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专区吸引500多个项目参展
11月1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九三学社中央、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创交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开幕。本届创交会共有800多家企业(机构)、2000余个项目线下参展,线下参展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创交会史上参展数量最多、展区面积最大的一届。在启动式上,共有10个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合作签约,总金额达10.18亿元。
“三家”齐聚探讨前沿科技创新
本届创交会按照“3+2+N”的总体架构,举办一展一论坛一赛,成立1个成果转化平台和1个创交会成果转化基金,发布多项创新创业榜单,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撑。
在本届创交会上,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相关话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创交会期间举办数十场活动,其中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主论坛、空间信息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高端论坛、“时空信息赋能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等。
论坛上,来自两院院士、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科协组织和科技团体、高校科研院所、民办科研机构、港澳地区、国外科技成果持有人或团队、风投、创投机构代表、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等,聚焦粤港澳深度合作、推进高质量发展、优化要素配置、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支持引导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
本届创交会首次以产业为导向布展,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全方位展示创新创业成果,参展项目总数、展览面积均为历年之最。
本届创交会聚焦“十四五”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设立了10个战略性重点产业展区和3个重要功能区,包括新一代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体育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展区。在本届创交会线下参展企业中,361家具有“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承担国家或省(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精特新”企业资质,整体占比41.63%。
其中,以中国科学院专区、院士成果专区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成果展区备受关注。展区集中展示300多项前沿成果项目,成为前沿技术合作交流的“风向标”。在杜如虚院士团队带来的展位上,记者看到3D个性化钛网和安齿种植体等成果。据了解,安齿种植体系统拥有专利SLA技术,能够确保喷砂颗粒零残留,生物安全性更高,还能够控制微间隙,防止微渗漏,保证颈部边缘骨稳定性。工作人员介绍说,自2021年起,公司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为项目带头人,自主研发了唾液分析仪、多光谱影像分析仪和智能呼吸训练器等产品。
参与的海外项目占比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创交会参与的海外项目占比显著提升,“国际化”特色进一步强化。“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专区吸引了84家企业、500多个项目参展,占总展出项目的近四分之一。
此外,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个项目在各展区展出,包括英国威尔科技资本、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德国赛美科神经射频消融设备公司、意大利布鲁诺基金会、匈牙利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知名科创机构。
“我是广州人,我希望把海外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共同研究的成果带回家乡。”英国ZiO Health公司联合创始人梁绍麟博士分享说,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够促进成果的转化落地。“回到家乡,来到创交会,看到许多有意思、有创新技术的公司,我感觉很兴奋。”
“科普化”成为创交会一大亮点
“科普化”成为今年创交会的一大亮点。无人机足球、MR全息博物馆、智能灭蚊喷雾机器人、袖珍激光内雕机……在科普产业展区,大朋友和小朋友们一起探索新科技。
40家企业携57个精选科普项目参展。展区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数字信息技术、电子设备、环保等行业领域的科普产品与技术。展区综合运用声光电技术,交互体验、沉浸感受,多角度展示优秀创新创业成果。
“我们这次的分享包括四个板块:科学、科普、科幻和科技。”量子学派内容编辑杨学吟介绍说,团队基于长篇小说内容创作搭建了元宇宙构想App,团队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共同创作。在展区中,记者看到一本名为《公式之美》的图书。内容运营林小芷提到,这本书用人文的方式,来解析23个公式的数理之美,可以让更多的人理解深奥的内容,这本书还得到国家图书馆的认可,斩获第十六届文津奖。记者留意到,该团队开辟了独特的赛道,受众更有针对性。工作人员介绍说,其内容更偏向于成人科普,主力阅读者为30-50岁的人群。
记者在会场里看到一只5G机械狗正进行远程巡检。工作人员表示,传统的机械狗多运用于娱乐休闲方面,而这款5G机械狗通过承载5G、物联网技术、AI人脸识别、体感检测、机械臂、摄像头等,已经有了面对复杂场景的工作能力,可以广泛用在工厂园区巡检、消防侦查和应急救援等场景。
“四链”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历经9年发展,创交会已成为国际化创新科技产品发布平台和前沿技术交流合作的平台。截至目前,创交会线上线下累计展出成果4.5万余项,发布项目超3.8万项,转化落地金额超680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本届创交会首次发布了“先锋人才榜”“创新企业榜”“创投机构榜”“产业园区榜”等系列榜单,共有40个企业(机构)和人才入选榜单。榜单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通过遴选和评审产生,汇聚优质、标杆的创新要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为企业开展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创交会办公室还与相关投资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设立“创交会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基金”,形成千亿级基金群,更好促进实现资金与项目对接、资本与实业对接、科技与产业对接,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构建“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与此同时,2023创交会全年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100场,在此基础上,根据创新创业需求,推出约20场配套活动,包括组织首届创交会创新创业大赛、组织专利成果拍卖、开展院士专家园区行和政策宣讲等,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全要素的服务。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图片: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