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报备之后可以带车进入公园,但是不准在园内骑行,“这个草案有些漏洞吧?我们必经之路就是公园,没办法。”

@二沙岛

外卖小哥与行人擦肩而过

4月13日,记者来到二沙岛众公园进行走访。其中,体育公园和二沙岛艺术公园等入口处均可见禁止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入内的告示牌。市民骑来的交通工具有序摆放在附近停车处,没有在园内穿梭的“两轮车”。

不过,分布于广州大桥两侧的传祺公园和宏城公园,前来游玩的人就没那么自觉了。在传祺公园,有一丫字形入口与广州大桥的非机动车道下桥处相连,众多市民下桥后直接驶入公园仅2米左右宽的小道内,沿小道穿过公园后再驶出公园两旁的大通路和晴澜路,驾驶者多为上下班的人员和外卖员。同样,也有驾驶者从两旁道路驶入公园内,从此处驶出后再上桥通行,两者较易在狭窄的小道相互碰撞。

“之前我就在这里见到差点发生意外的情况。有辆电动自行车从桥上下来,和公园驶出的电动自行车碰了。”一位在公园内练习乐器的阿伯回忆道,幸好当时双方都没有受伤,但这也实在太危险了。

新快报记者观察到,传祺公园里的小道还有饭后散步的老人、跑步的年轻人、带小孩游玩的家长,他们与驶过的各种车辆互相闪避,较为危险。“其实公园外围设有非机动车道,他们都是嫌绕一圈公园太远才借公园道路穿过去的,”在公园内运动的吕小姐说,“有一次,一位外卖小哥和我擦肩而过,明明是在公园道路行走,居然还吆喝我‘看路’。”

吕小姐十分欢迎草案,“这些场合就是用于休闲的,本就不应该有太多交通工具的参与,尤其是公园、广场,孩子特别多,撞到都是大问题。禁止行驶,也是为大家的安全考虑,是值得支持的。”

Part 2 广场

@海珠广场 如果广场加围蔽,担心轮椅难进

海珠广场比邻海珠桥,目前是一个没有栏杆的开放式广场,从早到晚都有很多市民喜欢来这里休闲。记者发现,因其靠近南北交通要道,从四面八方路过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这里川流不息。市民林先生每天都要带着3岁女儿来玩,他们的出行方式就是电动自行车,“广场外围很多人行道都很宽,也画好了停放格子,也不会不方便的。”

新快报记者看到,广场管理人员在广场内巡逻期间,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一直在他们身边路过,或疾或徐。对于可能会出台的公园广场限车令,他们表示,在开放式广场的执行难度会比较大。“海珠广场没有任何的栏杆和阻碍物,整个广场都是四通八达的状态。如果要执行新规,首先必须是加建这类设施。”

经常自行开着电动轮椅来休闲的黄阿姨则担心,加建的封闭设施会对轮椅出行者不友好。“轮椅本身就比自行车要宽,如果广场四周都加上限制通行设施,我们这些轮椅人士真的不知道怎样进来了。”

@天河体育中心

场地比较大,望对骑车出入宽容些

4月11日晚,天河体育中心有篮球赛事举办。由于目前体育中心并没有禁止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通行的规定,不断有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穿行于人群。

每周都会来天河体育中心打网球的李女士见惯不怪,她表示,这里比较大,从地铁站出来走到体育中心里的具体场馆也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所以她每次来运动都情愿骑电动自行车。“拿着网球包走那么远,真的太辛苦了。我的电动自行车没有改装,最高时速也就25公里,我也守规矩,不骚扰行人。对于我们这类拿运动装备的人群希望还是能网开一面。”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