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六个典型”打造城乡融合新样板 “6+6”产业集群撬动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12-25]  版次:[T23]   版名:[2023年度特刊]   字体:【
■太和镇白山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白云区强化四镇优势特色产业,钟落潭镇聚焦化妆品、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领域,加快美丽健康产业园开发。

白云区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以点带面促进全区工作全面提高

在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昔日白山涌边的乱搭建、集装箱,如今变成了美丽的青山亭、绿水亭。每到周末,涌边碧道游人如织,成为广大市民周末打卡的网红点。营溪村内道路交通有序,群众骑乘电动自行车自觉佩戴头盔,文明出行蔚然成风……和美乡村蓝图照进现实,让人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今年,太和镇入选《广州市白云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六个典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记者从白云区了解到,为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白云区将全力培育“六个典型”,集中培育首批典型镇(街)、典型村(新乡村示范带、社区)、典型社、典型户、典型园区、典型项目等50个典型对象,以点带面促进全区工作全面提高。

系统推进 产业优先

白云这样规划“百千万”

白云区坚持系统推进,首先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为健全指挥架构,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总指挥的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实体化运作,组建6个工作专班;为细化目标任务,出台了“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制定192项年度重点任务,形成工作清单、逐项推进落实;为突出典型带动,全力培育“六个典型”,集中培育首批典型镇(街)、典型村(新乡村示范带、社区)、典型社、典型户、典型园区、典型项目等50个典型对象,以点带面促进全区工作全面提高。

推进“百千万工程”同时也离不开科学的规划,白云区坚持产业为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做大做强平台产业,该区高标准建设“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大平台,积极构建“6+6”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等158宗重大项目落户白云,总投资额超960亿元,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

同时,白云区以“四大枢纽”带动区域发展,充分发挥坐拥四个世界级交通枢纽的优势,抓好机场、火车站周边城中村改造、产业升级、功能完善,促进“港站城”融合。在做强镇域经济方面,白云区强化四镇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经济强镇。具体而言,江高镇聚力发展空铁水陆联运枢纽和智造新城,人和镇大力发展空港经济和现代农业,太和镇依托民科园核心区重点打造创新经济高地,钟落潭镇聚焦化妆品、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领域,加快美丽健康产业园开发。

来年展望 三方面发力

高质量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白云区委、区政府方面表示,将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将培育“六个典型”、镇街“1+3”结对互促等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接下来,白云区将按照市现场会精神,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在高质量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加快建设十大产业平台和“四大枢纽”,发挥“六个典型”培育、“1+3”镇街结对互促牵引作用,力争到2025年培育出1-2个全国镇域经济百强镇。

在高质量推动城乡面貌全面提升方面,持续完善路水电气、信息等基础设施,深入实施“七好民生工程”,持续推动教卫文体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镇村覆盖。

在高质量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精准发力农村“三块地”改革、金融改革等,积极推动钟落潭镇省级城乡融合试点、“点状供地”政策推广等重点事项实现新突破。

样本走访

“太和典型”这样造

白云中部,帽峰山下,太和镇山水林田齐备,天然自成风景,交通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巨大。今年,太和镇入选《广州市白云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六个典型”实施方案》。作为首批典型镇,太和镇按照“标杆引领、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集中资源力量,充分挖潜赋能,强重点、补短板,全力推进典型镇建设,为全区“百千万工程”贡献太和力量。

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白山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太和镇通过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实地监测并获颁授“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牌匾,营溪村荣获“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村”称号……众多荣誉的背后,是太和镇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探索。

据了解,太和镇一直坚持推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整合全镇各部门力量,优化农村各项治理措施。今年9月,太和镇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该便民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业务,实现10大类102项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式办理,可同时容纳近百名群众办事。同时,配置15台智慧政务自助服务机下沉村居,实现30大类187项事项办理不出村,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全面升级。

如今,白山涌边曾经的乱搭建、集装箱现象消失了,只见美丽的青山亭、绿水亭。每到周末,涌边碧道游人如织,成为广大市民周末打卡的网红点。营溪村内道路交通有序,群众骑乘电动自行车自觉佩戴头盔,文明出行蔚然成风……和美乡村蓝图照进现实,让人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深入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太和镇走好提前谋划这步先手棋,结合辖区内的发展实际和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今年,太和镇已完成两处重点留用地交易工作。头陂一社留用地块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拟建成广州市建华高级中学,预计头陂村集体首年收益约207万元,40年合作期内总收益达8849万元。兴丰穗丰留用地项目占地面积10.21公顷,预计总投资6.53亿元,拟建成集设计研发、展示交易、人才培育、商业服务于一体的时尚创意园区,预计兴丰村、穗丰村集体首年收益2200万元,40年合作期内总收益约14亿元。

“通过历史留用地的有效盘活,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村集体资源的价值转换,最终实现城乡协调有序发展。”太和镇相关负责人说。

依托民科园核心区重点平台,加快推进民科园核心区园区路网工程(一期)、民科园核心区土地的征收补偿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地要素的保障;以太和新城为依托,深化产业布局,高标准推进新广从东侧沙亭岗330亩地块做地、广佛城际帽峰山站TOD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永和大道、京珠高速、沈海高速、增天高速等重点项目,促进城乡面貌更新……太和镇编制发展规划,提前谋划该镇产业、商业、经济中心布局,力求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动城市空间提质增效。

数 说

投入涉及“百千万工程”财政资金98亿元,新增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用地指标755亩,拓宽村镇产业发展空间。首创镇街“1+3”结对互促机制,促进优质公共资源均衡覆盖,今年以来,结对镇街签约项目59个,投资总额超400亿元。

聚焦区属国企改革、营商环境提升等领域,落实27项重点改革任务。依托智慧城市运行平台,汇聚12万路视频和74亿条数据,在城管、农业等打造智慧应用场景,实现“一屏尽览、一网统管”。

在全省首创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底价“云评估”系统,累计交易超400宗,成交总金额近3亿元。全面实施“穗农奔富”行动,推出首条都市农旅路线。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2%(居全市第二)。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图片:通讯员供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